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舞蹈素质教育中芭蕾基本功训练教学研究

作者:菲罗拉·斯马义来源:《尚舞》日期:2025-10-24人气:8


摘要: 舞蹈素质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之一,目的在于借助舞蹈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舞蹈素养。于当今众多舞蹈类型之中,芭蕾舞由于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优势,因此成为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日常基本功训练是有效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控制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协调性、柔韧性等舞蹈素养的基础工程。文章将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不同维度为切入点,研究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特点,并探索其独特价值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 舞蹈素质教育;芭蕾基本功;教学特点;训练方法;身体素质

 

就当前情况而言,尽管芭蕾基本功训练已广泛应用于学校舞蹈教育、舞蹈培训机构以及专业舞蹈学院的素质教育中,但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芭蕾基本功训练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方法;在保证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将芭蕾基本功训练与舞蹈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有机结合的路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对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1.舞蹈素质教育中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意义

1.1芭蕾基本功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塑造

芭蕾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塑造表现在多个方面。芭蕾训练中强调的挺拔体态、外开肌肉群的控制、核心力量的运用等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身体姿态,增强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具体来看,扶把训练中的蹲、踢腿、擦地等动作,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与韧性;把杆上的前俯、侧俯、后仰等上半身训练,则增强了学生的背部力量与柔韧性;各种旋转跳跃动作的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与空间感知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芭蕾基本功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精细的肌肉控制能力。芭蕾要求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精准控制,就腿部而言,学生需要学会控制大腿、小腿、脚踝乃至脚尖的独立运动;上肢动作中,从肩膀、手臂到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需要严格把控。这种精细化的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培养了其对身体的感知能力与控制精度。

1.2芭蕾基本功训练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芭蕾基本功训练关注技术层面塑造的同时,还注重学生艺术表现力方面的培养。芭蕾舞姿态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体态挺拔、肢体舒展、动作线条优雅其中均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美感,借助日常训练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感悟此种美学熏陶,形成对身体线条美、动作流畅美、姿态优雅美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在具体训练期间,还要注重呼吸动作的统一、音乐动作的协调等艺术表现要素。学生按音乐节奏完成不同技术动作,并借助呼吸控制强化动作的表现力和张力,此种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此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表情训练,具体为在完成技术动作的同时,维持面部表情的优雅与灵动,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1.3芭蕾基本功训练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长期的芭蕾基本训练会对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直接影响,芭蕾训练要求纪律性和自我突破,学生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在面对芭蕾训练的高强度和高标准时,学生要具有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识,此种心理素质的锻炼对后续未来具有深远影响;并且芭蕾基本功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与自我反射能力。训练期间,学生需要具有观察自身动作是否规范的意识,期间注意姿态的正确性、力度的适宜轻重,持续的自我评估可以培养自我认知能力,通过教师的点评与纠正,帮助学生建立接受批评,改进个人的良好心态。

 

2.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特点分析

2.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整体性

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目标,呈现出层次性特点,初级阶段,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姿态、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培养基础协调能力;中级阶段注重学生动作质量、技术水平的强化,并注重动作难度的拓展;高级阶段更关注学生艺术表现力方面的培养、个人舞蹈风格的形成、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强化,此种层级性目标的设置,不但符合学生训练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虽然教学目标呈现层次性特点,但不同层次间的目标紧密关联,形成整体教学目标体系。低层次目标是高层次目标的基础支撑,高层次目标是低层次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此种整体性可以保障芭蕾基本功训练达到学生舞蹈素质系统性提升的目的。

2.2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渐进性

芭蕾基本功舞蹈训练的内容具有高度系统性特点,传统芭蕾训练分为把杆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等,其又包含多种具体动作分支,此些内容构成完整的训练体系,覆盖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以把杆训练为例,包括蹲、踢腿、擦地、小跳等基本元素;中间练习涉及不同姿态、不同位置转换和简单组合;跳跃练习涉及小跳至中跳至大跳的逐步进阶;旋转训练包括定点旋转、游转等不同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芭蕾基本功训练内容的安排呈现出渐进性特点,动作由易至难、速度由慢至快、用力由小到大,此种渐进性设置使得学生可以逐步适应芭蕾基本功训练的强度,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以练习蹲为例,初始阶段仅需要完成基本半蹲动作,随着后续的深入需要增加蹲的深度、蹲的时长,并同时结合其他动作,此种渐进性设计在保障训练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增长。

2.3教学方法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法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特点,传统芭蕾教学流程主要为示范-模仿-纠正-巩固,需要教师具有提供标准动作示范的意识,要求学生在旁观察模仿,教师在逐个纠正并进行集中指导,学生借助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此种教学方法可以保障芭蕾动作传授的准确性和标准化,但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当代芭蕾基本功教学注重方法的创新性完善,例如开展意象训练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将新型教学方式融入传统训练中。以意象训练为例,借助生动的形象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动作技术,例如脊背挺直比作“像被线吊起来”,手臂伸展比作“拥抱大树”等。游戏教学法则需要将基本功训练元素融入游戏情境中,以凸显训练的趣味性,学生强化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并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此些创新方法在保持芭蕾基本功训练规范性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强化教学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2.4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与发展性

芭蕾基本功训练教学评价呈现出多元性特点,传统评价的侧重点在技术层面,例如动作是否规范协调、学生的柔韧性等,而现代评价体系逐步拓展到不同维度,例如艺术表现力、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期间技术评价仍是基础所在,包括身体线条、肢体协调、动作质量等方面的评估。艺术表现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情感方面的表达、舞蹈的感染力等。学习态度评价注重学生的纪律性、专注度、自我管理方面。进步评价注重学生在自身起点至后续的发展变化。更具特色的方面在于,芭蕾基本功训练教学评价体现出发展性特点,评价不止关注学生当前的表现水平,更重视后续的发展潜力和进步空间。针对基础和天赋存在差异性的学生采取不同评价标准,避免单一标准带来的挫败感,后续建立相应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进步,使得评价更具连续性和客观性。此外,定期开展师生共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达到自我完善的境地,此种发展性评价的设置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又指明了后续的发展方向和努力方向。

 

3.芭蕾基本功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僵化

当前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技术训练带来的效果,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此种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为教学依赖“示范-模仿”这一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针对全体学生采取统一规范要求,忽视个体的差异,过分强调外部形态的规范、标准,忽略学生对舞蹈内在理解。开展的训练内容类型单调乏味,不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这一现状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导致机械化训练效果,学生虽掌握一定动作形态,但缺乏正确理解和真实感受,因此难以落实到肢体动作方面,并且不适合某些学生体质特点的统一训练要求,会有导致身体损伤风险增加的可能。

3.2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失衡

芭蕾基本功训练作为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期间常出现二者不均衡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倾向科学性、忽略艺术性,具体表现为训练简化为单一的技术训练,身体塑形方面缺乏艺术表现力、音乐情感的培养;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艺术效果,忽略训练的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不注重生理学基础,导致训练方法的不科学,由此产生身体损伤问题。以训练安排为例,很多教师忽视热身训练、放松等环节的开展,不具有全面监控学生身体状况的意识,影响到训练的安全性和科学有效性;以艺术层面来看,很多教师只注重技术动作的完成,忽略舞蹈的表现性要素展现,例如音乐感、情感表达等,导致基本功训练的机械化。

3.3趣味性与规范性的矛盾

芭蕾基本功训练具有严格规范性要求,此种规范性虽可以保障身体训练的专业性和效果,但无法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特别是基于当前素质教育背景要求下,很多参与到芭蕾训练中的学生,其初始目标并非专业发展,而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对这一学生群体来说,过于严格的训练可能会降低学习热情,在现实教学期间,很多教师只注重动作的规范和标准训练,整体缺乏趣味性,设计训练的内容单一、重复,缺乏灵活变化。运用的教学语言虽专业,但枯燥,不具有生动形象地表达。对学生群体的要求过于严厉,缺乏鼓励和肯定,由此学生失去自信,这些均会导致学生对芭蕾基本功训练产生抵触性,影响最终训练的效果和训练持续性。

 

4.优化芭蕾基本功训练教学的策略

4.1更新教学理念,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教学理念死板的问题,要求教师具有更新教学理念的意识,具有以生为本理念,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具体落实方面,需要明确芭蕾基本功训练的定位,不能直接照搬专业芭蕾训练的模式,但也不能降低基本的技术规范。在保持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分层教学法是有效应对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问题的路径,教师可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发展潜力、身体条件等不同因素,将其分为不同层次,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施以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例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关注基本姿态、简单动作掌握方面;针对中等学生,注重动作质量和技术娴熟度的掌握;针对高水平学生,注重增加难度挑战和艺术表现要求,三个群体逐渐过渡。教师还要具有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例如设置问题探讨、小组互评、角色轮换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感受和对艺术的理解,以强化内在感知能力;适当给予学生选择权,在不同训练环节,让学生自己决定难度级别和训练方法,以强化个人的学习责任感。

4.2融合科学与艺术,优化训练设计

为解决科学性与艺术性失衡的问题,教师应当融合两者,优化训练设计。在科学层面,教师需要加强对舞蹈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训练学等知识的学习,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特点,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具体来说,合理安排训练强度与密度,避免过度训练;科学设计热身与放松环节,预防运动损伤;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设置适宜的训练内容。在艺术层面,教师应当将艺术表现元素融入基本功训练的各个环节。选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在技术训练中融入表情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动作的情感内涵;设计富有艺术性的组合练习,提升学生的表现力;通过欣赏优秀芭蕾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功训练与艺术表现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尝试将现代舞、中国古典舞等其他舞种的训练元素适当融入芭蕾基本功训练,既丰富了训练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舞蹈视野。如将现代舞的重心转换、呼吸运用等元素融入芭蕾训练,既保持了芭蕾的规范性,又增强了表现的多样性。

4.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训练趣味性

对于趣味性、规范性二者矛盾的问题,教师要具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在保持基本动作规范的基础下,增强训练趣味性。以意向教学法为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助推学生对相对抽象的技术要求产生正确理解,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使学生正确掌握技术要求。游戏化教学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可将基本训练元素融入其中,开展“音乐停止姿势”等游戏,或是设置“动作创意变化”等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巩固基本动作训练,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此种创新教学既保持了训练的规范性,还可以增强趣味性,同时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定期展示优秀芭蕾作品供学生欣赏;还可以使用慢动作回放功能,帮助学生观察细节,了解个人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趣味性,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5.结语

芭蕾基本功训练作为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研究对提升舞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芭蕾基本功训练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平衡技术训练与艺术表现的关系,更加关注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将芭蕾基本功训练真正融入舞蹈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中,为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芭蕾基本功训练必将在舞蹈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上一篇:黎族跳娘舞的艺术形态与审美特征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