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基于“专创融合”的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余君兰,范云峰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06人气:164

一、地方高校培养“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一)“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高校“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转型和错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结构,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转型的迫切需要。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湛江科技学院明确提出了举办鲜明应用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大学,推动“专创融合”,加强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拔尖人才。

(三)“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拔尖人才的迫切需要

“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并不是机械地将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简单相加,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在专业教学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兼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拔尖人才。

二、“三核心、八融入”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校出台了《湛江科技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实施意见》和《关于“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两个主体文件和若干配套文件,在制度层面上构建了“三核心、八融入”教育教学模式,并全面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三核心”即坚持“学生需求”的核心理念、坚持“双创教育”的核心地位、坚持“服务需求”的核心导向;“八融入”,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建设、培养目标、队伍建设、平台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等专业教育各构成要素。

(一)确立“技能卓越”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学校创新性地提出搭建“2+4”“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2”即是“专业理论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开发四级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打造通识教育—校本教育—创新创业类教育—技能教育,培养具备学科扎实专业理论的人才,同时依托学校—企业—政府—创新创业类与学科类比赛四类实践平台,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统一。“4”即是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创新意识”四方面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有创意的拔尖应用型人才。

(二)创建“五环联动”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1.开发二次选拔人才,开设校级微专业

“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质是一种教学改革。开设微专业,鼓励二级学院选择部分专业、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实施新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拔,选拔以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通过笔试与面试等形式,开展跨学院、跨专业“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

2.从大班通才培养到小班专才培养

拔尖应用型人才应从大班通才教学向小班专才组织教学。如管理学院,成立“卓越拔尖技能人才班”,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制,真正落实师生之间的双向共赢。制定《“卓越拔尖技能班”导师聘用和管理细则》,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拔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级人才评价机制

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行业先进技能为需求,接受行业用人单位的评价考核。因此,为了检验人才培养的成效,构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人才评价机制,并围绕“专业能力、思想品质、创新创业能力”三维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拔尖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

4.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输送满意度

深化学校—企业—政府的合作形式与深度融合,开展项目化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等。

5.构建多元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库,挑选优秀的、有创新创业热情的专业教师,加入创新创业导师库。同时把专业教师送到企业、政府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并邀请校外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实习方案设计等,真正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协同育人。

(三)制订了四阶段分层培养新计划

分四个阶段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第一阶段:双创启蒙。新生入学,可根据自己所知、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任何一项创新或创业项目,开展一个学期的尝试。第二阶段:双创设计。学生可根据对专业的了解,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一个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总体设计,确定双创的方向。第三阶段:双创实践,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实践。第四阶段:创新应用。结合选题,开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最后形成的结果作为毕业阶段双创成果。

(四)形成多元化的“专创融合”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专创融合”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企业家讲座、案例研究、研讨会、多媒体教学、项目研究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开展企业运作、创办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习得创业技能、提升工作才能。通过企业参观、拓展训练、实习实训、角色扮演等方式方法培养有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地方高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增加了“四模三协同”人才培养方案新内容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四模三协同”新内容。“四模”即协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四个模块的课程全要素凸显创新创业意识、聚焦创新创业内容、突出创新创业能力;“三协同”指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三个课堂协同培养,体现“专创融合”教育特点。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纳入毕业要求,用制度性变革牵引学生聚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

(二)构建“专创融合”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构建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体系

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将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会学习到所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2.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开设《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创新工作坊、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

3.培养实操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形式,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操课程的设计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确保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4.深化创业实践

通过创业模拟、创业挑战赛、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支持有条件的学生进入孵化园开办企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启动、运营和扩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抗压、应变和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三)创设了“智慧教学”课堂教育新范式

学校充分借助智能科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创意激发室、创业模拟沙盘等特定教学设施和创意云平台、创业模拟实训系统、创业网络慕课等线上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创设了“智慧教学”课堂教育新范式,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四)重构了“四校协同”人才培养新阵地

构建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四校协同”人才培养新阵地,推进“1+1”专业合作共建行动,每个本科专业至少与1个知名企业或事业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关系;探“3.5+0.5”“3+1”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