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目标实现与过程控制
摘要:地方政府在治理创新中通常追求两个具体目标:一方面是服务群众,另一方面是获取政治绩效。地方政府会在创新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从而降低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达到服务群众和获取行政绩效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政府;目标实现;过程控制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是我国学者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治理在政府职能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政府职能结构呈现出由单一经济增长导向向多元化转型的趋势。这一结构性变迁推动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基层政府竞争格局逐步调整,竞争内容日益呈现出分化与多元化特征,其中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模式愈发凸显并成为重要导向。
一、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行为的目标实现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是相对于传统政府行为的一种发展性实践,其内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方政府创新强调对既有行为模式的突破与差异化探索,差异性的追求构成其基本要求;其二,地方政府创新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无论是在决策环节还是在执行环节,均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自身独立完成;其三,创新的效益边界较为清晰,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实现更高的行政绩效。
在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践中,服务群众与政治绩效构成其最核心的目标取向。其中,政治绩效往往在创新任务完成后方能显现,而服务群众则需要贯穿于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若仅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可能不足以转化为可量化的行政绩效,从而限制地方官员的晋升空间;反之,若一味追求绩效而忽视服务群众,则易导致民众信任的流失,削弱政府凝聚力,并最终不利于政治绩效的实现。因而,地方政府在治理创新中的利益最大化可被理解为对服务群众与政治绩效双重目标的协同追求。事实上,地方政府创新既可能在兼顾两类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双重效益,也可能通过侧重其中某一目标来达到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目标取向由此构成了差异化的治理创新路径。用经济学中的最大效用曲线来描述地方政府实现效用最大化时的行为,用效用曲线横轴代表服务群众的程度,纵轴代表政治绩效追求。服务群众的程度越高,治理创新越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创新行动遭遇的阻碍越小。
根据经济学效用最大化条件,当预算线AB和效用线U1相切于E点时,此时的服务群众程度与政治绩效追求的大小相结合,政府选择此种方案,才能达到治理创新的效用最大化。理论上,若地方政府拥有充分的选择自主权且选择成本极低,其可行的预算边界将随之扩展,创新行动方案亦可在不同路径间灵活切换,从而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现实的治理创新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受到选择权限与选择成本的双重制约。这种约束条件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制定创新方案时,综合考量各类限制因素,并在“服务群众”与“政治绩效”之间进行权衡,以寻求实现治理效能的最优路径。此外,政府在治理创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利用新兴治理技术、数字治理资源、政企社协同新模式等,驱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系统性、协同性、包容性”的数字治理生态也成了数字化改革驱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
二、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行为逻辑与过程
政府创新的行为逻辑与过程是指政府在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并且涉及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实施和评估等多个环节。首先,政府需要认知和识别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和需求,从而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接着,政府通过开展研究、调研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创新战略和方案。在创新过程中,政府需要明确资源的调配和合作伙伴的选择,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在推动创新时,通常会鼓励和支持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等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政府也会积极推动跨部门合作,促进政策的整合与协调,以解决条块分割问题。政府创新的行为逻辑与过程是一个动态不断迭代的过程。政府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敏感性和灵活性,及时调整创新策略和应对措施。这样的创新过程有助于政府更好地适应挑战,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我们把地方政府数字治理创新过程归纳成如下几个阶段:
(一)政策回应与问题识别
地方政府不会进行无故的创新,地方政府一般进行创新是对上级相关政策的回应,政府也会进行广泛的政策研究和学习,了解其他地区或国家在类似问题上采取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从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中汲取灵感,为地方治理创新提供参考。此外,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要识别本地区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挑战。地方政府需要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民众需求,明确目标,准确定位问题,为创新提供明确的方向。政府在识别问题的过程中,会利用数字化技术分类识别群众、社会组织、社会大众以及媒体面临的问题,优化业务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归类程序性事务,使得有限精力专注更加复杂和高价值的非程序性问题。
(二)制定创新策略与规划
基于问题识别和政策回应,同时考虑地方民众的诉求,因地制宜,地方政府利用数字治理资源制定创新策略和规划,明确创新的目标、重点和实施路径。比如利用算力和算法辅助决策制定,表现为助力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公众需求,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质量。这些策略可能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
(三)公众参与和创新实践
地方政府通常会根据创新规划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等行动者意见,不断改进创新实践,这有助于验证创新做法的可行性和效果,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此外,促进公众参与表现为通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提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度和亲近度。
(四)监测和评估
地方政府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创新实践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通过数据和评估结果,了解创新实践的效果,突出的绩效结果能够促进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当创新实践取得成功时,地方政府会进行经验总结,将成功经验推广和复制到其他地区或领域。这有助于推动治理创新的扩散和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利用数字治理生态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增进民众的福祉,提高治理效能。
三、结论与讨论
地方政府在治理创新行动中追求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获取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本文深入探讨了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现目标的详细过程,同时强调了创新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尽管创新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但在政府创新行动中,创新过程逐渐稳定,使政府创新相对保守而稳健。然而,这种相对保守的创新仍然为地方政府带来一些新元素,同时与现有体制相协调,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创新逻辑。地方政府在治理创新中的追求是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在发展中取得更加可持续和稳健的绩效。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