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青少年思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家校协同育人已成为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探讨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青少年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办法,期望能够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一份力量。
家校协同育人对青少年思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家校协同育人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不仅能够弥补单一教育主体在资源、方法上的不足,更能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构建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然而,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视角下,青少年思政教育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教育方式缺乏创新、专业支持力量不足、家校沟通不畅以及协同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了思政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家校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上普遍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学校方面,课堂成为了“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潜能。学生在此环境下,难以将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而在家庭领域,家长虽然拥有道德教育的观念,然而在教育方式上却常常显得单一且僵化,主要采用口头说教的形式,缺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案例与互动环节,从而使得教育效果不佳。此外,家庭教育的随机性与碎片化,也限制了其对孩子进行系统性、连续性思政教育的能力。
其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思政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严厉管教和灌输式教育能够解决问题,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情感需求。与此同时,有部分家长觉得教育主要是学校以及教师的职责所在,自身缺乏主动参与的观念。就学校而言,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短缺、素质欠佳等问题,很难满足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
最后,不得不指出的是,家庭与学校之间严重缺少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及协同机制,这就导致双方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配合显得极为不紧密。通常情况下,家长和学校仅仅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进行联系,而在平日里极度缺乏日常性的交流与反馈。除此之外,家校双方在思政教育上的目标与期望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学校可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家长则可能更关心孩子的品德修养和个人发展。这种差异使得家校在合作的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影响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效果。
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思政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这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努力,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首先,要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应当设立专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思政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以此确保思政教师队伍具备专业性与时代性。同时,推动跨学科融合,鼓励语文、历史等人文社科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家庭方面,家长应主动学习,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教育水平,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学校要通过举办思政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亲子阅读等,提高家长思政教育的认知。
其次,家校双方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拓宽教育渠道,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思政精髓,实现知行合一。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开发VR思政体验课程、线上思政论坛等,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家庭方面,家长应成为积极利用周末或假期,带领孩子参观纪念馆、博物馆,讲述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从而让孩子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时代青年。
最后,家校双方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是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学校应主动作为,通过定期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手册等多种形式,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思政教育规划、课程安排及教学方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及成长困惑。同时,学校应鼓励家长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学校的开放日、志愿服务、亲子活动等,亲身体验学校的教育氛围,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在深入交流的基础上,家校双方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共同商讨并制定出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思政教育方案,以携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从家校协同育人的视角出发,对青少年思政教育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且至关重要的课题。在当今时代,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我们务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创新思维。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家校协同育人的崭新模式与有效方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通过创新教育方式,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加强专业支持,提升教育的科学性;完善沟通机制,促进家校间的顺畅交流;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汇聚各方力量,进而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