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课程思政的科学化课程改革与实践路径

作者:朱乾娜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02-28人气:166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解决教育领域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互割裂的现实问题。然而,传统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实践往往存在理念模糊、体系缺失、路径单一等问题,难以实现目标的全面覆盖与有效落实。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科学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科学化课程改革与实践路径,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实现价值引领

 

  科学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课程设计应充分挖掘学科内涵,梳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自然渗透于教学过程。例如,理工课程可探讨技术伦理或科学史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而人文社科课程则可利用经典文本解读或热点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是重要突破口。案例贴近生活且富有直观性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在课程设计中,高校可根据学科特点系统开发案例库。例如,经济学课程可引入真实商业案例强调诚信的重要性,环境科学课程则可结合生态保护案例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案例的选取需注重科学性和启发性,以生活化、真实感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实践效能

 

  科学化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全员参与和多方协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高校需从制度设计、团队协作和管理优化等多个维度,系统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与落地实施。

  在制度保障层面,高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将课程思政纳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程,形成覆盖全校的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高校可建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明确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责任分配和评价标准,为各学科、各部门搭建协调与配合的桥梁。责任分工的细化尤为重要,高校应将任务落实到院系、部门和任课教师,实现全校范围内的思想共识和实践联动。同时,制度层面应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允许不同学科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提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教师团队建设是协同育人的核心环节,高校需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多主体的合作机制。课程思政的深度实施离不开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合作,二者应积极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实现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自然融合。高校应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围绕具体课程展开思政内容设计、案例挖掘及教学方案的优化。例如,专业教师在课程知识点中融入社会责任或文化传承的讨论,而思政教师则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此外,高校可邀请校外行业专家、校友参与课程开发,为学生带来多元化视角,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的现实导向与实践性。

  社会资源的引入与校企合作的深化,为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外部支持。高校与企业、社区和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文化、行业伦理、社会价值等实践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例如,邀请企业高管分享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案例,或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服务与社区实践,在真实场景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三、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持续改进

 

  科学的课程改革离不开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这是课程思政实践监测、调整与持续优化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并确保其实施方式的多样性与反馈结果的实际应用效果。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高校应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在知识传授之外,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提升及思想行为变化纳入评价维度。高校可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行为表现数据分析,全面反映课程的育人成效。具体而言,不同学科可根据其特性设计特色化的评价指标,例如文科课程强调文化认同与批判性思维,理工科课程则注重伦理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提升机制可操作性的重要前提。在课堂内,教师应重视课堂观察,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以及同伴互评,以捕捉教学即时效果;在课堂外,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以及校内外竞赛的表现,则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延伸渠道[2]。例如,建立课程思政电子档案系统,动态记录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思政表现,并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与综合分析。

  评价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反馈结果的实际应用与改进。高校应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梳理,并将其作为课程优化与教学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例如,举办多方参与的课程评估研讨会,邀请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以及管理人员,共同探讨课程的改进方向。对于表现优异的课程给予更多资源支持,而对于评价中暴露问题的课程,则需制订明确的整改计划,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科学化课程改革作为课程思政理念落地的重要举措,不仅关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更是高等教育体系转型的关键抓手。高校积极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强化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完善评价反馈体系,可为课程思政的科学化实施提供全面的支持。然而,实践中仍需关注多维度协作与深层次评价的不足,推动机制的系统化与动态调整,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长效性与精准性。同时,教学实践应紧扣学生主体,结合文化特色与时代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探索中国特色课程思政的发展模式,以实现思想教育与学术培养的双重提升。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