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节目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培养
2015年以来,媒体多样化进入白热化状态,使得自媒体进入无序的状态,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自媒体必将完成一轮激浊扬清的行业整治工作。媒体融合已经发展到了全新阶段,广播电视的主持人以健康、正面、公信力强等品牌形象,化成了“全媒体平台绿色直播”的品牌符号。正是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的情况下,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能墨守成规,只有亮出鲜明的个性,才能适应全新的审美与需求。
一、培养独特的个人素质
每个主持人都是一种风格的载体,这与其生活背景、审美情趣等息息相关。可以发现,一些年轻主持人刚刚亮相时,风格靓丽、态度诚恳、可是却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节目中体现的风格和主持人的内心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换句话说,如果说话内容没有由心而发,那么节目也会索然无味。
(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整治素养、心理素养、和精神素养。其中政治素养是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和语言表达,不仅传达的是电视机构的声音,更是影响社会的观点,所以主持人就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整治敏感性。例如:常州电视台的王牌栏目《政风热线》每天都要收到观众的各种投诉电话,如果主持人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思想水平,怎么能做到为民服务的节目诉求呢?!
(二)是要提高专业能力。
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独特个性等等。如果语言表达有硬伤,会直观的看出业务素养不足;如果临场反应不足,就会让节目节奏脱节,甚至出现失控。例如:2017年央视春晚的黑色三分钟,正是主持人董卿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拖延了时间,在导播发出时间已经到了的时候,又能及时的收回,最后完美的完成了春晚直播。可见,专业能力是主持人创造优质节目的基础。
(三)是要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主持人的重要素养之一,无论是什么节目都需要有对象感,当一个主持人经常言之无物,在节目中既没有到位的语言也没有自己的观点,甚至还经常误导受众,那么,这样的节目迟早也要被淘汰。反之,一个经常充电学习的主持人,文化素养丰富且知识底蕴深厚并且观点鲜明,那么,节目风格也就有保证,观众也能从主持人的主持中得到收获,并支持和追随节目,使得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得到彰显。例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浓浓的书卷气,为节目增添的无限的魅力。
二、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的风格因人而异,因节目而异。新闻节目主持人睿智稳重、娱乐节目主持人幽默豁达、访谈类节目自然犀利等,不同的风格来自于主持人自身的条件和节目的需求。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有共同点,没有空话、套话,有自己的观点、对事物有观察、有分析、有思考。加上语言能力和肢体能力的加持,就能把控节目的走向,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湖南卫视的主持人谢娜,并不是科班出身,语言表达也偏弱,可是她很早以演员的身份出道,经历坎坷,身上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幽默风趣且自然随性,她的主持风格带有强烈的表演色彩,这也让她在众多的女主持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一线主持人。可见,不禁锢自己,让自己成为节目的一部分才是制胜法宝。
三、提升主持人职业精神培养
主持人的职业精神包就是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也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操作中就是,在媒体市场化浪潮中,是提高审美、还是迎合低俗,是迎合更多市场还是受到唾弃,主持人的选择不可忽视。央视主持人柴静面对处在汶川地震的老乡,不是选择追问,而是选择倾听,因为在她看来,倾听是最好的尊重。职业精神的内核就在于此,学会从心出发,尊重观众,摒弃冷漠和看客的心态,在寻找媒体角度的同时,也能兼顾媒体人的操守,让节目有深度的同时也更有温度。
四、提升采、编、播为一体的综合能力
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个合格的记者。要想言之有物,说到点子上,就必须熟悉采访细节和播出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和把控节目。如果主持人只是坐在直播室里读稿子,不去理解、消化吸收稿件内容,并融入自己的观点,打上个性的烙印,那么,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不会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全媒体的情况下,大众对于电视主持人的期待,远远不是之前的基本传达,而是一种能够分析、传达、甚至是引领需求。这样一来,就强迫着主持人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积极参与节目的采、编、播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自如的驾驭节目。例如:《新闻1+1》的主持人白岩松,他从记者到主持人,从采访到制作,他加入自己思考,既有闪光的观点,也能让整个节目举重若轻,让人不知不觉随着他的思维看完节目并带来深度思考。
五、主持人谈话技巧要不断升级
谈话技巧具体来说就是包括沟通能力和分寸把握。例如,访谈节目在初始阶段,大家的话匣子还没打开,话题还未深入,这时就需要主持人懂得“煽火”,让现场的气氛热一热,如何照顾到所有人立场,将这些思想和声音汇聚到一起,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将节目做出“嚼劲”,节目才能有层次和深度。当然,如果主持人不具备沟通能力,换句话说,情商不够,就容易让讨论的对象陷入到尴尬境地,话题也无法深入,造成节目的火候不够,严重失控。总而言之,主持人所掌握分寸感,决定话语权的平衡,也是主持技巧的充分体现。
六、主持人发声要注意职业风险
在全媒体时代,主持人作为传播的“个性化符号”,在升级自身知识储备,强化服务功能的同时,更需要注意职业风险。在学习和了解新媒体“病毒”式传播特性的情况下,主持人在吸收和运用新媒体传播内容时,需要去伪存真,多多鉴别,更重要的是在主观意识上,要有尊重新闻生产的规律,报道过程要发不断求证、还原真相,而不是将某个未完成的报道从生产流程中孤立出来,造成一叶障目的后果。
结语
总之,节目影响主持语言风格,主持人语言风格反映节目,二者相辅相成。节目主持人要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要求,发挥个人长处,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达和幽默机智的语言智慧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综合运用情感和现场主持技巧,使节目更加饱满。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