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可凡倾听》局部会话结构分析
一、话轮转换特点
(一)话轮的构成
会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一般认为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为信号作为一个话轮终止的标志。"①。节目《可凡倾听》中构成话轮的言语单位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词、短语、句子以及句群等类型,大体来说,构成话轮的基本是句子和句群两大类,下面将结合实例逐一进行分析。(以下由T代表话轮)
1.由词语或者短语构成的单句话轮
《不将就的姑娘--袁姗姗专访》
T1:曹可凡:所以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当你看到那些不是很善意的说法,心里会怎么想?
T2:袁姗姗:不开心。
T3:曹可凡:是不开心?
T4:袁姗姗:对。
从以上主持人提问与嘉宾回答的简短对话中可以看出,T2和T4是由词语或词构成的单句话轮,T1是一个完整句子构成的单句话轮。
2.一个句子构成的单句话轮
《小人物的完美逆袭--林永健专访》
T1:曹可凡:你在考之前有没有请过一些专家老师给您辅导一下?
T2:林永健:没有,我姐姐给我辅导的。
T3:曹可凡:你姐姐是干什么的?
T4:林永健:她是在银行工作。
T5:曹可凡:她也喜欢这个?
T6:林永健:她也喜欢,我姐姐比我大六岁,她比我有点生活上的经验,我一般都是听姐姐的,我也没找过老师。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T1、T2、T3和T5是由一个句子构成的单句话轮,T5是主持人对林永健的回答提出追加询问,T4是由短语构成的一个单句话轮。
3.一个复句构成的话轮
《不将就的姑娘--袁姗姗专访》
T1:袁姗姗:我要承认我的演艺之路非常地热闹
T2:曹可凡:没错
T3:袁姗姗:对,然后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有时候不同的声音也许是我认识自己的一个渠道。
上面这一段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中可以看出,T3是由一个复句构成的单句话轮。
4.由句群构成的话轮
《从唱歌到表演的心路历程--郁可唯专访》
T1:曹可凡:我不知道男孩跟女孩对三十岁这个年龄会怎么看,我记忆当中我自己三十岁的时候,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可能女孩对于三十岁的来临,她就有各种比较复杂的想法,你自己面临这个节点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T2:郁可唯:我的这个节点来临的比较早,二十几岁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就完成了三十而立所谓的"立"。……对于很多家庭这方面的事情来说,也是二十几岁,面临父母可能会有一点,"你怎么还不谈恋爱"。
以上对话中主持人T1对嘉宾的提问从自身感悟出发,引出疑惑再把话轮交给嘉宾。主持人T1和T2都是由句群构成的话轮。
通过对《可凡倾听》2019年多期节目的分析,主持人的话轮构成在节目的开始部分会出现大量的句群,而嘉宾的话轮构成一般在节目进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句群。在访谈节目中,嘉宾的回答中经常出现句群构成的话轮。主持人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控制,嘉宾在节目中话轮构成需要大段的句群来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二)话轮的转换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Sacks 等人在1974年通过对大量的日常对话中得出结论,认为话轮转换系统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种交接规则,经过归纳总结如下:
1.在一个话轮中,说话人明确指定下一个,并且放弃话轮,那么被指定说话者说话时,就是话轮转换的位置。
2.在一个话轮中,说话人没有指定下一个说话者,在话轮结束时,可以是会话参与者自主选择说话,也可以是说话人继续说话。
3.在一个话轮中,说话人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同时也没有结束话轮的情况下,另一个会话参与者争取话轮,则话轮转换。
《小人物的完美逆袭--林永健专访》
T1:林永健:那个地方很怪。
T2:曹可凡:真的很奇怪。
T3:林永健:奇怪,有人叫那个地方一号演播大厅,也有人叫"一号演播大坑"。那个地方奇怪,你在那儿演过吧?
T4:曹可凡:气场特别不一样。
以上对话中,嘉宾T1作为说话人的自然沉默,在这段对话中视为放弃话轮。主持人T2作为言语反馈回应嘉宾的话从而自主选择说话,话轮位置发生转变。T3符合转换情况中的说话者选定下一个说话者,下一个说话者接着下去完成谈话,嘉宾林永健在这里选定主持人曹可凡为下一个说话者,在林永健选完后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就是话轮转换的位置。T4为一般支持性言语反馈,主持人的回答为了引导林永健的继续讲述。一般来说主持人经常是作为一个话轮转换的选定者,在这段对话中嘉宾主动选定主持人为下一个说话者的情况较少见。
二.会话的局部构成要素
会话是出现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交际双方的谈话,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话轮位置不断变化,从而构成局部会话笔者从《可凡倾听》2019年的节目文本分析,从反馈、相邻对、打断、重叠这四个局部构成要素进行描述。
(一)反馈项目
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的交流与反馈也代表着会话的进行是否顺利,当言语交际的一方提出新的话题时,另一方的言语反馈就能起到对局部会话的积极作用。言语反馈分为一般支持性言语反馈和高度支持性言语反馈,下面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小人物的完美逆袭--林永健专访》
T1:林永健:我印象最深的,我一演完一下来,朗昆,那一年总导演是朗昆,就到了后台,握着我的手跟我说了一句话,"嗯,这个小品不错。"
T2:曹可凡:像!学的太像了。
这段对话里是林永健描述自己曾经演完小品之后导演对自己的评价,林永健通过模仿的形式将导演的评价再现出来,得到了曹可凡的高度支持性言语反馈。这是曹可凡在听取林永健的言谈时,表示出较高程度的同意同时也能表现出他与被模仿者的关系,根据高度支持性言语反馈的语用功能将其划分为赞同类型。
(二)相邻对
研究局部会话结构,相邻对是一个相对合适的基本单位。西方会话分析学者把相邻对界定为:两个谈话者各说一次话所构成的对子。②话轮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第一个话轮往往决定了第二个话轮的类型以及是什么样的相邻对。一般来说,会话中有多种相邻对,但在《可凡倾听》这档访谈节目中"问候—问候"、"提问—回答"、"陈述—反应"是最经常出现的语列。
1."问候—问候"式:
《一片芳心在玉壶--方芳专访》
T1:曹可凡:方芳姐,你好。
T2:方芳:可凡老师好。
2."提问—回答"式:
《从唱歌到表演的心路历程--郁可唯专访》
T1:曹可凡:你有认真看过吗?
T2:郁可唯:我没有认真看过。
3."陈述—反应"式:
《小人物的完美逆袭--林永健专访》
T1:曹可凡:那个地方很怪。
T2:林永健:真的很奇怪。
(三)打断
打断是日常会话过程中常见的违反话轮转换规则的语言现象之一。打断可以被定义为争取下一个话轮的行为。在访谈节目中,主要是由主持人进行打断。主持人在节目中担任着把控的作用,所以会随时控制话题的走向,把握整体的节目风格,帮助嘉宾更好的表达。在节目《可凡倾听》中,曹可凡对嘉宾的话语进行打断多为争夺话轮的表现,下面实例中用"//"来表示打断。
《"青春斗"与自己斗--赵宝刚专访》
T1:赵宝刚:但这代孩子他欣赏的是快乐教育,……你嫉妒的心态都有。//
T2:曹可凡:你没辙
T3:赵宝刚:又没辙,怎么办。
上面一段对话中T1嘉宾正在说话而且其话轮并没有结束,曹可凡T2进行打断,开始说话;从打断的原因来看,曹可凡不妨碍交谈的正常进行,是为了表示对嘉宾当时状况的认同,给说话人的一种提示。从T3嘉宾的回应看出,这种打断被嘉宾所接受,而确实起到提示作用。
(四)重叠
重叠是指在上一个说话人正在说话的过程中,下一个说话人提前发话,与上一说话人的话语中的词或句子一致,并同步发声的行为,在局部会话结构中被称为重叠。下面例子中"__"将代表重叠。
《魅力女人花邬君梅专访》
T1:曹可凡:你当时去美国学的是?
T2:邬君梅:旅游管理。
T3:曹可凡:旅游管理。
这个例子中,在邬君梅回答时,曹可凡预测到邬君梅将要说出的话语,与邬君梅一起完成句子,也能看出曹可凡在对邬君梅采访前是做过功课的。
三.结语
通过对节目《可凡倾听》语料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体现出言语交际双方构建话语的方式,了解局部会话结构的组成形式与规则规律。这档节目是以话轮为标准的会话模式,主持人的话轮基本是由句子构成,嘉宾的话轮基本是以句子和句群构成,嘉宾的话轮比重明显高于主持人,嘉宾与主持人会话中嘉宾时长更长。双方话语多为问答形式,由大量的相邻对组成,话轮不断转换,其中会借助VCR来转换话题。主持人的话语特点表现在曹可凡主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其话轮多用于提问或总结,他善于从嘉宾的话语中寻找亮点并进行直接追问,快速、简洁,同时进行适当的打断来把握节目的话题走向和时间控制;在与嘉宾沟通时非常注重言语反馈与非言语反馈,给予嘉宾一种亲切感,不可否认是曹可凡的语言艺术也是这档节目至今受到观众追捧的原因之一。通过对节目《可凡倾听》的局部会话结构分析,对节目语料中的话轮转换、反馈项目、打断、重叠等局部要素的实例探究,能够为分析访谈类节目的局部会话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谈话类节目能够在语言学角度上更好的发挥言语传播功能,达到更高的传播价值。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