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三全育人的基层实践路径 ——以高校就业工作为例

作者:陶张静娴来源:《上海轻工业》日期:2024-05-23人气:8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出要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教育部也在2020年就明确提出就业思政概念、强化就业育人实效,指出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打通育人工作的关键一公里。

而在实际开展就业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业是我个人的选择、找工作难是因为专业问题、父母长辈不接受新兴职业……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表明我们的就业工作还没有做到“育人”和“育德”统筹兼顾,在提供人岗匹配和生涯发展服务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就业育人现状与存在问题

1.育人队伍融合性有待加强。

高校的就业工作一方面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待,另一方面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工线往往承担了就业育人的大部分具体工作,包括就业流程解读、就业去向跟踪、就业心理疏导等,绝大部分辅导员老师还同时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授课老师。但就业育人工作不仅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也要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随着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程度提升,很多年轻老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平时也不直接与用人单位打交道,对于就业市场上波谲云诡的变动往往无法及时掌握,就业育人的内容体系往往缺乏时效性,并未真正满足学生需求,在开展工作中容易陷入“现身说不了法”的尴尬局面,给学生留下不专业的印象。与此同时,部分专业课老师往往将自己定位成就业育人工作的辅助角色,在就业育人具体工作中的参与深度有待加强,其拥有的专业领域资源可以进一步挖掘利用。

2.育人内容立体性有待加强。

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就业育人往往愈加停留在就业技能辅导层面,缺乏丰富立体的就业育人具体内容,围绕时代主题、家国情怀、创新创业精神、感恩精神、职业道德、风险意识、法律知识等方面开展的就业育人工作不够深入,使得学生在生涯探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偏差。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的直观印象可能更多停留于毕业学年甚至毕业最后一学期辅导员老师、班主任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对于毕业去向的热切关心。这可能跟当下高校就业育人工作的模式有关,大部分学校将毕业学年的就业工作视为重中之重,虽然在过往学年已经铺垫了很多前期引导工作,但学生感知度不高。相反的,这种在最后一学年突然发力的行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赶鸭子上架的强迫感与恐惧感,不利于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

就业育人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融入就业元素,面向全体学生、全年不间断地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并支持学校立体化的就业育人工作,让就业育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实际开展工作时要把握好每一阶段的发力重点,前期的铺垫引导工作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打好基石,中期要有丰富的活动支撑学生就业力的不断提升,后期要能够为学生走向更好的平台提供菜单式冲刺助力服务。

3.育人工作支持力量有待加强。

在当前的实际就业工作中,学校、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度较高。政府不断更新迭代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学校和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通过招聘会、企业开放日、校企导师等方式深化合作,积极为学生匹配合适的就业资源,而企业通过市场竞争不断优化应届毕业生人才培养制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职场显现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虽然外部力量不断推陈出新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先就业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内部力量往往更能影响学生的本质观念和态度。作为就业育人内部力量的学生家长、学生家庭在就业育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呈现缺位状态。学生家长认为学生通过大学学习理应顺利找到工作,因而会将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的所有原因归结于学校的教育问题,却忽视了在整个大学期间,对于学生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学生家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家庭属于只关注开始和结果,在面临抉择冲突、生涯困惑的时候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态度和心理状况,最后却执着于要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

近来“孔乙己的长衫”热点话题一方面反映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可能还不够成熟,但另一方面也恰恰佐证了上述情况,不少学生表示长衫是为了父母和家庭而穿上,而当自己经历过校园学习生活的洗礼后也想脱下长衫为自己做一次选择,但碍于穿在身上的正统期望,苦苦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学生接受的在校教育终归是短暂、有限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的,如果家庭能够及时参与到就业育人的环节中,学校、学生、家庭提前形成育人的良性互动,那么学生和家长可以更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关于职业发展的矛盾和冲突可以拥有更多的协调期,学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具体丰富的就业育人内容、及时调整育人的方式方法。

二、就业育人的重要性

1.育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动态校正学生的就业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高校要充分发挥在就业工作上的教育、引导作用,在积极引导毕业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厚植家国情怀,增进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情感认同。

就业育人工作既要理解学生从自身角度、理想角度表达个性化的就业观、择业观,但更要进一步重视学生可能存在的就业方向模糊、就业期望过高、就业依赖心理较强、就业方向过于集中等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明白就业是一个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业并不仅仅是个体选择的问题。就业育人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及时校正发展方向、树立正确价值判断,既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明确职业期待,更要触动学生将“青春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正确认识个人期待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集体利益的互动关系。

2.就业育人工作体系的搭建有助于资源整合。

高校从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出发,可以集中一切可用力量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育人平台,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就业成长氛围。校内的思政课与专业课、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行政教师与授课教师等资源可以通过就业育人工作相互交融,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共同目标,更好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坚实的就业育人校内共同体。

与此同时,学校可通过一系列就业育人品牌活动,创新就业工作举措,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吸引优质用人单位、校友企业家等合作资源,帮助学生足不出校匹配优质就业资源,逐步凸显就业育人的品牌效应,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就业服务工作。学校还能通过倾听学生的生涯困惑、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就业思想,有计划、有目的地汇集各路资源,主动开展分层分类指导,主动开拓实习实践资源,为学生争取更多前置的生涯探索机会,与社会、家庭形成密切联动。 通过就业育人工作可以联通校内外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互动式、精细化的就业育人工作模式。

三、就业育人的基层实践经验

1.碎片化、高频次植入就业优先观念。

00后大学生身处信息碎片化时代,因此从育人方式方法上就需要利用好碎片化信息简易化、轻松化、快速更新、快速传播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抓住日常沟通的热点话题,分时段、分场景有的放矢地融入就业优先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就业思维。课程思政建设就是碎片化、高频次引入就业优先观念的良好途径。目前学校专业课老师已逐步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融为一体,通过将知识点与未来职业选择结合,为学生带来具有前沿性与时代性的行业知识解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坚持开门办思政,把思政课堂搬进乡村田野,通过挖掘乡村民俗文化、解读乡村发展历程,培育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深入一线开展基层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许多课堂在讲授理论知识之余,也会将社会热点、省情教育等结合其中,例如在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地瓜经济的观点时,还融入对浙商四千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解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领域的探索热情,增强学生对坚韧就业品质的共鸣。此外学校还在就业育人过程中不断融入感恩教育,拓宽就业育人工作的边界,探索就业育人工作的长远效用,引导学生饮水思源,扭转当下毕业后“追问”学生的被动局面,逐步建立主动反馈机制,培育学生感恩母校、主动反哺的真挚情感。

2.抓牢大型关键活动。

利用专项教育活动、始业教育、毕业典礼、暑期社会实践等大型关键活动受众范围广、学生参与度高、品牌影响力高的特点,积极开展就业育人工作。目前包括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教育等在内的就业育人方面的内容还未与此类大型活动充分融合、未形成良性互动。

在这方面,浙江外国语学院从2017年以来持续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贯穿学生大学生涯始末,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思践悟,从青年习近平身上学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韧的品质基础。学校创业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的号召,逐步探索在开学典礼中融入创新创业专项教育,通过丰富“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延长始业教育的时间跨度,结合新生的适应进程确定教育重点,以陪伴、共创的方式强调生涯规划、生涯选择的重要性。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学院文化开展活动,通过浙商创新创业精神探寻、寻物承志、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实践方向支持学生提前探索职业发展之路的可行性。去年还开辟寻访校友专项实践渠道,以情感联络为基点,降低学生初入社会、初探职场的陌生恐惧感,提升学习调研、科研合作、实习实践活动匹配的成功率。

3.整合资源提升就业力。

应对新的就业形势需要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发挥就业育人合力、体现就业育人成效。

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全校上下营造“就业有未来”的良好氛围。学校与诸多有国际化用人需求的单位、地方政府达成国际化实践基地合作。学校紧跟时代和行业需求,深化外语+、+外语、双校园等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国际化语言文化人才、国际化商贸旅游人才和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培养特色,学校新设立的浦江研究院、创业学院创立“数字贸易创新实验班”和“跨境电商3+1实验班”,均是致力于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蓄水池,将学生对职场的适应期前置到高年级的学习生活中。

二级学院积极立足专业特色,从“全球化视野、地方化实践、跨文化创新”等角度出发,重点从青年领导力、国际理解力、就业适应力等方面入手,开展理论培训、职业探索、实习实践等活动,打破传统生涯课堂的模式,以学生未来就业场所为主战场,将生涯课堂开到企业一线、地方一线,提高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目前已逐步形成3E青年成长计划、行知计划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就业育人品牌。同时学校积极整合校内资源,不断壮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生涯咨询队伍,集结一批就业典型案例辅助教学指导,并将AI技术融入简历优化、面试辅导等环节。此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家校联动、共话就业”的就业育人新途径,在推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与学生家庭互通有无,主动分享就业信息与就业案例,同步转变家长的就业观念,形成就业育人统一战线。此外还充分考虑学生家庭需求,对接更多地域性就业资源,助力学生兼顾事业发展和家庭生活。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业从结果来看是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公里,但就业育人远不止最后一公里那么简单。做好就业育人工作要加强伍建设,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使得就业育人工作呈现全员化、立体化、专业化的良好局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走好这关键一公里。


文章来源:  《上海轻工业》   https://www.zzqklm.com/w/kj/3097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