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高质量提升新探索
基层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基于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不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工具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城市安全问题的严密防控,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对社会、对人民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城市安全一直是我国城市治理的重要难题。与传统灾害相比,现代灾害具有隐蔽性、复杂性、衍生性等多个特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城市居民安全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也更加巨大。而数字化技术赋能城市基层应急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基层应急管理从“人力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构建全方位、动态化的城市应急管理监控网络,并对城市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做出精准评估,帮助工作人员做好城市风险防控工作。同时,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应急管理人员构筑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应急管理网络,加强多个部门的协同治理,优化基层应急管理的流程,有效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保证信息高效准确,实现可利用资源的合理分配,助力“安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二、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基层应急管理可分为“防”与“救”两个方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1. 数字化赋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防”
防范重大危害事件是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首先,应急管理部门应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的改革力度。如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对城市近年来发生的灾害事件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事件以及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制定可行的应急管理预案,构建集应急预防、应急管控、事后总结反馈于一体的可循环、动态化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城市安全问题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此外,应急管理部门还要对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方人员进行精准管控与问责,让相关人员能够快速获得灾害信息,从而不断优化城市应急管理流程,实现基层应急信息的公开透明,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的效率。
其次,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可以构建数字化应急管理平台,将消防、公安、医疗等多个部门纳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中,实现多个部门的高效联动,这既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应急响应效率,还能够强化各应急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安全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除常规的应急管理主体之外,应急管理部门还能吸纳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城市应急管理中,从多个方面了解人民群众对城市应急管理的需求,从而不断推动城市基层应急管理走向共治,确保城市发展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再次,在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能够利用数字化平台拓宽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从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个渠道了解各种应急常识,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应对能力,共同守护城市安全。
最后,城市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应做好实时的监测预警。除利用监控、遥感、无人机等数字化设备加强对城市的安全监控管理之外,应急管理部门还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安全事件推演模型。当城市安全事件发生时,数字化平台能够实时连接各种数字设备对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实时监控突发事件的演变态势,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方便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应急部署。
2. 数字化赋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救”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数字技术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为基层应急管理赋能。第一,应急管理部门要利用数字化平台快速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统一指挥机制,消除地区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应急资源的科学调配与合理统筹,不断提升灾害事故现场的处置效率。
第二,在灾害事故现场,可以依托传感器、无人机等快速搜集现场数据,传回后方,以便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灾害事故现场的情况,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预测评估灾害风险的等级,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除灾害事故现场之外,数字化技术还能够帮助应急管理部门预测受灾范围、了解周边的道路设施以及交通情况,从而帮助公安、交警等人员及时疏散人群,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提升事故处置效率。
第三,灾害事故结束后,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将本次灾害事故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各个部门相关人员在本次灾害事故中的表现,对各个应急部门的救援事件、人员调度情况、物资分配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优化,促使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在数字化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共同支持下,还可以对灾害事件场景进行真实还原,以便相关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演练,不断提升其应急救援能力。
第四,在灾后重建阶段,可以结合历史数据和受灾情况,制定合理的灾后重建方案,并实现各种救援物资的合理调配,帮助应急管理部门提升灾后重建效率。同时,在救灾一线的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数字设备远程接受指挥,让后方部门能够时刻了解一线信息,同时也能够实时学习各种应急救灾知识,从而实现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灾后重建等的一体化治理。
此外,灾害事件发生后,快速引导社会舆论、稳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对灾情舆论的分析,并根据社会公众在社交平台、网络平台等发布的言论判断公众情绪,以便应急管理部门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快速稳定民心,降低影响。同时,利用舆情监控系统,还能够对各类不实言论进行筛选、警告和预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氛围,助力安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三、总结
综上,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此,各应急管理部门必须主动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创新应急管理的方式方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安全网络和智慧化、高效化、一体化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的“防”与“救”,以有效应对未知的安全挑战,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