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数智时代认知域安全:现实风险与治理路径

作者:田志闯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01-13人气:590

随着数智时代技术的爆发性增长,认知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家层面的信息战与外部干预,到社会层面的舆论极化与算法偏见,再到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滥用与深度伪造,乃至个人层面的信息过载与隐私泄露等引发的认知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治理模式,还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民主决策和个体自由构成了严峻考验。因此,如何在多层次、多维度上实现有效的认知域安全治理,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亟需解决的核心课题。

一、数智时代认知域安全的现实风险

信息战与外部干预加剧政治动荡与国际冲突风险。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操纵已成为跨国对抗的新手段。一些国家或组织通过虚假信息、深度伪造和网络舆论操控,试图干预他国政治、影响公众认知或削弱国家形象。例如,在某些国家大选中,外部势力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误导性信息,改变公众决策方向,直接威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此外,信息战的技术门槛不断降低,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组织、黑客)也获得了更便捷的操控工具,进一步加剧认知领域的安全挑战,形成更为复杂的全球性安全隐患。

算法偏见与舆论极化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社交媒体平台利用推荐算法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却往往忽略信息筛选中立原则,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壁效应”。用户持续接触与自身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屏蔽与其立场相悖的内容,这种分裂极易造成社会舆论的两极化。在极端情况下,错误或情绪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或暴力事件。例如,某些国家在疫情期间爆发的反疫苗运动、恐慌性抢购以及抗议行动。这种数字技术引发的社会共识瓦解,不仅损害公众的认知独立性,也严重挑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人工智能与深度伪造等新兴技术存在滥用风险随着深度学习与生成对抗网络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图像、音频与视频的生成能力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伪造技术不仅能让虚假信息看起来极为真实,还能实现高度个性化的内容制造,诱导个体产生错误判断或情感反应。技术的滥用可能会导致社会对信息真实性的广泛怀疑,进而破坏信息生态的信任基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也可能被用作网络攻击工具,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工程学攻击、身份盗窃或个性化的认知操控,从而影响政治、经济乃至国际安全局势。

信息过载与隐私泄露导致认知失调风险目前,社交媒体、新闻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的信息流量已远超人类日常认知处理能力,导致个体容易受到虚假信息或情绪化内容的误导,无法有效辨别真伪。这种信息过载不仅损害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削弱其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此外,隐私数据的大量泄露也为认知操控埋下隐患。一些机构通过非法手段收集用户数据,并结合心理学与行为学分析,精准实施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如个性化的广告推送或行为诱导。这种深度操控剥夺了个体的认知自由与独立性,将其置于技术与商业逻辑的完全控制之下。

二、数智时代认知安全的治理路径

国家维度上,要以法律与政策为基础进行有效治理。国家维护认知域安全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确保信息流通的规范与安全一是,立法应明确虚假信息的界定及其法律责任,构建清晰的信息审核与惩处机制,确保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裁。二是,政府应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特别是在数据隐私保护、算法透明度等领域,防止信息滥用。三是,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带来的跨国挑战。通过系统的法律与政策设计,既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也能有效防范信息泛滥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社会维度上,要构建多元化社会监督与参与机制随着数字技术的更迭发展,单靠政府与技术平台的治理已难以应对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社会的主动参与与监督变得至关重要。一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信息验证与纠错,通过提升民众的媒体素养,激发全民对信息真实性的关注。二是,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在信息监督和公共讨论中的作用,尤其在揭露虚假信息、倡导信息透明度和责任追究方面。三是,社交媒体平台应开放更多的公众举报和反馈渠道,增强透明度,确保信息传播的多元性和真实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同参与,构建多层次的防护体系,确保信息流通的透明与公正。

技术维度上,要构建以算法与平台治理为核心的科技规制数字技术是驱动认知域安全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对技术发展方向的监管,确保技术进步始终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一是,审查与规范算法的设计与应用,避免其被用于恶意操控信息或放大虚假内容。二是,平台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筛选和甄别内容,同时确保审查过程透明,避免算法本身成为信息偏见的源头。三是,明确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责任,确保平台对传播虚假信息承担应有责任。通过科技与监管的深度融合,确保技术进步成为社会福祉的推动力,而非社会问题的催化剂。

个体维度上,要不断加强认知能力建设与信息素养数智时代背景下,提升个体对信息的甄别和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各层面的认知安全与信息治理。一是,通过教育全面提升公众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别能力,帮助人们在信息海洋中筛选真实、有效的内容。二是,通过提升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增强个体应对情绪化信息和认知压力的能力。三是,加强隐私保护意识,教育公众如何有效控制个人数据的共享与使用,避免过度暴露于数据采集与操控之中。有效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不仅能提升信息判断力,更能为社会带来一个更加健康和理性的环境。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