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分析胡岩的舞蹈作品创作

作者:张利君来源:《尚舞》日期:2025-04-01人气:275

1.以动作捕捉技术强调舞蹈身体语言

舞蹈艺术的媒介是人的身体,胡岩编创的舞蹈作品身体语言风格鲜明,切合人物形象,借形表意,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历史性。胡岩多将经典作品的人物特性与自己的个性理解糅合起来开展创作,孕育出了《逼上梁山》《孔乙己》《钟馗》《逍遥愁》等舞蹈语言有张力、人物背景能探究的优秀作品。同样,他编创的新媒体舞蹈作品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并且,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新媒体舞蹈作品的身体语言更加凸显,语言风格也被强化了。

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是通过捕捉记录舞者的动作和身体表演,将其数据转化为CGI(电脑三维动画-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角色运动动画的一种技术驱动型方法,常用于电影、动画、游戏以及互动多媒体等领域。动作捕捉技术在舞蹈艺术领域的应用体现在舞蹈创作的数字化,舞蹈教学的数据化和舞蹈表演的可视化,在此,笔者主要对动作捕捉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动作捕捉技术的优势之一为精确性,2023年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由胡岩编创的舞蹈《字之羽》运用此技术将舞者的身体运动转化到“文字”之上,使文字“舞”起来,形成了一个舞台空间内的三组舞动——两位舞者的舞动、倒映在屏风的影子的舞动、与舞者动作统一的“文字”的舞动。共舞的“文字”用了甲骨文的“舞”字,图为人两手执器而舞,两“舞”对应两人,手中长羽的抖动和穿刺、身体重心的推拉、抬腿展腰……不管是细微的肢体动作还是舒展或顿挫的身体表现都被精确地捕捉并转化下来,舞动的“文字”有时映在舞者之后的屏风上,有时显在舞者身前,与人、与景自然融合不显突兀。这个作品中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首先起到了强调舞者的身体语言以及表演关系的作用表演关系包括舞者与舞者的关系、舞者与道具的关系还有舞者与“文字”的关系。其次舞动的“文字”这一创意手段既与作品的名字相契合,实现了“字”与“羽”与“人”的呼应,又使舞台空间更加丰富更加有趣,除了两个舞动的“舞”字外,作品中还分别体现了甲骨文的“家”“鹿”“万物”“兴”“鱼”“岁”“福”等字,隐喻“四季轮转,生生不息,月下浅酌,阖家团圆”。“字”“月”“人”三者构成一个立体丰富的“物理空间”的同时又构成了一个圆满充足的“心理空间”;动作捕捉技术不仅表现了两人持羽而动的默契,还展现了舞者以羽代剑的潇洒。

同样由胡岩编创的2023年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舞蹈作品《万国来朝》中,动作捕捉技术主要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这里的动作捕捉技术体现为对第一舞段《胡旋舞》轻快欢腾的风格、快速的节奏、旋转开合的动作特征和第二舞段《绿腰》轻盈柔软、娟秀典雅、舞腰舞袖的风格特色的呈现,但需要注意数字技术生成的虚拟背景呈现的元素不可过于繁多,多种动态的元素容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与同样具备动态性的舞蹈艺术发生冲突,导致应集中于舞者表演的视线转移到动态的特效背景上去了。

2.XR技术渲染舞蹈氛围  

在这里,笔者将胡岩编创的舞蹈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各个舞蹈大赛亮相、得奖的作品,例如《钟馗》《孔乙己》《易安醉》等,笔者称“传统舞台舞蹈”;一类是综艺节目上的作品,例如综艺《舞蹈风暴》上的《逍遥愁》《媚》、综艺《舞千年》中的《侠骨伞影》、河南卫视节日系列的《登高抒怀》《字之羽》等作品,笔者暂称“新媒体舞蹈”。新媒体舞蹈与传统舞台舞蹈相比的新颖点之一便是“画面”,传统舞台大多设置为纯色舞台背板、两侧黑色大幕、较为单一的灯光,以此构成一个简洁干净的场景空间;而新媒体舞蹈不限于舞台空间,还运用了立体场景的实地空间和数字技术制作的虚拟空间,使舞蹈之境更加真实,更有感染力,而虚拟场景大多依托的技术是——XR技术。

XR技术(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是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的统称,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出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近些年常用于线上的节日晚会、演唱会、电视节目中。这一技术的运用使观众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自然过渡转换,以实现“沉浸式”观看演出的目地。

以胡岩编创的2024年“快手一千零一夜·老铁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一生一事》举例,这部作品通过文物修复师与书画藏品《女史箴图》产生共鸣后穿越时空切身感受文物历史的“妙想”故事来致敬“择一事终一生”的文物修复师邱锦仙,同时呼吁大家勿忘历史,保护文物,珍惜文化遗产。作品开头应用全息投影技术将长幅古画投射在舞台上,将舞台分为古画、舞者与修复台三个空间,为舞者从现实穿越到古画之中做了铺垫;随后由数字技术制作的宫墙城楼、红砖碧瓦的背景空间在反映繁荣辉煌的时代状态的同时快速将观众拉入穿越空间,明了情节背景,与接下来的金戈马蹄、硝烟四起的战乱图景形成对比。胡岩利用XR技术用烈火燃烧、火星四溅的动态背景呈现战火四溢,用烟雾缭绕中不断闪烁的红黄色灯光以及纱幕打造的恢弘火焰来描绘战场硝烟弥漫天的场景,这也是文物在战火后被掠夺的预示;漂泊异国无奈蒙尘的文物被禁锢在虚拟技术制作的冰冷展示框里,舞者孤身一人流露出痛苦和破碎,XR技术营造了紧张急迫的氛围,加深了“文物”漂泊无依的悲凉心情;作品的尾声,舞者随着红巾的过渡转场回到现实,古画再次被投影在舞台左侧,在舞者转头回望的一刻染墨渐隐,文物与修复师的交流在此落下帷幕。在这部作品中,XR技术的运用渲染了舞蹈氛围,辅助着叙事时空的变化和舞蹈情节的推进,其与音乐音效相配合还起到了铺垫和隐喻的作用,强化了观众的视听感受,直接地反映角色的境况和情感变化,有效地辅助了编导的内涵表达。

XR技术在胡岩编创的其他节目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万国来朝》中舞者从天而降和逐渐向天而去的镜头强化了舞台背景而弱化了威亚装置,配合虚拟花瓣特效给人一种“神仙下凡”的新奇感。该作品第二舞段《绿腰》的虚拟舞台场景由VR技术生成,呈现出月下湖心长廊上、万千孔明灯之中、焰火烟花绽放下生动轻柔的女子形象,也展示了我国唐代传统舞蹈“绿腰”的风格特色。在第一舞段与第二舞段的承接之处,导演用数字技术对舞者的服饰进行了切换,由前段雍容大气的红裙变为了精致的水袖蓝裙,形成了“一秒变装”的效果。第三舞段《宫廷舞》以飘洒的花瓣为引将视线拉到前殿舞蹈的佳人身上,用虚拟效果完成了舞段的过渡。“虚拟花瓣”这一元素在作品《侠骨伞影》中也有运用,虚拟花瓣飘落在侠客掌心之上,而后纷纷飞花飘飘洒洒开启了“花下之舞”。作品《字之羽》中XR技术运用在作品最后贴合“中秋团圆”主题的虚拟立体空间里,两兄弟团聚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平台之上,展开了一幅“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兄弟和睦之卷,乐声之中,文字围绕着兄弟二人穿梭舞动,画面和谐。在这些作品中,数字虚拟技术还起到了承接过渡、切合主题、丰富视觉观感的作用,编导在用数字技术、虚拟效果强化舞蹈时空的同时还展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人民的节日情结。

3.“全半特”镜头展示舞蹈构图

“镜头”被称为影视与摄影行业的“视觉魔术师”。在影视中,镜头一是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也被称为“光学镜头”),二是指设备所拍摄到的一段连续的画面(也称“镜头画面”),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各种“镜头画面”的运用及其运用效果。传统舞蹈作品大多以全景镜头为主,优点是可以完整地记录舞蹈动作、队形流动;缺点是过于单一,没办法捕捉到动作的细节和角色的面部表情(表演艺术中角色的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部分)。较此来说,新媒体舞蹈或舞蹈影像中的镜头更丰富、全面一些。在舞蹈影像作品中, “镜头”是编导将自身想要言说的内容“外化”的媒介,主要聚焦于舞者动作、表情和整体构图,因此编导为了保证舞蹈表达的完整性必须与导演、摄影师、后期做好沟通,胡岩的新媒体舞蹈作品呈现出来无序的情况不多,所以他的镜头运用是值得参考借鉴的。

舞蹈影像作品中比较常用到全景镜头、半景镜头(中景镜头)和特写镜头。

全景镜头摄取人物全身,实时提供对象和环境的全方位信息,例如2022年胡岩编导的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作品《登高抒怀》运用全景镜头分别展现了河间小石桥上、稻田麦香里、山间小道上、竹林小道间、落日余晖下舞动的簪花儿郎,既展示了宏大壮丽的山河盛景,又直接地表现了舞者于实景之中的位置和立体空间以及舞蹈构图,完整的画面还突出了广阔天地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十位少年书生;综艺《舞千年》中胡岩编创的的舞蹈作品《侠骨伞影》以简洁的黑色空间为舞蹈背景,第一舞段的全景镜头将地面的水、黑色的景、中心的人囊括进一个画面中,黑景黑衣、红伞、白逆光三种色彩构成了协调的视觉观感同时给人一种黑暗无边的感受,使视觉聚焦于画面中心独身一人的舞者及其舞蹈语言上。全景镜头在舞蹈作品中主要起到展示完整场景、舞蹈构图(画面构图及身体构图)以及整体舞蹈动作的作用,但对于动作细节、面部表情等方面会有所欠缺,于是半景(中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在其中也起到了大作用。

中景镜头一般是指人物从腰到头的身体部分,主要起到强调部位动作细节的作用,特写镜头则是以具体某个部位(面部、脚下、手部等)为构图中心点进行强调。胡岩编创的作品《一生一事》对舞者面部表情进行强调的几个镜头也是对于角色情感的强调,从最初精心修复执着一事的执着到共鸣穿越后金戈铁蹄声中的惊恐无措再到无奈蒙尘背井离乡后揭下红巾悄然落下的泪珠、颤抖的嘴唇和破碎的眼神最后是回到现实转身回望的坚毅,作品中对于舞者面部表情的特意呈现在展示舞者情感变化和情绪爆发的同时阐述了文物的“一生”以及文物修复师对于宝贵文物的爱惜。中景镜头运用在《侠骨伞影》中侠客脚下的“跃”和“留”,展现侠客的高超技艺和潇洒性格,其中还混合了俯拍镜头和倾斜镜头一起配合呈现。另外还有《万国来朝》中对《胡旋舞》上身脖颈、脚下旋转的细节表现和风格呈现。

“全半特”镜头通常在舞蹈影像作品中穿插运用,丰富了观众的欣赏角度。舞台舞蹈作品中,镜头能展现舞台的图层布置、意象氛围;在场景舞蹈作品中镜头能呈现立体的舞蹈大空间和舞者小空间,但镜头的运用仍需要注意一点,即镜头剪辑穿插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编者的叙事与立意、舞者的表演与呈现以及观众的欣赏与接收。

4.以光影色调辅助舞蹈表意

舞蹈表意是指通过舞蹈动作和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观念,道具符号、图解样式或者画外音等可以起到辅助舞蹈表意的作用。舞蹈表意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舞蹈表意应“贴近生活、反应时代声音”。胡岩的编创并不只求所谓的“优美”“唯美”,他的作品有很强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他自己对经典人物的理解,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提取,对当下实事的关注。笔者认为光影色调能辅助舞蹈表意的原因在于舞台的光影与色调一方面铺垫了情节的发生,为情感的迸发或是变化了埋伏笔,另一方面能一定程度地推进作品内涵和思想的递进及传达。光影变化不仅只是使舞台空间的呈现更加丰富,同时还推动舞蹈的发展,尤其对于叙事性舞蹈来讲,灯光的点位切换和“多管齐下”会即刻构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其作用一是在于使舞段与舞段之间的过渡自然,削弱时空跳跃的突兀感,为后文的情绪转变或叙事高潮做铺垫;二是用不同色系色调的灯光营造氛围,在使表演者“入境”的同时将观众拉入境中,实现三个维度(编导、舞者、观众)的“共感”;三是对于舞台视觉范围的限定,顶光与面光的配合和逆光与耳光的配合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视线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先以《一生一事》为例来分析,暖黄色的两束灯光色调之间是修复师的一抹蓝,而两束暖黄色则指向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是文物古画的历史时空,一个是修复师伏案的现代时空,在这之间的一抹蓝既是“复画者”又将是“画中人”,用色调的分割为故事的发生打下了基础,而后带出了舞蹈主角的两条线。作为文物,从前期轻快俏皮、辉煌温馨的暖黄色调到激烈的战火中红黄闪烁的紧迫氛围再到背井离乡的孤身一人、黑暗空荡,也体现着从辉煌盛世的安定到残垣断壁中明珠蒙尘的悲凉到颠沛流离中远离故土的身不由己还有在不当手段下丢失原貌的支离破碎,隐喻和铺垫层层递进,连贯且鲜明。作品灯光与空间背景和角色情感的变化相符合,同时在舞台干冰气雾、威亚装置和音乐效果的配合下,舞蹈艺术的视觉性、听觉性、情感性和该作品身体语言的古典风格得到了有效的呈现,内容得到了有效的传达。

作品《字之羽》的色调变化与舞台布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设置紧密联系。由于作品主题立意为“中秋团圆”,笔者在前文也将“文字”的运用理解为万物轮转,季节循环,月圆重聚的“隐喻”,角色的身份关系为兄弟二人,他们一同走过缥碧的春、椒房的夏、赤缇的秋和莲红的冬,这里的“缥碧”“椒房”“赤缇”“莲红”四个色调分别对应立春、夏至、立秋、冬至,在作品中由场景色和空间的景物变化配合四季轮转年复一年,秋季的圆月装置也寓意着“中秋团圆”,紧靠主题表现家人的相互扶持和包容,展现了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中华人民“中秋团圆”的传统观念。

从舞蹈本身来讲,编导和舞者最直接的“言说”体现在舞蹈身体语言之中,然后是场图言说、音乐表达、色调铺垫,后者服务于前者,目地在于辅助身体文本的多维输出,以强化接受主体的视听感受,以便于观众的理解和“入境”。

 

5.结语

胡岩的舞蹈作品创作在呈现自身理解,表达自身感受的同时始终围绕着中国传统、中国优秀文化和人民精神展开。相较于他早些年编创的传统舞台作品,近些年创作的新媒体作品在动作捕捉技术、XR技术、多元镜头和色彩叠加等数字技术和舞台美术的辅助加持下形式更加多元,色彩更加丰富,角度更加新颖。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舞蹈作品更“现代化”“科技化”,为观众提供了不同于欣赏舞台表演的新的观影体验,但是在借用数字技术丰富舞蹈画面、辅助舞蹈表达的同时也应谨记不要让数字技术破坏了舞蹈表演的完整性和身体文本输出。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