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研究

作者:邢晓丹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5-09人气:60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赓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和方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融合,为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记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人类历史上四大古文明,有三个古文明相继消失,唯一没有消失的就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蓬勃发展,没有出现断层。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外来文化大量涌入进来的现象,我们更是以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融合发展创新,为我们所用。中华文化不断地走出国门,远播到世界,也敞开国门,让各国文化传入进来,在外来文化融合碰撞的同时,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传承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保持着旺盛蓬勃的生命活力,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然而现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发展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受时代性和局限性的限制,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多种文化冲突融合和更新换代中,那些传统落后的文化最终将被时代所抛弃、被人们所遗忘,只有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注重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保留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特色、中国的文化魅力、中国的文化精神,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生生不息,使中国精神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遇到的问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中国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加的自信,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也开始变的发的自觉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相继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识不充分;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到位;传播途径上不够丰富多样。

(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认识不充分

有些人面对种类繁多的现代文化及现代文化产品,认为单一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产品早已过时,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不足以应对当前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产品也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还有一些人虽然意识到传统文化想要跟上当今时代步伐,就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但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方向,存在着流于形式、疏忽本质的误区,比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上,端午节,一些人们注重的是在这个节日需要做的一些事情,买粽子吃、赛龙舟、在手上佩戴五彩绳,却忽视了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背后的故事,虽然传承了节日的习俗,但是在传承节日的内涵上还是不够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代、科技上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转化创新、融合发展,而现在一些地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上形式较单一、内容较简单、技术较落后。

在一些乡村的文化建设上,这些乡村虽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却缺乏提升打造、美化包装的创新,导致于这些文化建设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生活需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比如,在乡村文化建设上,个别地方注重乡村古建筑的简单修复,忽视地域精神的文化氛围,缺乏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双重融合,导致真正的地方特色元素没有凸显出来。在宣传本乡村的传统文化时,比如古建筑、剪纸、刺绣等这些传统建筑、传统手艺,多沿用传统的、静态的呈现模式,只是让游客去观看欣赏传统文化的美,缺少深层次的挖掘,缺乏游客置身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只是单一的介绍讲解这些文化历史,缺乏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合,对人们的视觉、听觉都很难造成冲击力,无法让人们置身处境的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无法引起共鸣。在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上,宣传传播的方式和力度上也不够到位,导致这些传统的文化知名度不高,知名度不高,带来的影响就是百姓重视度不大,这些传统的文化和传统手艺最终会面临消失的结局。

(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平台不够多样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一定的辅助作用,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这个辅助就是让更多的人熟悉运用的媒介平台。随着一些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现代经济的相结合,使得这些传统建筑、传统文化消失了原有的特色,逐渐的商业化、娱乐化,一些文化网站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难以突出传统文化的特色,丢失了传统文化原有的特点。再有一些传统文化只是依靠传承人延续着,很少被传承之外的人所知道,甚至有些传统文化还面临着找不到传承人的困境,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在与这些传统文化与新兴媒介载体结合度不足,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方法上不够灵活,不能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就无法进入百姓的视野,最终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只能变成小众文化,而不能成为大众文化。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对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全新的征程,是在一个科技文化相融合的时代,开启的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氛围,加上新颖的文化创意,以及短视频、“云直播”等形式的新媒体助力,能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全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积极性,让全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旁观者转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和创新实践者,形成人人加入、个个作为的场景,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向世界彰显强劲的中国力量,树立更好的中国形象。

(一)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装载留存了我们太多的历史记忆,从物质生活的,到精神文化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生活就是文化,文化也是一种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密切关注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要把经典的、富有深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常化、生活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百姓生活中,更新百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辨识度,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实际,更好的转化成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从而更好地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教育基地,书法、皮影戏、京剧、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青少年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作为我们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回顾历史事迹,重温历史人文,引领青少年领略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时代的榜样力量。结合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少年、最美家庭等人物事迹,为打造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文化创意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非是传统的简单复归,而是结合时代的特点,让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具有时尚创意的方式走进百姓身边,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感召力。

文化创意对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才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央视早期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采用多种赛制形式,让观众在精彩绝伦的角逐中感受经典古诗词之美,节目有深度,赛场画面有意境,古诗词通过画面、声音、意境,深深的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这一节目的播出调动了全民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茶余饭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我们都能说上几句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来抒发情怀,达到了全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国家宝藏》由央视与各大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合作,通过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以及影像化来展示文化遗产,让国宝“活起来”,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一眼千年的文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和厚重。《经典咏流传》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经典的传统古诗词与现代的演唱、朗诵等流行元素相结合,让观众从声音画面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这种用现代形式演绎传统经典,更广泛的被现代人所接受。央视在今年继续推出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通过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古韵新春》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形式挖掘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衔接,注入当今的时代内涵,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意蕴悠长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环节设计精致,传播能力强大,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电视节目在传播机制、传播形式上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尊敬、自信。近年来日渐流行的“国潮”、“国风”,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千年的传统的文化,要有惊艳绝伦的表达才能配得上这五千年的经典。我们要激活文化活力,创新文化的表达方式,改变单一的文字传承方式,用优秀的文化作品赋予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

近年来,传统风格的故宫博物院走出了一条不传统的创新之路,故宫博物院从收藏的众多文物中挑选出适合设计研发的文物,赋予这些老物件以新内容。从雨伞、折扇到杯子、丝巾等,故宫的创意产品成为国人追捧喜爱的日常用品,从只能看、不能摸的文物到可以用、能拥有的产品,故宫的创意产品可谓入脑入心。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不但展示了文物修复过程的琐碎艰难,也呈现了修复文物的师傅精心修复文物的工作日常,让国人从寻常的日常生活入手,走进珍贵的物件边,在对珍贵的文物有所了解认知基础上,增加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加深了对渊源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新媒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运用到当下,需要与当下实际和应然要求相结合从而适应新时代发展进步。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影视剧和纪录片来说,短视频有着制作简化、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效果强、传播时效快的特点,人们需要的只是手机、网络,就可以上手自己操作,制作成精彩的短视频,并通过网络把它分享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相对于传统的影视作品来说,几十秒、几分钟的短视频呈现出来的内容短小精悍,情感表达细腻直接,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容易形成二次转载和多次转载。短视频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阅览的习惯,适应了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为人们创作文化作品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有效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央视记录频道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和大家见面的,每集短视频时长约5分钟,运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对文物进行解说,生动有趣的从文物的形态、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蕴含的文化情感走进文物,以此缩小观众与国宝的距离,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物。

四川绵阳的农村姑娘李子柒,扎根于农村,立足于生活,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她把自己的农村生活拍成短视频放到网络上,以农具编制、纺织印染等多种传统手艺,传达农耕、非遗美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子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短视频的形式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国,迈向了世界。2022年抖音更是在平台上投入了大量的流量、现金,提供优质专业的运营服务,以此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播的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质专业的传统文化内容产生。

短视频为更多的大众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短视频以便捷快速的传播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迅速化,调动了群众参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更加的创意有趣,有效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度、参与度和影响力。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