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李心怡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09-06人气:392

近年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很多老城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都面临着拆迁的命运。作为城市文化名片和历史见证,历史老城区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那些体现城市独特特色的历史古建筑,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老城,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要采取修旧如旧、保持古建筑原有结构和特色、实现历史文化城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确保历史文化城区在建设新建筑的同时实现可持续保护。

一、历史城区建筑艺术价值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标,这些历史城区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的一环。历史城区古建筑从文化、建筑艺术价值的角度出发,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底蕴。

(一)文化价值:区域建筑历史和艺术表达

厚重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历史名城的建筑艺术价值。这些建筑展现了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透露出当地民众的审美观念以及建筑技艺等方面的特点。如反映中国古代家族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北京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见证了中国近代都市的崛起,也见证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和独特地方风情在云南丽江古城集中体现。

建筑的表达形式也蕴含着历史建筑的艺术价值。例如;北京故宫的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故宫包含大量雕刻、绘画等艺术手法,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南京夫子庙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风格融合江南特色,形成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表达形式在为研究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素材。

(二)社会价值:区域建筑特征的历史延续性

历史城区的建筑其作为地方居民生活、居住方式的物质体现,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例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昆明的金马碧鸡坊、西安的大雁塔等,体现了当地居民及社会的生活特色,延续至今。

(三)济价值:历史建筑文化旅游的经济属性

历史城区的特色古建筑与文化可以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南京、丽江等地的文化旅游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游客在参观历史城区时,通过亲身感受加深了对当地人居环境的认知。例如,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木结构房屋、青石街道、桥梁和河流,基于丽江古城的文化资源,当地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全国各地城市正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历史环境迅速消失的双重危机。历史城市中心的“大拆大建”模式导致过度开发,不仅造成城市环境容量的迅速扩张,使城市不再宜居包容,而且破坏了历史环境、区域文脉和地方精神。历史城市中心在重塑后变成了没有原有特质的“伤疤”,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活力

(一)政策导向:历史城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整合

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保护历史城区的建筑和文化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历史城区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城区保护法,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社区参与:地方居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同和支持

历史城区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地方居民的广泛关注。地方居民是历史城区保护连锁发展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对历史城区的认同和支持是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应增强公共参与意识,例如加强宣传教育、定期举办社区活动等提高地方居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知。

  (三)科技手段: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城区保护中的合理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发展迎来新时代,同时也对历史城区的保护起到正向作用。数字化技术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多种途径,促进历史文化、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技术能够良好、稳定的记录和保存历史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历史城区中的有关建筑、文物、街道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详细的资料库。这些数据可以为历史城区的保护及后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城区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应采取科学的政策导向,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与特色,结合社会公众参与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历史文化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继承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创造一个更加富有内涵的城市环境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