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发展创新研究
引言
洛阳的黄河文化旅游作为洛阳旅游业发展的“王牌”,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洛阳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厚重与耀眼的,把洛阳历经几千年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产品,将那些可能因为饱经风霜而依然耀眼夺目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这是洛阳的价值地位所在。洛阳正在积极应用自身的文化优势与先天的地理优势审阅黄河文化,深切发掘黄河文化所具有的深厚价值,讲好洛阳的“黄河故事”。
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
(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给全域人民带来丰厚的生产资料。黄河流域延伸出的黄河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根据记载,我们的先祖就是在黄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中原地区这一带生产和生活。黄河文化所包含的同一起源特征促成、组成和维持了中华各族后裔认同中华文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共同思想特性。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内在特性。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并且推进中华文明多元化发展。黄河流域在长达5000年的中华发展史中有3000年都是作为我国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构筑了璀璨辉煌的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查时强调指出,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是首要的构成部分,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要深切发掘黄河文化之中所包含的独特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赓续精神史脉,树立文化自信,为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结精神动力。河南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地处黄河文化的腹心地带,是黄河文化形成、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因其自然地貌多样、历史遗存丰厚,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与沿黄各个省份相比较,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部分,河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决因素。
(二)黄河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端
中华农耕文明起源地主要在黄河,事实上长江流域也有农耕文明,就像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稻谷,但是主要由于自然环境、风景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客观上使得北方的气候温度等相较于南方有限制,所以黄河流域的民众更多的倚仗农耕文明得以生存,从而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长江流域气候适宜、物种繁多,所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民众依靠采集就足够丰衣足食,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也限制了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的发展。据此,农耕文明以黄河流域为主,黄河流域也是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区域,亦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三)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离不开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众多优秀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黄河文化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是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展现,重新挖掘与建构黄河文化符号有助于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仔细研究黄河文化的重构,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具备重要的价值,这些特质彼此渗入、彼此作用,使得黄河文化秉承了中华文明所具备的包容性、同源性和延续性等明显特点。黄河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包括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关于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上形成的行为习惯、遵循的共同规范、达成的价值共识。黄河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拥有宽泛的体系,丰硕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宗教、科技、教育、文学、史学等多种学科门类。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众多璀璨成果的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黄河流域长期占据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历史上众多朝代都曾在黄河流域进行过成功的水患治理,这为治国理念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黄河文化在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河文化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统一性和多元性特征,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起着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作用。
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现状及困境
(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现状
1.国家政策为黄河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机遇
近些年,国家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在郑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为周边地区提供天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优势的黄河流域,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点对象,黄河流域为我国生态安全提供屏障,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2020年1月3日,在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必须有效治理、大力保护黄河流域,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经济发展道路。
2.黄河文化未得到有效开发和深入挖掘
目前,对黄河文化的开发大多停留在表层,主要侧重对显性的黄河文旅资源的应用。而对诸如黄河文化丰富内涵以及核心价值等隐性资源的开发和挖掘程度还不够。缺乏对黄河文化遗址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的挖掘;缺乏对黄河文化孕育出来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的挖掘;黄河文化相关景区缺乏与游客的互动。整体来说,开发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内容需要深层化。
3.民众对黄河文化认识不足并且参与热情低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通,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蔓延,人们的思想更加的多元化,喜欢各种新奇的事物,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西方文化的渗透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大众的价值观,文化自信、文化强国不仅要作为国家战略高度去考量更是要深入普通民众的心中。目前,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黄河文化面临着传播方式老旧、对内的传播不够深入,对外的传播不够广泛的问题。黄河文化多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很少以故事的形式展现黄河文化的多彩魅力;黄河文化传播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当前黄河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政府和相关公益性社会团体,互动性不强,反馈机制也不健全。以上诸多原因造成人民群众对黄河文化了解不够全面且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困境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被有效传承,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留给我们的历史课题。然而,当前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未完全担负起黄河文化亟待传承的艰巨任务,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产业化等相关工作未做到位,如:各单位任务分工不够具体明确、各部门间利益分配不均衡,单位部门之间未有效协同配合。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需要借助文字、典籍、文物、遗迹等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尤其是要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承和保护黄河文化。
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黄河文化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口耳相传中传承了下来,伴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文化,多次就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表重要讲话,敦促各级政府凝聚共识,采用多种举措创新方式,助力黄河文化推陈出新,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是彰显中华文明巨大魅力,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在千年的时空长河中,这种深厚情感凝聚成一股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为中华儿女披荆斩棘,攻克难关,一路向前提供了强大的向心力。由黄河延伸出来的黄河文化,伴随着民族迁移与社会发展,与其他文化进行了交融,共筑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厚重的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自华夏文明初始至唐宋,黄河流域始终保持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地位,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凭借其文明的高度发达和多样性,长期居于中华民族多样性文化的领导地位。黄河文化谱系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精神一贯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更加坚定“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底气和信心。新时代需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凸显黄河文化的特殊性,让黄河文化焕发出新光彩。
(二)是凝聚中华儿女广泛共识,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文化内显为丰富的民族与时代精神等无形的文化资源;外化为古遗址、古建筑、图书及文献资料等有形的文化资源。黄河文化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和极其丰富的内涵闻名于世。新时代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的精华,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也有助于凝聚中华儿女的价值共识。黄河文化的推陈出新需要中央政府顶层设计,黄河全域的省市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联动。以博物馆为载体,打造集保存、娱乐于一体的黄河文化博物馆。使用先进技术,生动直观,深入浅出的展示馆内陈列的黄河文化有形资源,帮助观众深刻学习、理解这些有形资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另外,也可以在馆内设置观众互动与体验环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组建黄河文化宣讲团,定期在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院开展“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讲座。通过这种普惠性教育,储备黄河流域保护及黄河文化传承的人才。借助黄河文化这个载体,把黄河全域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人民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牢牢的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激发起国人的爱国之情,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后盾,能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防范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是延续华夏民族优良品格,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命河,黄河素有母亲河的赞誉,孕育出5000多年从未中断的华夏文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黄河流域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蕴含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等优秀的价值品质帮助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追求美好梦想。这些优秀的价值品质能够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中华民族在长期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黄河流域治理体现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奋斗历程,蕴含着治国的历史。黄河文化伴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其文化价值。黄河文化体现的时代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黄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基本遵循;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黄河文化中“同根同源”的文化理念相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黄河文化中“包容开放”的文化特性。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思想倾向,基于这样的背景,多途径多手段大范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黄河文化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荡涤社会中的错误思潮,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新时代,不断挖掘黄河文化的丰富价值,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提供精神力量。
(四)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生态保障
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弘扬黄河文化‘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为内核”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黄河流域地区发展的需求,更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此举措贯彻科学、和谐、共赢、均衡的发展理念,将建设生态文明、传承黄河文化、发展黄河全域经济、提升国力有效结合起来,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促进黄河流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将“青山绿水”转化成“金山银山”,实实在在造福人民。“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遗产作为重要资源,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挖掘黄河文化价值,推进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灵活运用现代技术,盘活黄河文化的显性和隐性资源,建设集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清新空气于一体的黄河湿地公园,走文旅多元融合之路,推出高质量旅游服务、设计特色周边产品,在带给人们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传播黄河文化知识。
结语
为了实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整体化推动,需要挖掘黄河文化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历经不同时期的变革之后所造就的独特内涵,这些内涵既彼此联系、相互交融又带有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独特含义,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需要加强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总结提炼,深层分析黄河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标识,并打造具有典型特色黄河文化价值体系,结合洛阳文旅发展现状探索今后的发展道路,深入发掘黄河文化的现代价值。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