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域下加强中国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德育与文化的关系
德育与文化,犹如两股相互交织的河流,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精神血脉。德育,作为培育个体品德、塑造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其根基深深植于文化的沃土之中;而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又通过德育的传承与发扬,得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一)德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标识,它包含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道德观念、审美情感等精神财富。一般来说,文化可以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特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表明一切文化活动,都自觉不自觉地指向一定的道德价值。文化在“化人”的过程中,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是一致的,它隐性地执行着德育的功能。德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承担着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财富的重任。通过德育,我们能够将先人的智慧、美德传递给后代,让他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前行。
(二)德育深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多个层面。这些文化因素无形中影响着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德育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东方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精神,德育注重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精神,德育则更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德育必须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德育也在不断地塑造和丰富着文化
德育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德育实践,我们能够将新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注入到文化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道德挑战。德育需要针对这些挑战,提出新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将成为文化的新元素,推动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德育视域下中国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挖掘中国文化的德育资源来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挖掘中国文化的德育资源,是深化德育内涵、提升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德育资源的重要宝库。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强调了仁爱、诚信、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南。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也是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岳飞、文天祥,到近代的林则徐、邓世昌,这些英雄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通过讲述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建设。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创新德育形式。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德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德育熏陶。此外,还可以开发德育相关的APP或小程序,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探索跨学科融合的德育方式。德育不应局限于某一学科或领域,而应该与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德育与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活动,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注重德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背景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采用差异化的德育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是促进中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助现代科技、结合实践活动、探索跨学科融合、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等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