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油画的“弱色”情结
作者:叶倩来源:原创日期:2014-03-04人气:1492
中国当代油画中对色彩的取向趋于多元化,经过多层次调和,稳定而微妙的低饱和度色彩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及中国艺术的发展分析中国艺术家的“弱色”情结,能更深的了解中国艺术的当代性。
关键词:弱色彩 生活与色彩 油画创作 传统文化
一、有关弱色彩
假如把色彩跟旋律中的高低音对应起来,色彩也有它的色值、色阶。相对纯度高、明度高的色彩来说,我们姑且把低纯度、低明度、经过多层次调和的色彩称之为弱色彩。
西方漫长的古典绘画以素描关系带动并强化色彩的感染力,但形总是优先与色彩,而色彩只不过是体现、加强形的一种手段。感谢印象主义引领的“色彩解放时代”的到来,绘画的本质以及色彩的本质都在变化并逐步走向心灵和回归情感,色彩在绘画中焕发了更卓越的力量。
二、当代生活是当代人色彩取向的根源
色彩除了诸如波长、明度、纯度等的物理属性外,社会属性也就是时代性与地域性等因素,是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弱色”情结的关键。在原始社会,动物血的红色,植物的绿色,矿物的研磨色应该是时代的特征色,随着历史车轮的碾过,各个时代的色彩必然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着变化和更新。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加速发展、知识信息剧增的社会,其色彩的主调也必将是复杂和无序的,弱色恰好弱化和协调了这种矛盾性,在中国这个特征表现尤为明显。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及审美习惯,绘画也概莫能外。因此油画进入中国就决定了它将融合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传统中国画的“灰调”特征应该是很明显的。首先,表现在其主要材料“墨”上。中国画为什么要用墨色表现呢?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色即墨色。陈传席也在其《中国山水画史》中说: “老庄对于色彩主张‘素朴玄化’,反对错金镂彩,绚丽灿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五色乱目’,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影响所至,早期具有隐士思想的画家也摒区绚丽的‘五色’,取而代之的是‘素朴’的水墨山水画。这种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素色”观念也必然会影响到舶来的油画画种的色彩样式。”
85新潮以后,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艺术家对人生、艺术前途的无能为力而滋生颓废的心理状态,没有激情色彩的灰色调子正好迎合了这种缺乏激情的艺术人生。尤其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更倾向冷静、理性、思考人生、反思社会等,静穆的“灰调”恰好是这种思潮的哲学表现。相对于以往各种艺术流派而言,油画的灰色在材料的研究和表达技巧上更胜一筹,这也是受广大学院派师生推崇的重要依据。如今,中国的油画界已经自信地建立起自己的评判标准,而这种中国式的油画风格必然要受到传统艺术的影响,融合我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色彩及画面笔墨产生的肌理等,弱色彩也一定会在这种标准中存在并体现,也是当代油画审美的时代要求下的产物。
三、当代弱对比色彩油画风格简述
弱色彩风格是与当代画家密不可分的,只有部分画家的批量作品的出现,才可以主导一种色彩风格前文已经论述过,油画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它将融合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墨色”将无可辩驳的的注入油画色彩系统中,那么中国油画的弱色彩特征应该是很明显的。油画中的弱色彩具有其它画种无可比拟的表现力和塑造力,加之学院派绘画对灰色的追求与迷恋,必将在当代中国油画界形成一种特有的色彩风格,并且也会在油画自身的以及美学潮流的冲击下不断发展,蜕变。
“中国墨色”影响下的弱色彩表现影响至今中国的油画。如何多苓、毛焰的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简单,只有白色。许江、方少华的作品也是大面积的黑白和一点点的颜色。中国画的颜料呈现出朴实而厚重的色彩,与墨调和就形成古朴的灰色,这种色彩也影响着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情趣。从白羽平、高鸣等画家的作品就用类似古朴的色调表现苍穹的大地,看上去就很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在中国绘画的留白,在中国当代“弱色彩”油画中有相当部分体现了这种构成形式,使我们感觉到有一种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感在里面。这种带有我国传统艺术特征的当代油画“弱色彩”似乎象征着中国悠久、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从1 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艺术便意图摆脱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束缚,致力于画面形式和艺术本质的探索,而后的印象派、后印象主义以及大部分现代艺术诸流派无不沿着此道, 我国当代油画中注重作品形式美感表现的弱色彩对比类型,也受到现代的西方艺术意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弱色彩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他将各种中性色柔杂在一起,看似单调,而色彩却异常丰富,变化相当微妙,受到很多艺术家的推崇和模仿。郭正善的作品用鲜艳的橙色为主表现的画面也具有对比不强的灰调特征。沈勇、俞晓夫等画家的作品也有此特征。
弱色彩也能造成一种古老沧桑的效果,如郭晋、张晓刚、刘建平等画家的作品。郭晋在《嬉戏曲》和《在玩的小孩》系列中,“在形式上几乎无一例外做了锈化处理”他用一种斑驳小色块表现的画面,让人感觉到那种已逝的岁月浮现在眼前。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和刘建平的《日出东方》、《美丽人生》系列中,都采用历史照片的构图和影像,用灰灰的画面表现过去的时光,更能体现出古朴印象。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 弱色彩绘画似乎已走过其巅峰时期。表现在审美对象视像语境的需求与“弱”色彩类型绘画语言之间的矛盾。作为当代艺术接受主体的中青年一代在艺术消费上倾向于“即时性”的读图与印象,更多追求于感官的冲击力,而弱色彩的色彩特征恰与此相悖。但“弱色”依然进入了多元并存,多元共生的时代,给艺术探索,艺术形态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可能,弱色彩绘画类型与其它风格流派共生共存将成为一种必然。
结语:弱色彩以其自身以及相互对比产生出来的独特表现力作为绘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已成为美学范畴内独立的审美元素。它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现与运用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地蜕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好的作品来.
关键词:弱色彩 生活与色彩 油画创作 传统文化
一、有关弱色彩
假如把色彩跟旋律中的高低音对应起来,色彩也有它的色值、色阶。相对纯度高、明度高的色彩来说,我们姑且把低纯度、低明度、经过多层次调和的色彩称之为弱色彩。
西方漫长的古典绘画以素描关系带动并强化色彩的感染力,但形总是优先与色彩,而色彩只不过是体现、加强形的一种手段。感谢印象主义引领的“色彩解放时代”的到来,绘画的本质以及色彩的本质都在变化并逐步走向心灵和回归情感,色彩在绘画中焕发了更卓越的力量。
二、当代生活是当代人色彩取向的根源
色彩除了诸如波长、明度、纯度等的物理属性外,社会属性也就是时代性与地域性等因素,是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弱色”情结的关键。在原始社会,动物血的红色,植物的绿色,矿物的研磨色应该是时代的特征色,随着历史车轮的碾过,各个时代的色彩必然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着变化和更新。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加速发展、知识信息剧增的社会,其色彩的主调也必将是复杂和无序的,弱色恰好弱化和协调了这种矛盾性,在中国这个特征表现尤为明显。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及审美习惯,绘画也概莫能外。因此油画进入中国就决定了它将融合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传统中国画的“灰调”特征应该是很明显的。首先,表现在其主要材料“墨”上。中国画为什么要用墨色表现呢?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色即墨色。陈传席也在其《中国山水画史》中说: “老庄对于色彩主张‘素朴玄化’,反对错金镂彩,绚丽灿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五色乱目’,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影响所至,早期具有隐士思想的画家也摒区绚丽的‘五色’,取而代之的是‘素朴’的水墨山水画。这种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素色”观念也必然会影响到舶来的油画画种的色彩样式。”
85新潮以后,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艺术家对人生、艺术前途的无能为力而滋生颓废的心理状态,没有激情色彩的灰色调子正好迎合了这种缺乏激情的艺术人生。尤其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更倾向冷静、理性、思考人生、反思社会等,静穆的“灰调”恰好是这种思潮的哲学表现。相对于以往各种艺术流派而言,油画的灰色在材料的研究和表达技巧上更胜一筹,这也是受广大学院派师生推崇的重要依据。如今,中国的油画界已经自信地建立起自己的评判标准,而这种中国式的油画风格必然要受到传统艺术的影响,融合我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色彩及画面笔墨产生的肌理等,弱色彩也一定会在这种标准中存在并体现,也是当代油画审美的时代要求下的产物。
三、当代弱对比色彩油画风格简述
弱色彩风格是与当代画家密不可分的,只有部分画家的批量作品的出现,才可以主导一种色彩风格前文已经论述过,油画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它将融合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墨色”将无可辩驳的的注入油画色彩系统中,那么中国油画的弱色彩特征应该是很明显的。油画中的弱色彩具有其它画种无可比拟的表现力和塑造力,加之学院派绘画对灰色的追求与迷恋,必将在当代中国油画界形成一种特有的色彩风格,并且也会在油画自身的以及美学潮流的冲击下不断发展,蜕变。
“中国墨色”影响下的弱色彩表现影响至今中国的油画。如何多苓、毛焰的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简单,只有白色。许江、方少华的作品也是大面积的黑白和一点点的颜色。中国画的颜料呈现出朴实而厚重的色彩,与墨调和就形成古朴的灰色,这种色彩也影响着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情趣。从白羽平、高鸣等画家的作品就用类似古朴的色调表现苍穹的大地,看上去就很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在中国绘画的留白,在中国当代“弱色彩”油画中有相当部分体现了这种构成形式,使我们感觉到有一种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感在里面。这种带有我国传统艺术特征的当代油画“弱色彩”似乎象征着中国悠久、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从1 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艺术便意图摆脱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束缚,致力于画面形式和艺术本质的探索,而后的印象派、后印象主义以及大部分现代艺术诸流派无不沿着此道, 我国当代油画中注重作品形式美感表现的弱色彩对比类型,也受到现代的西方艺术意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弱色彩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他将各种中性色柔杂在一起,看似单调,而色彩却异常丰富,变化相当微妙,受到很多艺术家的推崇和模仿。郭正善的作品用鲜艳的橙色为主表现的画面也具有对比不强的灰调特征。沈勇、俞晓夫等画家的作品也有此特征。
弱色彩也能造成一种古老沧桑的效果,如郭晋、张晓刚、刘建平等画家的作品。郭晋在《嬉戏曲》和《在玩的小孩》系列中,“在形式上几乎无一例外做了锈化处理”他用一种斑驳小色块表现的画面,让人感觉到那种已逝的岁月浮现在眼前。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和刘建平的《日出东方》、《美丽人生》系列中,都采用历史照片的构图和影像,用灰灰的画面表现过去的时光,更能体现出古朴印象。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 弱色彩绘画似乎已走过其巅峰时期。表现在审美对象视像语境的需求与“弱”色彩类型绘画语言之间的矛盾。作为当代艺术接受主体的中青年一代在艺术消费上倾向于“即时性”的读图与印象,更多追求于感官的冲击力,而弱色彩的色彩特征恰与此相悖。但“弱色”依然进入了多元并存,多元共生的时代,给艺术探索,艺术形态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可能,弱色彩绘画类型与其它风格流派共生共存将成为一种必然。
结语:弱色彩以其自身以及相互对比产生出来的独特表现力作为绘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已成为美学范畴内独立的审美元素。它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现与运用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地蜕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好的作品来.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