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说“猪”

作者:李新颖来源:原创日期:2014-03-13人气:2030
 2005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叫做《猪之歌》,其歌词内容如下: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猪,你的耳朵是那么大,呼扇呼扇也听不到我在骂你傻。猪,你的尾巴是卷又卷,原来跑跑跳跳还离不开它。猪头猪脑猪身猪尾(yi)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
猪,你的肚子是那么鼓,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猪,你的皮肤是那么白,上辈子一定投在那富贵人家。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猪头猪脑猪身猪尾(yi)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你很象他!”
这首歌词描写了猪肥胖、懒散等近乎全部的特点,以及人们主观施加给猪的一些感情色彩。猪作为与人类的生活、文明息息相关的重要角色,其能指在语言中也属于重要的基本词和常用词。从很早的时候,猪就已经有象征经济、财富的表意,并且还有「乌金」的称号。时至今日,我们又看到猪除了有肥胖、懒散、肮脏、愚笨、丑陋、贪婪的负面形象,也被人们赋予了可爱、亲切等正面的感情色彩。以下内容就来简要的探讨一下猪的这些特质所产生的表意,以及其表意的引申和演变。
一、实用价值——财富的象征
猪这种动物贪吃贪睡,较之一般动物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对从事农业的华夏先民来讲,猪是一种十分适宜饲养的牲畜。养猪在中国农耕文明中地位显著,甚至可以说猪已经成为家庭的一部分,不仅为家庭提供可靠的肉食来源,而且也是家庭财产积累的主要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从遥远的古代社会起,猪已经和“财产、财富”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产生了很多与猪有关的俗语描述猪的财富价值。例如:“六畜兴旺猪为首,五谷丰登粮为先”,“教子不离书,种田不离猪”,“农民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这些例子均在表述猪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发家致富等多方面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甚至是与读书对学生学习来说同等重要的。直到今天,百货商店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金色的发财猪和各式各样的猪形存钱罐,这些细节都彰显着猪是财富的象征。
在中国悠久的养猪历史里,老百姓总结了出许多方法和经验,产生了许多俗语。例如,“养猪无巧,栏杆食饱”,“豆渣喂猪,越吃越粗”,“猪要常睡,马要长立”,“猪叫三天,牛叫就牵”,这些俗语讲述的是养猪技巧,包括喂食和繁殖等。
除了养殖经验外,农民百姓还观察到,猪的某些生活习性反映着生活中的许多物象,进而又产生了许多这一类的俗语。例如,“猪噙柴,雨雪来”,“猪洗澡,大雨到”,“猪吃水,天要晴;狗吃水,天要雨”等。这几句俗语描述的是猪的一些行为活动所兆示的天气变化,不难看出,其中描述的多为阴雨天气来临的前兆。
二、主观感情色彩——家、亲昵,下等
对于农民百姓来说,家庭要维系下去, 就要积累一定的财产,就要养猪。屋里有猪,能饲养猪,是一个家的标志,有财富才会能维持“家”的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家庭是十分容易破散的,因此,“家”这个字就是“房子里面有猪”。
“猪”既然和“家”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在感情上,也就添加了些许亲昵的色彩,是让人觉得贴心、亲近、安心的一个象征性意象。当今社会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夫妻、恋人、朋友间,会相互以“猪”来称呼对方,对方不仅不会生气,反觉亲密温馨。例如,朋友间传简讯会用“猪”来开玩笑,“如果秋天走了,我会在雪地等你;如果世界走了,我会在天堂等你;如果你走了,我会在泪水中想你;如果我走了,我会让他来照顾你,他养猪技术真的很不错,不骗你!”。这样内容所表达的不只是戏谑,更多的是关心和亲昵的感情。夫妻、恋人、朋友间称呼彼此“小猪”、“猪猪”,其所说的猪当然不是躺在猪圈里臭哄哄的等着挨宰的猪,这里的猪不是贬义而是一种暧昧的称呼,用来形容对方可爱又有一点懒,还比较贪吃,其中洋溢的是温馨和幸福的感觉。
在封建社会里面,人们的地位不平等,从事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处在社会中的低下地位,没有权力和能力反抗,被残酷地剥削和压制。而猪和这些体力劳动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再加上猪自身的特性,所以猪也被赋予了卑劣下等的色彩。例如:古人有用“豚儿犬子”来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用“猪狗不如”骂人下等、连牲畜都不如,用“一龙一猪”来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还有“行同狗豨”,意指人的行为如狗猪之好斗,形容行为卑劣低下,亦作“行同狗彘”、“行若狗彘”等等。
三、生活习性——贪吃、懒惰、脏乱,粗鲁暴戾
其实,猪贪吃、懒惰的习性是人类的圈养造成的。猪自身体格较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利于人们温饱御寒,人们为了从猪身上获取更多的肉食和财富,就尽可能的给猪喂食大量食物,将其喂养的肥壮,以待来年屠杀。在农耕时代,由于缺乏先进的生产力,农业生产经常会出现收成时好时坏的情况,人们用来自给自足的食物尚且不够充裕,还要拿出一部分食物用来喂猪,而猪又只有吃的多、吃的饱才能长的又肥又壮,所以猪贪婪的本性就进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俗语、谚语,用来比喻人的贪婪、懒惰。例如,“肥猪嘴不肥,懒人嘴不懒”,“猪越睡越肥,人越睡越懒”等,都用来比喻人像猪一样懒惰、贪吃。
猪在平日里安逸顺从,吃饱喝足之后便睡觉消遣,很少与人类或者与其他动物发生冲突摩擦。但是猪也有粗鲁暴戾的脾性,冲撞起来甚至会造成死伤,尤其是不受人类圈养的野猪,其爱攻击的习性更是明显。人们在平日里也注意到了猪的这种暴戾习性,于是与之相关的成语、俗语也随之产生。例如:“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戴鸡佩豚”,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将其作为勇猛的象征。
四、外形特征——愚蠢笨拙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猪其实是动物之中最聪明的一种,智商高过于猫和狗等,它不好的生活习性则是人类长期将其圈养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猪的身体肥胖,行动起来显得十分笨拙;另一方面,由于被人们圈养起来,整日的生活以吃和睡为主,直到被杀死,这样似乎是一种没有忧患意识的表现,于是,与之相贴切的“愚蠢笨拙”形象便应运而生。人们在生活中会用“猪”来形容或比喻人的笨拙、愚蠢、安逸享乐、没有忧患意识,产生了许多这样的成语、俗语、言语等。
例如, “扮猪吃老虎”,意为大智若愚。“老虎变猪婆”,形容人又蠢又恶。除此之外,猪的表皮很厚,也被人们用来喻指人厚脸皮,如“老母猪拓拓刺”。
五、名著引导——猪八戒的形象及特征
《西游记》为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本就享有盛名,加诸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许多电影、电视剧都以此为题材进行演绎,使得《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更加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猪八戒这个角色作为此书中的典型人物之一,具有十分鲜明的人物特征,也给“猪”的形象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
在吴承恩笔下,猪八戒的形象是多面的、立体的,时而正面,时而负面。猪八戒法名「悟能」,也就是「能悟能戒」之人,只要有好的道里去劝戒他,他就能跟从。他的人格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贪财爱物。 好色。猪八戒好女色众人皆知,见了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人、神、妖都两眼发直。 自私自利。猪八戒在大多数的时候为了避害远祸,都先考虑自己。 懒惰散漫。常常因为遇到挫折而有放弃西天取经回高老庄的念头。
以上四点比较偏向于猪八戒的负面特质,诚然,猪八戒也是有正面的形象。他吃苦耐劳,憨厚直率,粗中有细,虽然受到大师兄孙悟空的戏弄和训斥,却还是对悟空言听计从,怨而不恨,哀而不伤,自得其乐。此外,猪八戒虽然愚笨,但有时候也能以智谋来取胜,可以说他愚笨中还是带有一丝智慧。这一点比较类似于猪的特质,虽然住在环境不是很好的猪圈里,却还是随遇而安;虽然看起来憨厚愚笨,但是其实也是有些小聪明。
总的来说,《西游记》这部名著使得猪的形象定型化,难以脱离长相丑陋、好吃懒做、贪睡、贪财、好色、自私自利等文化意义,人们在生活中也自然而然的将这些形象和特质拿来用作比喻等,产生了很多诸如此类的成语、谚语、俗语。例如:“猪八戒倒打一耙”,比喻事情没做成,责任推给别人,亦喻犯错误后,反攻击别人。“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猪八戒戴花——自己觉得美”,亦喻越是丑人越作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是其例。
生活中出现的这些成语、俗语、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猪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随着时代的演变,“猪”由原本上古时期的“勇敢、勇猛”之意象,转变到农牧时期的经济象征;又因长期被人类圈养环境等种种原因,逐渐附加了许多负面的形象;接着,透过吴承恩笔下活灵活现的猪八戒整合了神、人、猪的褒贬形象,使得人们对于猪的负面形象更加的根深蒂固,甚至于覆盖了原本的正面意象,使之难以颠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