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游应博学鸿词考略
作者:宋子恺来源:原创日期:2014-03-31人气:1387
胡天游,一名骙,字稚威,号云持,浙江山阴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代著名骈文家,著有《石笥山房集》二十三卷。
胡天游生前已享文名,却始终不得意于仕途。在雍正年间两中副榜受挫之后,其仕途上出现的最重要的机会,莫过于在乾隆元年(1736年)受荐赴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此次考试虽仍以失败告终,却令胡天游结交了众多京师文人、官员。自此之后,胡天游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京师幕僚生涯,其文名亦由此而传播更广。因此,博学鸿词考试对于胡天游而言,不啻人生中之一大转捩点。
关于胡天游应试博学鸿词一事,诸多记载中,以袁枚(1716—1797)所撰之《胡稚威哀词》最为著名,亦最生动详细,兹择要引录:“雍正十三年,诏举博学鸿词。礼部尚书任兰枝以君荐首相西林鄂公。欲见之不可,强骋焉。则黑而津,痘瘢著其颊,目眴转,双鬬长,不胜外府之裘。入雅跽,相对问,两戎形嚮、九乾躔度、八十一家文墨,口汨汨如倾海。相公惊,扬于朝,曰必用胡某,以荣馆阁。未几,试殿上,诸人捧黄纸加墨,而稚威鼻鼽疐不止,血涔涔下,污其卷几满。相公叹息,延为三礼馆纂修。”[1]
袁枚与胡天游为浙江同乡,且曾同举鸿博,其作为天游同时代人兼友人的身份,亦使这段记载更显重要。《胡稚威哀辞》影响比较大,同时期和后世的诸多学者亦对胡天游应博学鸿词一事有着纪传性文字流传,如《两浙輶轩录》所云:“胡天游,字稚威,号云持,山阴人。雍正乙酉副榜贡生,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2]、如《全浙诗话》云:“天游字稚威,号云持,山阴人。浙江、北直两中副榜,榜姓方。乾隆丙辰举鸿博”[3]、如《晚晴簃诗话》所云:“胡天游,榜姓方,一名騤,字云持,一字稚威,浙江山阴人。副贡,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4],又如《清诗史》:“(胡天游)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鸿博’,临场试未半,鼻血潮涌,废试。”[5]
类似于上述的史料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在提起胡天游的时候,往往一定会把他和乾隆元年的这场博学鸿词联系到一起。胡天游一生不仕、穷困潦倒,与他应考博学鸿词而不中有着重大关系。然而,袁枚《胡稚威哀辞》中说“雍正十三年,诏举博学鸿词”;笔者所罗列的上述四条材料又说“乾隆元年举鸿博”,那么博学鸿词到底是哪一年呢?事实上,不论是《胡稚威哀辞》还是以上史料中关于胡天游应考的时间都不准确,胡天游应该是在乾隆二年参加了博学鸿词的补试。而这么重要的史实在某些史料中容易给人造成误解,显然会对研究胡天游生平和诗文创作产生不便。因此,为了弄清这段历史,就应该更为深入细致地梳理胡天游应博学鸿词的来龙去脉,从而尽可能再现胡天游应博学鸿词的实际情境,来为胡天游生平及诗文创作的研究提供便利。
《先考稚威府君年谱纪略》是目前对胡天游生平记述相对最为全面的资料,由他的长子胡元琢撰写,再经后人于咸丰二年刊刻而成,因此其可信度和全面性都相对较高。其“乾隆元年丙辰”与“乾隆二年丁巳”两条目,记述了胡天游于乾隆二年补试的大致经过,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清史稿》与《清史列传》的记载。然而,即便是《先考稚威府君年谱纪略》或《清史稿》、《清史列传》的记述,也不足以让研究者能够很好地整体把握胡天游应博学鸿词这一历史事件,因为它还是过于简略,甚至在《先考稚威府君年谱纪略》中还不乏讹误,“(《先考稚威府君年谱纪略》)是谱系其子所编,记应试、谋生及家事等,颇为简略,似仅为置于文集而编者。”[6]
基于上述情况,下文将对胡天游应博学鸿词这一史实作出较为详细的考证。
清代历史上一共举行过两次博学鸿词考试,第一次是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第二次便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梁启超(1873—1929)在《变法通议·论科举》中说:“昔圣祖、高宗,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励后进。”可见,博学鸿词是清代皇帝直接授命进行的全国性考试。清世宗雍正十三年, 乾隆皇帝继承雍正帝遗命,下诏开举博学鸿词,在谕旨中说道:“国家久道化成,人文蔚起,皇考乐育人材,特降谕旨,令直省督抚及在朝大臣各保举博学鸿词,以备制作之选。乃直省奉诏已及二年,而所举人数寥寥。朕思天下之大,人材之众,岂无足膺是举者?一则各怀慎重观望之心,一则鉴衡之明视乎在己之学问,或已实空谏,难以物色流品,此所以迟回而不能决也。然际此盛典,安可久稽朕用。再为申谕,凡在内大臣及各省督抚务宜悉心廷访,速行保荐,定于一年之内齐集京师,侯旨廷试。倘直省中实无可举,亦即具本题覆。特谕。”[7]
乾隆元年初,受到荐举的考生陆陆续续抵达京师,“只因到京师未齐,不便即行考试”[8],于是乾隆皇帝于二月下诏,“令未到之人,俱于九月以前到京师。”[9]胡天游在当时是浙江山阴的著名才俊,“未三十,文誉已盛”[10],就连袁枚在当时的文誉都远远不如胡天游。时任礼部尚书任兰枝(1677—1746)是他在雍正七年参加浙江乡试时的主考官,任公荐举了三人参加博学鸿词考试,除胡天游外还有“候补教授徐廷槐,浙江会稽人,雍正庚戌进士”[11]和“拔贡生杨度汪,江南无锡人”[12]。这一年胡天游四十一岁。按照常理,胡天游响应乾隆皇帝的征召,在乾隆元年九月之前就应该抵达京师备考,因为根据《清高宗实录》“乾隆元年九月己未条”记载,“御试博学鸿词一百七十六员于保和殿,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礼部侍郎邵基阅卷”[13]。可见,博学鸿词考试在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入冬之前,便已开考于保和殿。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雍正十二年甲寅,胡天游正丁母杜夫人忧[14],可见胡天游的母亲在雍正十二年的时候过世,按照清代习俗,子女为父、母服丧叫做“斩衰”,服丧期为三年[15]。则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胡天游当还处于为母服丧期内。这也正是《清史列传》所谓“乾隆元年,礼部尚书任兰枝荐举博学鸿词,持服未与试”[16]记载之所出。
因此,胡天游以“持服”的缘故,耽误了大半年时间,在乾隆元年年末入冬以后才抵达京城,错过了九月的博学鸿词考试。胡天游自己的文集中云:“乾隆丙辰冬,余被徵诣长安。…”[17]另有《词科掌录》[18]、《畴人传三编》[19]等也可以印证。
乾隆元年十月,博学鸿词阅卷完毕,公布结果,“考取博学鸿词一等五名,二等十名”[20],“杨度汪、沈廷芳、汪士锽、陈士璠、齐召南俱著授为翰林院庶吉士。”[21]
这次博学鸿词考试本意是效仿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这一煌煌盛典,因为该科对于选拔人才以充史馆、并安抚士人稳定时局都起了重要作用。而此次鸿博则取中极少,只有这寥寥十五人,最终为士人诟病。同时上述材料说明,《先考稚威府君年谱纪略》“乾隆二年”条目中“…时以府君故复入鸿博翰林者四人…江南武进杨度汪…”[22]的记述是讹误的。杨度汪是在乾隆元年著授为翰林院庶吉士,而非乾隆二年。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错误记述,究竟是由于胡天游的后人记忆产生偏差,还是故意为之,其动机又是如何,还有待笔者作进一步考证。
不少研究者并不了解在乾隆元年博学鸿词之后,还曾于乾隆二年举行过一次补试。对补试一事,笔者暂未找到官方的明确记载,惟于袁栋(1697—1761)《书隐丛说》中,找到“丁巳七月补考,复取四人,一等万松龄,二等朱荃、洪世泽、张汉”[23]的记载。而这段记载,也能够从《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年七月壬寅”条得到印证:“是日,大学士张廷玉、尚书孙嘉淦带领考取博学鸿词万松龄、朱荃、洪世泽、张汉优卷进呈,并带领引见。奉谕旨,考取一等之万松龄著授为翰林院检讨,二等之朱荃、洪世泽著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张汉著授为翰林院检讨。”[24]
上述所谓一等、二等人员,皆未见于乾隆元年名单之中。而此处又明确指为“考取博学鸿词”者,且与袁栋所载吻合,可见确系补考所得。对于补考的原因,未见明确说明,可能正是为了使在乾隆元年九月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按时应考博学鸿词的考生能再有一次考试的机会。胡天游即在此列。
从史料来看,乾隆二年丁巳的这次补考结果当中,依然没有胡天游的名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胡天游补考的失利呢?《胡稚威哀辞》中“未几,试殿上,诸人捧黄纸加墨,而稚威鼻鼽疐不止,血涔涔下,污其卷几满”[25]之句得以一窥究竟。又,“(胡天游)丁巳补考,鼻血大作,纳卷而出,识与不识皆为搤掔。”[26]这两条材料说明了胡天游补考时鼻血流淌不止,把试卷都污染了,在没有完成考试的情况下只得放弃。胡天游从小体弱多病,“既冠,体弱,得咯血疾,然读书不辍。”[27]看来胡天游“鼻血污卷”的事实,与他从小体弱多病,得了咯血症有着一定的关系。
“(天游)久困场屋,后应博学鸿词试,以呕血污卷,易而复污者再,岂非命哉!”[28]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溧阳强溱(1786--1851)为《石笥山房集》作序。序中如是说:“(胡天游)久困场屋,后应鸿博试,以血污卷,易而复污者再。人止记其卷以鼻血污,而不知其再易卷而复污也。此亦序传所略者。”[29]这两条记述将胡天游“鼻血污卷”情形更为细化了,“呕血污卷”和“易而复污者再”等语,道出了天游补考时的艰辛和无奈,让人对胡天游以这样的方式在博学鸿词中失败唏嘘不已。
事实上,由于袁枚在《胡稚威哀词》中文学化的生动描述,使胡天游因鼻血失利的形象深入人心,反而使后人忽略了其发生的时间。尽管《先考稚威府君年谱纪略》乃至《清史列传》均明确提及此事发生于乾隆二年补考之际,但不少文献中仍简单笼统地将之归结为“乾隆元年举鸿博”,这显然是不妥当也不准确的,会给研究者带来一些误解。希望本文所作的考订,能对胡天游生平作一些简单的补充。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