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聊斋志异》中人鬼恋的故事形态学解读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日期:2014-05-08人气:2466
作为《聊斋志异》这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代巨著的第一位评论家,王渔洋先生一语点出聊斋故事的演生地及母题。人间与鬼域的并置,在限定各自空间囹圄的同时,也为作者蒲松龄凭藉冷笔一枝描摹幽冥世界里的众女鬼相、及其与阳世凡夫之间的缱绻温情提供了一片孕生着可能性的诗意的沃土。

在《聊斋志异》中,以人鬼恋这个叙事母题衍生情节的作品共有17篇,它们是:《聂小倩》、《水莽草》、《莲香》、《巧娘》、《林四娘》、《鲁公女》、《连锁》、《公孙九娘》、《章阿端》、《伍秋月》、《小谢》、《宦娘》、《吕无病》、《爱奴》、《湘裙》、《嘉平公子》、《薛慰娘》。

这批以古代冥婚为原型的人鬼恋故事作为落魄凡夫们的精神及心理补偿物,已经具有了与此前人鬼恋故事不同的叙事笔法和审美旨趣。故事中流淌着古人对生命延续性的理解,以及他们追寻高于现世的理想生命的信仰。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及其相关理论,正是我们细细品读和思索《聊斋志异》中这些“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的神奇故事的一条通幽秘径。

普洛普在对俄国一百多个民间故事进行梳理后,总结出神奇故事中角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即31个功能项,并进一步划分出人物的7种角色。在他看来,“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易言之,角色的行动及其行动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即为叙事功能。正是在叙事功能的推动下,情节才得以生发和推进。以下笔者将沿此理论逻辑,深入考察《聊斋志异》中人鬼恋故事的功能项、角色及情节结构之法,以期开掘出众多故事背后的叙事内核。

 

一、青林黑塞间的人鬼幽

(一)、相同的功能项及模式

蒲松龄以其生花妙笔这17篇发生在青林黑塞间的人鬼恋故事,婉转缱绻,动摇人情。佳人们一个个未遂人道便因诸种缘由含恨而亡,满腔幽怨便向凡间男子倾诉,并帮助他们排解现实的压抑与苦闷。

虽然表现为各异的叙事形态,但若对其加以梳理比照,则不难发现,这一段段人鬼幽情中无一不囊括了“信任危机—真相大白”、“遭遇难题—解决难题”、“提出禁忌—打破禁忌”、“死亡—复活”等对立的功能项。将这些不变的功能项勾连起来,我们得到了这些故事所暗循的两个叙事思路:“主人公外出—归来”模式、“女鬼自至——告别”模式。

1、“主人公外出—归来”模式

属于该模式的作品有:《聂小倩》、《水莽草》、《莲香》、《巧娘》、《鲁公女》、《公孙九娘》、《伍秋月》、《宦娘》、《吕无病》、《爱奴》、《湘裙》、《嘉平公子》、《薛慰娘》。它们具有如下相同的功能项:

功能项1:主人公身世背景、性格特质的概述(初始情境)

功能项2: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外出(外出)

功能项3:主人公结识助手、对象(相识)

功能项4:与对手交锋(交锋)

功能项5:主人公归来(归来)

《聂小倩》(卷二)中的主人公宁采臣外出至金华北郭,暂住兰若寺(功能项2)。日暮时分士人来,两人相识,这个士人就是帮助宁生识鬼杀怪的燕赤霞(功能项3)。宁生夜不成寐,女鬼聂小倩(对象)先后以美色、钱财诱之,宁生皆不为所动,几日后小倩复至并诉身世,与宁生相识(功能项3)。相熟后小倩告诉宁生与燕赤霞同住可防夜叉来袭,并提出迁葬请求,宁生应承。夜半影至,燕赤霞箱中之物制服了来加害宁生的鬼夜叉(功能项4)。宁生获赠剑袋,安葬好小倩,作为报答,小倩与宁生一同回家(功能项5)。

《鲁公女》(卷三)中的主人公张于旦外出于野外偶遇邑令鲁公之女(功能项2)。张生一见钟情,后闻鲁公女死,便日夜祷告,于是鲁公女现身相见并与之欢好(功能项3)。鲁公女请求张生为她诵经超度,十五年后,投胎之后的卢公女(即鲁公女)与张生再续前缘的请求遭到父母(对手)阻挠,张生说服卢公女父母(功能项4)。最终得到了父母许可的两人回家结婚(功能项5)。

2、“女鬼自至—告别”模式

属于该模式的作品有:《林四娘》、《连锁》、《章阿端》、《小谢》。它们具有如下相同的功能项:

功能项1:主人公身世背景、性格特质的概述(初始情境)

功能项2:对象自至(自至)

功能项3:对象自诉身世,与主人公结欢好(相识相恋)

功能项4:对象提出禁忌(禁忌)/遭遇难题(难题)

功能项5:打破禁忌(破禁)/解决难题(难题消除)

功能项6:对象告别(离去)

《连锁》(卷三)中的主人公杨于畏移居至泗水之滨,夜半常有女子吟诗,一晚女鬼连锁进入杨生的屋内(功能项2)。连锁看到案头的《连昌宫词》,两人自此谈论诗词,吟诗作乐(功能项3)。连锁提出禁忌:“君秘勿宣”(功能项4)。一日薛生到访发现异象,杨生在薛生的追问下道出真相(功能项5)。连锁在薛生、王生的无礼行径下愤而与杨生告别(功能项6)。

《章阿端》(卷五)中的主人公戚生购入鬼宅,妻妾相继而死,家人劝迁遭戚生拒。夜半,老婢、女鬼章阿端逗吓他,戚生不惧反与章阿端欢好(功能项2、3)。戚生在章阿端和老婢的帮助下与亡妻团聚,但亡妻要去投胎,两人不忍分离(功能项4)。章阿端用计解决了戚生与亡妻的难题(功能项5),后病重身亡(功能项6)。

 

(二)、表现形式的差异

上述诸个共同的功能项无疑充当了人鬼恋故事中稳定不变的因素,它们是发生在青林黑塞间那一段段曲折绮靡的人鬼幽情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中,虽然角色的功能是不变因素,但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存在千差万别,它是可变因素。于是,我们将上文推出的不变的功能项置于不同文本中加以横向对比,便会发现相同的功能项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之异。

1、初始情境之异

功能项表现形式的差异性从初始情境便得到凸显。即使常常遭受千篇一律的指责,《聊斋志异》中的开头笔法却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初始情境的功能项在《聂小倩》、《小谢》中表现为“先断后续”,提纲挈领的总笔一落,便固定了情节演绎所必须的人物性格。而在《水莽草》、《公孙九娘》中则表现为首先疏解故事背景,《水莽草》的初始功能项阐明了地域性强的民间风俗,《公孙九娘》则是于七一案的背景介绍,解读者之惑的同时也为情节的推演奠定了基调。

2、“解决难题”与“打破禁忌”中的自主与受助

“遭遇难题—解决难题”和“提出禁忌—打破禁忌”这两对功能项在文本中表现为自主还是受助的差异。

凡男与鬼女在经历了相见、相识、相恋的过程后,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及情节的再一次起伏往往需要通过“遭遇难题—解决难题”这个功能项来实现。他们一同经历并解决了的难题,会化为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凝聚起来,将人与鬼聚合为一个情感共同体。

在《伍秋月》(卷三)中,主人公王鼎道逢其兄被两个冥差捆绑,一怒之下杀了两公差,即将遭遇灾祸。于是他飞速回家,未摘门前所挂丧幡,直到其兄七日后复活。难题的解决方式在此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而在《小谢》、《聂小倩》等篇中,主人公解决难题则受到来自他者的帮助。《小谢》(卷六)中的主人公陶望三不听三郎劝告,执意赴试,结果因先前得罪了权贵而受诬告身陷缧绁,陶生最终被放得益于秋容、小谢、三郎的共同努力。《聂小倩》(卷二)中的宁生也是凭藉燕赤霞的帮助才得以识鬼杀怪,平安终享。

若说“遭遇难题—解决难题”承担了加深人鬼幽情的叙事功能,“提出禁忌—打破禁忌”的叙事功能则在于揭示出人鬼幽情是否能够深化的前提条件。“打破禁忌”的方式同样表现出自主与受助的差异。

在《连锁》(卷三)中,主人公杨生与女鬼连锁相识相恋,连锁提出进一步深化情感的禁忌:“君秘勿宣”,然而这个禁忌却由于薛生这个角色的一再盘问而被打破。而在《爱奴》等篇中,禁忌是由主人公自主打破的。主人公徐生与爱奴同样是相识相恋,爱奴于是提出一起生活的禁忌:“切勿强以饮食”,但徐生在一次酒醉后强以酒灌之,自己打破了禁忌,造成了爱奴的惨死,以至哀悔莫及。

3、三种不同的“复活”方式

功能项表现形式可变的另外一个重要表征是“死亡—复活”中的多种复活形式。《聂小倩》、《林四娘》、《鲁公女》中的女鬼们采取的是诵经超度投胎复活形式,她们深信佛教轮回转世的观念,试图通过日夜诵经来达到转世投胎的目的;《莲香》、《小谢》中的女鬼们则采用的是借尸还魂之法,凭藉道士之符附魂于他人之尸而复活;“复活”这一功能项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与凡间男子交合采阳补阴,男子病愈后发墓开棺,女子起死回生,这种形式见于《连锁》、《伍秋月》、《爱奴》、《湘裙》、《薛慰娘》等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