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表演紧张心理的消除-音乐论文
笔者从事琵琶演奏教学多年,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每到考试演奏会或在重要演出场合总是精神紧张使技术水平大打折扣,在上场之前不同程度的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症状,严重的还会出虚汗甚至手指僵硬不听使唤。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经常发生怯场情况的大多是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差者,他们往往在琴房单独练习或单独上课时状态很好,一旦有两个以上的生人在场即心慌意乱;另外,他们平时在生活中也往往比较胆小怕事,不善交际。所以如何调整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成了主教老师必须帮助解决的重要课题,因为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差,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演奏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前途。
音乐表演是旨在用特定的有组织的声音反映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感情,并给人以愉悦和教育的艺术活动。对于每一个音乐表演者来说,都是在通过音乐表现特定的情感。情真的音乐,必须具有深邃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表演者要揭示一首音乐作品所韵含的真谛,就必须首先用发自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去体验,然后才能用真情实感的音乐打动人心。所以,情真的音乐是表演者在体内环境中追求和创造意境的结晶,而要获得并体现这种结晶,在情绪异常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实现的。
大凡出色的表演者,在表演时都能较好的控制个人情绪的变化,能掌握“松弛中的激动”和“平静中的紧张”这种辨证关系的分寸,从而达到较完美塑造动人艺术形象、给人以美感享受的目的。
“松弛与激动”、“平静与紧张”是所有音乐表演者在表演时存在的精神状态,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表现形式,如果从精神上破坏了这种平衡状态,便直接造成表演者肌体运动的不协调,造成呼息运动的不规则。通常,精神紧张会导致呼吸异常,表演者紧张时的呼吸一般都会呈现阻滞与紊乱状态,感觉胸部堵憋闷胀,上气不接下气,无法有效控制肌体的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能表现艺术的美感?与之对比,情绪平稳会使呼吸舒展,肌体的运动收放自如,表演者能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从容表现艺术的美感。可见情绪和呼吸共同操纵着紧张现象的产生,也是破坏“松弛与激动”、“平静与紧张”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
如何在从事表演活动时如何调整心态消除紧张状况呢?笔者曾经尝试借鉴气功的“意念导引”方法训练学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种方法就是让意识暂时脱离表演活动,让思绪与当前的活动不相关的物象结合,比如内心可以默念诗词,可以回味生活中的事件,可以想象曾游览过的名山大川等;还可以观看近处的吊灯、雕塑、壁画等令人愉悦的景物,同时伴随深吸缓呼或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以意念为先导,引气沉落丹田,并尽可能意守一段时间。这样,气息就会逐渐得到调整、平稳畅顺,而且心情也会逐渐安静、缓和,紧张心理得到改善,为进一步使意念与将要表现的内容、旋律要求相结合,乃至完全侵融于其中,也为进入表演的最佳状态做好准备。通过气息的调整,使人的体内环境与体外环境协调统一,达到精神运动的“松弛与激动"、“平静与紧张”协调统一,从而创建起应付自如的表演心境。当然,这种临场发挥式的心理调整,也是需要平时的训练才能奏效。
气功的“意念导引”法之所以能消除紧张心理,是因为气功强调的是“练血化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讲求的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其中的“气”即为气息,它是三者中唯一游走于全身经络的具有明显自我感觉的物质。气息直接影响精神的松弛或紧张,影响肌体的协调状况和活力程度,所谓“气足则血精神清,气虚则血滞神迷”,也是强调气息的重要性。人的呼吸系统是受大脑意念支配的,意念决定行动,气功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到、气到、力到”,说明意念的统帅作用发挥了,气和力自然会协调一致。这样看来,音乐表演者掌握一定的气功知识,特别是能尝试习练一些气功中的静功功夫,对表演水平的提高会大有好处。
以上简要介绍了自己对紧张心理的形成以及如何消除的体会,目的是抛砖引玉,期望得到专家的指正,也希望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表演人才共同努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