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次经济危机于1825年在英国爆发以来
2008年10月16日英国的《每日邮报》报道说,马克思的著作重新成为畅销书,这要归功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放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经济危机,但是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却可以整理出一套系统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曾经说过:“马克思没有建立商业循环或资本主义长期运动的完整的学说,但他指出了可以建立这种学说的方向。”[1]相对于带着偏见的不实攻击,琼·罗宾逊夫人的评价还算客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就明确提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2],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特征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具有现实性。如马克思所说:“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表现”[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种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会造成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破坏,引起生产过剩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就是生产过剩。马克思在驳斥萨伊和大卫·李嘉图否认普遍生产过剩时写道:“生产超越它在对工人的关系上所应进行的生产的比例······如果‘超过工人本身需求的’需求消失了和缩减了,那就会出现崩溃。”[4]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相对过剩。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有周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5] “工业的生命按照中常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停滞这几个时期的顺序而不断地转换。”[6]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当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进而引发危机。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使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与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之间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本身已经包含着:它是以平衡的对立面为前提的,因此它本身可能包含危机,危机本身可能成为平衡的一种形式。”[7]由于这种平衡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当矛盾激化时就会引起下一次的危机。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有其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这种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周期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资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期内),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8]通过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复苏和高涨,还会促进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促进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三)、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
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加剧社会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9]“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10]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消灭经济危机。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存在的争议
对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理论界一直争论不断。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是独立的理论,它是为其政治目标服务的;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经济危机理论。
比如,熊彼特就认为,卡尔·马克思没有完整的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也无法从《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逻辑分析中必然得到经济危机的结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说到:“马克思在经济周期领域的成就特别难以评价,他真正可以估价的就是几十个观察结果和评论,其中大部分有偶然的性质,这些文字几乎散布在他的所有著作,包括他的许多信札。要根据这些零星片段重新组成整体的企图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过,也许甚至在马克思自己的思想里都没有存在过,除非只是一种胚胎形式。这样的企图若是有不同的人来做容易产生不同的结果,它可能因为马克思崇拜者可以理解的美化马克思的倾向而失去真实性,他们依靠合适的解释方法,使用它们自己同意的几乎所有那些后来研究的结果,为马克思歌功颂德。[11]”
面对马克思的学说中是否存在经济危机理论的争论,德国学者米夏埃尔·亨利希曾撰文——存在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吗-进一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的“危机”概念——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他在对马克思的《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和《1863-1865年手稿》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在这些手稿中关于经济危机的分析和研究。他在文章中写道:“在这三个手稿中都谈到了危机问题,但是没有关于危机理论的独立章节,一般只是在注释或插入部分论及。”[12]接着,他又写道:“本文不仅要探讨马克思为在内容上确定危机过程的原因而作的各种尝试,而且首先要探讨他按当时的写作计划在论及危机时所具有的理论状态。[13]”
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也曾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进行过研究和论述,她并否认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但她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能凭自己站得住脚,需要加上凯恩斯的分析才能使它完全。在《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琼·罗宾逊在比较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理论时曾说:“不论我们追随哪一条线索的马克思危机理论,都必须加上凯恩斯的分析来使它完全。”[14] 她认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的理论需要互相补充。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争议并不能否定她的真理性,资本主义诞生几百年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来说,熊彼特的质疑也许是一种现实的无奈。马克思不像很多身为大学教授的经济学家那样拿着丰厚的薪酬并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把自己的学说整理成系统的理论。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就开始了不断被资产阶级政府驱逐而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研究工作也因为疾病和不稳定的生活而断断续续。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但是使我所能够支配的时间特别受到限制的,是谋生的迫切需要。八年来,······这使我的研究工作必然时时间断。[15]”《资本论》的后两卷和其他很多的手稿著作都是有恩格斯代为整理出版的,如果因此而批评马克思的理论总是分散在很多著作中而没有系统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不公平的。马克思的很多理论确实是分散在很多著作和手稿中,但这是由于他颠沛流离的生活所致,而不能因此断定马克思没有系统的理论。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像一场持久并且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样至今仍然笼罩着全球经济,它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再认识。在2008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全球的销量一路飙升(仅德国一家出版商就售出了上万册,而前一年仅售出百余本)[16],人们试图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寻找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正确答案。经济危机的愈燃愈烈和《资本论》的大热也用事实驳斥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所谓的“马克思的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从未对过”的谬论,同时也给了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一记重重的耳光。在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再次遭遇了惨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任何治标不治本的政策主张都只能推迟危机的爆发或减小危机的破坏程度,只有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清除经济危机。
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利奥·巴尼奇曾撰文称:“经济危机再度掀起了人们对卡尔·马克思的兴趣。······马克思远远领先其所处的时代,预测了近几十年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他精确地预见到引发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些致命因素。”[17] 是啊!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100多年,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解释力。
对于那些针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们只能用马克思的话来回应:“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18]
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并不认可资本主义实行完全的自由市场。她在评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时,曾把资本主义比作一个生了病的病人,马克思就像一个巫师一样不断在这个病人床边诅咒他快点死去,而凯恩斯则像一个医生一样不停为这个病人诊断开方。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确实有病,而且是不可治愈的内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他的病就会周期性发作。马克思清醒的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病根,他的经济危机理论在今天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出路。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19]”,如今深陷经济危机泥潭的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显示出灭亡的迹象。虽然,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能去开历史倒车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基本矛盾使它只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出路。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给我提供了应对危机的对策:只有坚持公有制才是上策。
中共十五大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性选择,不能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与私有化等同起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只有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结束语
世界银行网站倡议我们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而我认为,要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首先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世界。“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20]”今天,这个幽灵似乎仍然在欧洲上空游荡,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似乎已经开始为资本主义已经高度发展的西欧社会敲响了丧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