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农民工用工短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潘思彤来源:日期:2014-07-11人气:1393

摘要:近期,农民工被歧视现象频频见于网络,很多农民工因衣服脏、身体异味等原因在轻轨或公交车上不敢坐座椅,甚至遭到其他乘客的排斥或哄撵。如今,春节长假,农民工返乡导致了很多行业的用工短缺。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民工用工短缺的原因,进而,从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及城镇居民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结构性用工短缺   季节性用工短缺   成因     补偿性工资差别   对策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员。现行的农民工大体有两类: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此类多是在本乡或本村的乡镇企业里或附近的工厂、商店、机关等地方劳动,住在家里的农民工;二是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城里的工厂、机关、商店及服务部门劳动(1)。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5亿人,其中,狭义农民工已超过1.5亿人。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狭义农民工。民工短缺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目前,民工短缺主要是结构性的用工短缺,就是大企业不缺,中小企业缺;普工不缺,高级技工缺;长期稳定工不缺,季节性用工短缺。

 

一、农民工用工短缺的成因

(一)政府方面

1. 户籍制度等制度性障碍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的体制,使得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门槛”相对较高, 农民虽已进城务工, 但始终都是“农业户口”,以至于不能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他们在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方面都与城镇居民不相对等,尤其是看病贵、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使得很多农民工对城镇没有归属感,导致在农忙季节和春节期间企业招不到人,造成了短期的季节性用工短缺。并且,他们和城镇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 经济上得不到应有的福利, 政治上也缺少地位,在部分舆论的诱导下, 农民工还经常遭受人身攻击, 基本人格都无法得到尊重。

2.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不能在第一时间显示和锲合劳动力供求,无法使劳动力配置达到最佳,造成了劳动力的闲置浪费。一方面,随着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岗位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广大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企业需要劳动力,以至于闲置在家。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没有正确宣传和引领农民工学习国家稀缺的一技之长,导致了劳动力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持续存在。农民工生活在农村,信息相对较为闭塞,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学习哪些技术比较容易找工作,也不知道国家需要哪种技术的专业人才,以至于他们只是根据身边外出打工的人带来的消息,选择要从事的行业,这样使得很多无技术的农民工都扎堆到了某一种或某几种行业,而国家稀缺的技术型工作却无人可用,劳动力资源严重浪费,没有达到最佳配置。

 

(二)用人单位方面

 

1. 工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补偿性工资不能满足农民工的期望

 

大部分招工困难的都是那些工作环境不佳,工资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农民工期望的企业。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致使企业接到很多订单,需要很多劳动力。而需求的猛增,必然拉动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的上升。但是企业的工资不能跟上这种价格上涨,自然而然就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也就是说企业出现招工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们开出的工资已经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另一方面,根据工作匹配理论,当企业工作环境有优劣之分时,只有支付补偿性工资才能吸引劳动力,相对的,环境越恶劣,补偿性工资就越高,当补偿性工资不能补偿民工时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现象。一些企业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设施差,并且部分企业主漠视农民工工伤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农民工望而却步。

 

2. 用人单位不愿投入培训成本,人才的需求与供给错位

 

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腰鼓型,中间小、两头大,主要表现在对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一线工人的紧缺,中间层次的文员、办事人员、业务员需求已显饱和。但是社会上人才的供给却呈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恰好相反。所以尽管社会上求职的人数较多,但总难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匹配。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一方面又不愿意为培养技术工人投入合理的成本,导致了技术熟练工人供求关系的失衡。

 

(三)农民工个人方面

 

1. 务农的比较效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有新需求

    

    201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陆续开始回升,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增10.9%,农业比较效益有所提高,部分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农民不再出去务工。他们认为,外出务工虽然比在家务农挣钱要多,但是进城务工既要忍受脏乱的工作环境又要忍受城市人的白眼,得不到基本尊重,与在家服侍父母、陪伴老婆、教育孩子相比,生活乐趣非常低,思想压力比较大,使得老一代有务农经验的农民工不愿再到城镇打工。而相对应的既无务农本领又无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数向往城市生活,不愿留在农村,但是他们工作耐受力较低、期望值又比较高,不够脚踏实地,频繁的更换工作一方面使得他们自身学不到技术,另一方面使得用人单位因害怕“为他人做嫁衣”而不愿投入成本培养他们。

    

2. 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维权意识薄弱

 

  由于大多数的农民工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的意识里只有类似“放牛-挣钱-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放牛”这种循环的生活方式,再加之工作相对辛苦,很少有农民工去关心国家政策,以至于大多数农民工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享受的社会保障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不少人没投保,说明他们投保意识薄弱,对政府相关政策不了解。而且,有一部分人遭遇不公平对待如无理加班,拖欠工资,劳动程度太苦等等。对此有一部分人选择忍,有些人通过罢工抗议或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权益。但总体来看,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足。

 

(四)城镇居民

 

1. 少数城镇居民歧视农民工,农民工得不到基本尊重

 

2010年以来,微博屡次上传农民工因身上带土带泥、身体异味等原因遭到城市居民的不公平对待,甚至不准其上公交、要求其下公交,以致2012年屡次曝出很多农民工乘坐公交或轻轨时只敢远远地站着,原因竟是怕弄脏座椅或邻座。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他们一边从事脏苦累的工作,一边拿着并不高的工资,一边还要忍受所谓城市人的白眼。种种的不公正待遇使得他们对这些城市也失去了原本的热情。

 

二、应对农民工短缺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就业平台,加强就业指导,规范企业用工

    

虽然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数都掌握了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技能,但是,大多数新一代农民工也只是利用网络来进行娱乐,而不会通过网络研究就业动态、寻找就业机会。这时就需要政府来发挥作用,构建就业平台,除了网络报纸等的宣传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到各个村落,面向村委会、村长以及村民现场讲解和指导就业方向,或者通过培训大学生村官进而让村官来指导农民工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同时,政府必须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利益,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建立监管网络和监管机制,使得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让维权意识深入人心。

 

(二)用人单位应善待农民工,保障其基本权益

    

目前,大部分企业主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企业也扩张到了一定规模,此时,应该正确看待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应善待民工。否则,企业将面临既招不到民工也留不住民工的困境,这样的企业最终也是不能长久的。具体来说,一要,适当提高民工工资;二要改善民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要为培养技术工人投入合理的成本,培训企业员工;四要按时发放民工工资,保障民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的基本权益。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用人单位不可或缺的存在,善待农民工最终受益的还是用人单位。

 

(三)进城务工者也应自强自律

 

当前劳动力供应稍微紧张,但是中国富余劳动力还是很多的,已就业的民工应正确看待形势,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正确定位,踏实工作;未就业的民工应当多关心就业市场,努力找寻适合自己的行业,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好高骛远,频繁的更换工作。同时要时常关注政府政策,合理合法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城镇居民要尊重农民工,使农民工对城市有归属感

 

   农民工也有自尊心,他们为城市做着巨大的贡献也渴望得到城市的认可,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尊重和友好是让他们继续留在城市的重要因素。并且,在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季节,城镇居民应该代替农民工继续维护城市的建设。

   总之,由于结构性和季节性导致的用工短缺,政府、企业、农民工个人及城镇居民应该联合起来,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各自解决其弊端,在博弈中互相平衡互相改进以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男.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