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下对《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探讨
摘要:笔者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些想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在克服国家教材不足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和删除以弥补其与地方教育和学校办学条件的脱节,较好满足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中职教育 机械基础 课程内容 调整 补充 删除
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和“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的中职教材《机械基础》(2011)是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大纲编写的,经过使用可以较好地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需求,教材本身自成体系又与其他科目相互补充,能较好地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是一本好教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在内容含量、内容编排和教材难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学校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补充和删除,以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修改教材的出发点及依据
修改教材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要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为出发点。理由是国家教材考虑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大多数地方的共性,往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而这个高度的统一性又容易忽视各个地方、各所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修改教材是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二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修改教材是以学校的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学校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实际,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对《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从考虑地区学生的实际就业、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原有教材的处理、多课程间的联系、岗位需求等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修改教材的具体做法
(一)编排部分章节的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的个别章节的编排顺序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所以对原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上,原教材将大多数机构的特点放在章的开头,而在每章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一机构的了解很少,所以对机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就只能用先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中,将机构的特点安排在章的结尾,作为总结的形式出现,这样既方便学生的理解,又为复习、总结本章内容的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生接受快了。
(二)补充部分内容
1、教材中运动副的知识太少,其内容一概而过,学生理解不了也记不住,应该增加运动副的知识并放在平面连杆机构的前一章,用平面连杆机构来例证运动副的定义和类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理解;
2、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很多机构没有见过,没有形成感性认识,只有结构原理图太抽象,学生理解不了。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应增加大量实物图、生产图、相关实例的补充,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3、每一章机构讲解前的引言部分,用一些生活或生产实例做引言,引出所要讲解的机构,先有感性认识,再讲后续知识,学生会更有兴趣,加深了后续知识的理解。
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最小齿数是17(正常齿)没有提到,同时学生在学习到标准直齿内齿轮时并没有看到最小齿数的说明,很容易理解为内齿轮的最小齿数也是17。实际上由于内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应大于基圆所以标准直齿内齿轮的最小齿数应为42;
5、在定轴轮系中书上的例题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使用中应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添加相关丰富学生的视野。
(三)增加部分内容
1、增加中国机械发展的历史,提高学生兴趣及扩展学生知识,使得学生对中国机械的发展历程有适当的了解;
2、增加自由度的相关知识,与运动副一起讲解,可以加深理解,同时自由度能加深理解机器中主动件的个数问题;否则,学完《机械基础》后,机器中应有几个主动件,应该怎样确定都没弄明白,达不到教学目的。
3、在平面连杆机构章节前,增加机构运动简图和零件的图形符号知识,使学生在后续章节中既能看懂机构的运动简图,也能认识零件的图形符号,而在该教材中无此内容;
4、增加金属力学性能,使学生加深后续内容的理解,如齿轮的失效形式内容中,齿面塑性变形和疲劳折断等内容,没学力学性能不能理解;
5、在轮系章中,应增加齿轮副回转方向判别内容,这样学生在轮系传动比计算及方向判断内容才会感到得心应手。否则,突然出现轮系的运动简图,会感到陌生,不知从何下手。
(四)删除部分内容
1、在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中大部分毕业生在生产行业企业中做操作工,对理论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对知识的“广度”要求较高。因此,关于各章节设计的内容,如“V带的设计步骤和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等讲的比较简单,学完后根本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而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基本与设计无关,所以应将删除;
2、V带的选用和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此内容经验实践性强,学习起来即抽象也记不住,学生工作时通过积累经验掌握此内容会更好。
3、普通螺纹标记,其涉及公差与配合知识,学生还没有学习此门课程,突然在此节中提到(公差带),不好讲,学生也理解不了。
4、液压传动在后续课程中专门开设,只需在绪论中作为先进的传动方式简单提到即可。
三、小结
表1
序号 |
章数 |
内容 |
方式 |
目的 |
1 |
第一章绪论 |
中国机械史 |
增加 |
(1)提高学生兴趣;(2)拓展学生知识。 |
2 |
第二章 力学基础 |
自由度 |
增加 |
加深对机构运动的理解; |
3 |
金属力学性能 |
增加 |
理解与力学性能有关的内容; | |
4 |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
机构运动简图与零件图形符号 |
增加 |
(1)使学生在后续章节中看懂机构的运动原理图;(2)认识各零件的简单图形符号。 |
5 |
全部 |
机构实例与实例的实物图 |
补充 |
提高学生兴趣及对机构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
6 |
全部 |
每一章引言增加实例 |
补充 |
提高兴趣,加深理解及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
7 |
第二章 |
运动副 |
补充 |
加深对机构运动的理解; |
8 |
第四章 凸轮机构 |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
删除 |
设计不是中职学生掌握的,如工作中涉及,可查相关书籍。 |
9 |
第五章 带传动 |
V带选用和V带传动的维护与安装 |
删除 |
对没有经验的学生,学生理解不了。 |
10 |
第八章 螺纹传动 |
普通螺纹标记 |
删除 |
内容涉及公差与配合,学生理解不透。 |
11 |
第十章 液压传动 |
液压传动 |
删除 |
此课程会专开,其作为一种新的传动方式在绪论中讲解。 |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领悟总结出的感触和建议,希望对《机械基础》教材的建设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同时创建“校本教材”是本学校现实的迫切需要,笔者也希望创建一本适合本学校实践情况的《机械基础》 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孙成才.《机械基础》校本教材建设中对原教材的处理[J].新课程研究,2009.11(168)。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谭敬辉.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