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
随着地方高等学校不断向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方向发展,如何调整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目前地方高校重点思索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落实人才培养过程其他环节的基本依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但与国内、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本科培养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教学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符合度不够密切、教学方式创新乏力、课程质量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等。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学校开展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新一轮修订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观念,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五个有机融合,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的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2.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
重点完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门类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按学科设置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进一步拓宽跨学科学习领域,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提高优质课程共享水平。
凝练专业主干课程,按照专业内涵要求,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反映学校、学科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注重构建本硕共享课程,注重使用最新技术处理实际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由6门左右课程组成的专业主干课程(群)。各专业应紧跟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结合,科学研究,模块化方式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3.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
在满足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设计,推进分类、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实施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要充分利用我校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丰富选修课程资源,研究制定辅修专业、双学位、第二学位等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
4.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
继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注重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工程或专业实践训练,广搭学生自主研学平台,继续深入开展实验室向本科生的开放工作,继续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具有自主研学的机会并能够获得达到毕业要求的相应学分。
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5.坚持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原则
培养方案要逐步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要满足专业认证标准或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特别是优势学科专业要在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设置上,紧跟行业发展形势,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
三、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1.开展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大讨论
为保证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各学院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围绕“长春理工大学关于修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进行理念和思想的深入讨论。
依托专业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现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审视,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明确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初步拟订各专业定位及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修订意见。并通过举办就业单位座谈会,了解就业单位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听取就业单位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促进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听取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2.制定调研计划,开展调研工作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各专业人才需要的特征、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内容,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安排、实践基地建设、考试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调研,先后与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就本科教学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交流。此外,应会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调研计划,开展调研工作。
通过全面了解国内外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同类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情况,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3.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在调研工作基础上,各学院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确定专业定位及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培养方案是立足培养目标的,培养目标是以新版专业目录为基本框架,根据各自专业特色和职业面向,确定出体现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的符合度。
4.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基本要求,科学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构建多样化选修平台,拓展学生选择空间,有效整合交叉重复内容,精炼专业课程,突出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基本方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行个性化培养提供平台。
在搭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重点围绕“知识、能力、素质”,注意课程体系(包括实验课程、实践环节)的建立要与学生能力培养对接,开设的课程要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专业定位尽可能准确、培养目标与规格清晰准确、职业面向合理。
通过搭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晚上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构建《知识能力体系实现矩阵》及课程体系拓扑图,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之间的的符合度。
四、培养方案特点
1.按照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分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更多自主研学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提倡开设研讨课、学科前沿讲座、新技术专题、科研研究方法等课程,为学生搭建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3.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选择跨专业课外选修实验,学生须在课外至少取得4个创新学分。
五、结论
1. 抓住课程体系建设这一重点。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有利于夯实基础,健全知识结构,有利于加强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更新、整合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避免内容重复设置。
2.创新实践作为必修学分纳入培养计划非常必要。与国外大学相比,我们必修的课外实践环节还比较少,诸多一流高校,已经通过多种形式将实践环节纳入必修教学体系。
3.要下大力气切实提高每门课的教学质量,切实抓好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方案采取模块化的课程组合更合理。将课程打包成模块,学生可以从模块中自选。
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结合国内外发展新动向及企业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希望我们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之路能为国内兄弟高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教育于教学研究,2009年10月,第23卷第十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成都大学,王钟箐
2.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绍兴文理学院,杨慧瑛,2008 年5 月,第28 卷第11 期。
3.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4月,本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哈尔滨理工大学,戈宝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