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平民画家——张乐平研究(文学论文)

作者:杨春燕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09-25人气:2382

一、概述

    张乐平(1910-1992)现代最杰出的画家、漫画家,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委、顾问等。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黄庵头村一个平凡的家庭,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影响了几代读者,被誉为“三毛之父”,名扬海内外。除此以外,在年画、插画、剪纸等方面也均有很深的造诣,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本课题将从艺术角度,透过作品的剖析,对张乐平这位平民画家的平民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打造嘉兴江南文化历史名城,提高嘉兴城市知名度,创建文化旅游城市,提高我们民族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

    嘉兴海盐是张乐平出生长大的土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民出身的张乐平从骨子里就流淌着“平民”的鲜血。同时,嘉兴的历史文化、以及张乐平的家庭背景,培养了张乐平从小就喜欢用绘画方式去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并把他所推崇的平民思想呈现在漫画艺术和绘画作品中,真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二、思想观念平民化

    “平民”本义是指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据古书《书·吕刑》记载:“ 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 讲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蚩尤挑起战乱,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激战,把灾难延展到了平民百姓身上。本文中所提到的平民画家张乐平之“平民”主要从思想观念、作品题材、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去体现大师的平民化和独特性。

    漫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因而具有特定的美学内涵。与油画、国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漫画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平民化的形式。它没有国画那么意蕴深厚、晦涩难懂,也没有油画那么绚烂浓烈、雍容华贵。其次,漫画在当时社会的主要欣赏对象是平民大众;普通百姓也能从漫画中体会一定的内涵。所以,他的审美格调相对来说没有油画、国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那样要求高。漫画是贫苦百姓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张乐平的平民思想主要体现在认真执著的性格、温文尔雅的素质、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上。而这些思想的形成是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所逐渐养成的,对他后来的漫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平民思想铸就出时代的平民画家。

(一)、从小培养平民意识

    张乐平家境贫寒,他的绘画兴趣主要受到母亲朱书和美术老师陆寅生的引导逐渐培养起来的。父亲张舟若是一名乡村教师,工资微薄;母亲就靠剪纸和刺绣手艺增补家用。正因为如此,张乐平从母亲的手中看到了画、接触了美、知晓了艺术。所以,张乐平的母亲是他开启艺术之路的领路人。因为贫穷没钱买纸笔,海滩是他的天然画板、芦苇杆是他的绘画神笔。张乐平在《我的漫画生活》一书中谈到“当时的生活非常清苦,但在艺术天地里,我得到了很多乐趣。”正是因为张乐平对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得他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无数令后人传颂和瞻仰的艺术作品。

    1923年,在小学老师张寅生的指导下,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幅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漫画才能崭露头角。这也是他第一次用画笔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以绘画的形式披露社会的黑暗。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后便开始了学徒生涯。张乐平在南汇的木行当了两年学徒,又在上海的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当过学徒和练习生。艰苦的学徒生涯为他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素材,同时也为他平民思想的形成埋下了伏笔。甚至,他自己也曾说过他就是三毛,《三毛流浪记》就有他少年时的影子。

(二)、从生活中养成平民思想

    黄永玉曾在他的书《比我老的老头》中讲到:“乐平兄在人格上总是那么优雅,没叫过苦,没见过他狂笑失态,有时小得意时,大拇指也翘得恰大好处,说一句‘这物事邪气崭格!’”。可见,他平日里就是一个与人和善、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和妻子冯雏音收养了许多孤儿。

    张乐平画画对自己要求非常高,黄永玉曾见张乐平经常重复地画同样的画稿,一只手拐不自然重画一张,后脑部分不准确又画一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说张乐平的画张张都好,不需要重画。张乐平一听,就认真地跟黄永玉说:“侬勿可以那能讲!做事体要做透,做到自家呒不话讲!勿要等人家讲出来才改,记住啦杭!”从这么小的事可以看出张乐平做事非常认真执著,一丝不苟。正因为这样的性格,才使得他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无止境的思想是值得广大平民百姓学习和继承的。

    张乐平用画笔辛勤劳动了一生,给祖国历史增添了无数值得珍藏和学习的笔墨。尤其是儿童漫画,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与他少年时的亲身经历和所处的特殊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张乐平时刻站在平民儿童的立场上,把他对儿童的同情、关爱通过画笔附于漫画形象来传达人生的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另一方面,张乐平始终怀着一颗童心,热爱孩子,与孩子交友谈心。也正因为如此,他从众多孩子的生活中搜集到了绘画的素材,启发了创作的思路。张乐平的平民思想在此时此刻已经根深蒂固。

三、作品题材选取平民化

    通过对史料专著的阅读,可以得知张乐平平民思想的形成,不仅是从小培养和从生活小细节养成的,也可以从他创作的作品题材中可看出,他骨子里流淌着一股热血,那就是用一支平凡的画笔表达他心中对劳苦大众和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对社会黑暗势力和不正之风的愤慨,时刻怀着一颗为民请愿的心。所以,他所选择的表现对象都是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或人物。可见,平民思想观念影响了张乐平在绘画题材上的选择取向。

    《权利和义务》这幅漫画是张乐平1935年11月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雇佣工人和雇主之间利益的不平等,以及雇主对雇佣工人的残忍剥削。可见,他选择作品的题材极其平民化。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站在平民立场上,为平民的利益宣战。这幅画一完成,被一个生活富裕的漫画同行看到便指责张乐平:不应挑拨劳资关系而引起阶级矛盾。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在场的漫画家都站在张乐平这一边,此人为解心中不平便于第二天邀请除张乐平以外的其它同行到大西洋饭店吃饭,想以此奚落和孤立张乐平。王敦庆为表示对那个漫画家的抗议,慷慨地拿出自己的钱在同时间请张乐平等人在另一饭店吃饭。从这件事后,更加坚定了张乐平的“平民”立场。 

四、艺术风格平民化

    20世纪30年代,漫画在上海风靡并进入鼎盛时期。张乐平也是其中一员,创作了大量作品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当时上海滩有丰子恺、张光宇、叶浅予等众多优秀漫画家,张乐平做了一个冒险的尝试,首次以连续画幅的形式去讲述一个故事,并尽可能减少借助文字的帮助。他也曾讲到:“要让读者从我的画笔带来的线条去知道他所要知道的。”这种新颖的连载漫画形式很快让他在上海滩变得家喻户晓。

    现在,人们谈到张乐平,自然会联想到三毛。可见“三毛”是最能代表张乐平的漫画成就,但除此以外,他还有其它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漫画作品。吴浩然在《民国漫画风苑》一书中谈到张乐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平民意识,其漫画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从张乐平的众多作品中也可看出,不仅题材选取平民化,而且艺术风格也是非常之平民化。但要清楚的是,“平民化”不等于“简单化”。张乐平的艺术风格“平民化”主要表现为平而不淡、杂而不乱、艳而不俗、张而不弛、简练直白的特点。

    旧上海的都市漫画是张乐平早期创作的主要漫画。该类漫画题材较广、视角比较独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准确记录了时代特征,如今被整理成册,题名《风情: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他以一幅幅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漫画作品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对内对外》于1935年“一二·九”运动期间创作,画面采用对比形式分成两个场景:上面的一幅描写国民党政府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强势镇压、气势凌人;下面一幅则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在日寇面前落荒而逃。通过寥寥数笔揭示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主旨鲜明,发人深省。从绘画语言和技巧上看,色彩朴素、线条柔和,画面层次变化丰富,上下对比、前后对比突出,重点刻画细腻。在看似平淡的画面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画家一颗愤怒的心在燃烧,一腔悲愤的血在喷发,这是中国漫画史不可忽略的一幅作品。

    《大饭店》 于1937年3月创作,这幅漫画通过对大饭店内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表现出上海大城市人多口杂、生活丰富的热闹景象,大饭店俨然成为上海滩的缩影。如此复杂的大场景漫画,别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极少见到,至今也是为数不多。漫画家丁聪评论说:“乐平的漫画,不仅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气十足,变化多端,而且画小动物也都生动活泼,情趣可爱。他还擅长处理人物众多的大场景漫画。我佩服他的画构思巧、技巧高,可他从来不以此傲人。”

    《不平衡的平衡》于1946年创作,当时国民党为了查封敌伪资产,劫掠重要机器设备、原料物资,导致全面内战爆发,民族工商业陷入灾难之中,大批工人失业。这幅作品突出反映了阶级社会的内部矛盾和不平等现状,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一胖一瘦对比强烈,加重了讽刺意味;以黄色做背景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整幅作品依然是保持在艳而不俗、平而不淡、张而不弛的风格中。

    抗战胜利后,张乐平重回上海继续“三毛”创作。他在回忆创作《三毛从军记》时写道:“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反映冷酷的现实生活;以令人捧腹的笑料,表现引人深省的主题,这是我在创作上的尝试。”三毛漫画作品以看似简单的人物造型,寥寥数笔,结合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世间丑恶;并把一位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底层儿童形象深深地烙在众人脑海中。

    《经济侵略》(《三毛的控诉》)于1951年发表在《大公报》上连载,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新二十一条”,加紧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随处可见的美货充斥着中国市场,中国民族工商业被排挤得无立足之地。这幅漫画简练直白、一针见血的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象。

    嘉兴是一个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战后,张乐平为躲避大城市的喧嚣,移居嘉兴。在嘉兴市姚庄路北望云里十九号,一幢老式的木结构房子里张乐平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创作了不朽的漫画艺术巨著《三毛流浪记》,顿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先生在序言中写道:“《三毛流浪记》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可贵的是它还在刺激着每个善良人类的同情心,尤其是在培养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天真同情心。”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优秀作品。与中国漫画界的创始人丰子恺相比,张乐平的漫画以其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始终站在平民的立场上针砭时弊,讥弹世态;而丰子恺的漫画更注重抒情意味的刻画。同时期,还比较有名的漫画家有黄尧。与张乐平漫画风格不同,他创作的漫画形象“牛鼻子”在滑稽幽默和情趣上取胜。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时期的漫画作品,张乐平漫画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流淌在他骨子里的平民思想的影响,而平民情愫更是锤炼了其艺术表现语言平而不淡、杂而不乱、艳而不俗、张而不弛、简练直白的特点。

五、总结

    通过阐述,我们了解了张乐平平民思想的形成,并且这种平民思想以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格调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平民化风格,并世世代代的影响着我们。另一方面,通过对张乐平的研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艺术作品只有反映时代的脉搏、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才有永不泯灭的生命力;艺术家只有置身社会大众、与民众共患难,才能创作出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以此彰显艺术家的价值;在我国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文化艺术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先进的平民思想和创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乐平 《我的漫画生活》[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年1月 P3页

[2] 黄永玉 《比我老的老头》[M]作家出版社 2003年7月 P19页

[3] 黄永玉 《比我老的老头》[M]作家出版社 2003年7月 P20页

[4] 张乐平 《我的漫画生活》[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年1月 P68页

[5] 吴浩然 《民国漫画风苑》[M]齐鲁书社 2011年11月 P101页

[6] 张乐平纪念馆 《百年乐平》[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年7月 P11页

[7] 张乐平纪念馆 《百年乐平》[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年7月 P13页

[8]吴浩然 《民国漫画风苑》[M]齐鲁书社 2011年11月 P107页

[9]王英《三毛之父:平民画家张乐平》 [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年6月 P68页

[11]袁楠《呼唤不朽:张乐平与三毛》[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 2003年

[12]萧丁 《著名漫画家 张乐平》[J]《美术》1994年10月15日

[13]包蕾 《老树新花——记老漫画家张乐平》[J]《上海文学》1978年2月28日 

[14]朱琦《曲高和众雅俗共赏_论丰子恺的艺术观及其漫画特征》[J]《文艺研究》1998年7月20日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