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吴梅研究述评——文学论文
在中国近代曲坛上,吴梅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与王国维齐名,素有“北王南吴”之称。然而,对于吴梅的研究重视程度远低于王国维,这种局面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所改观,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从发表论著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从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上看,均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本文主要对进入2000年以来的吴梅研究情况进行粗浅述评。
一、资料、论著
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人士继续重视对原始资料的发掘整理,进入2000年以后,吴梅研究的资料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1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陈平原撰写的《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史”——关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吴梅〈中国文学史〉》,为世人呈现出吴梅在北大讲学时期编撰的三册《中国文学史》讲义,从讲义中看出吴梅本人的学术追求。这为更全面的研究吴梅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2010年11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吴新雷的《吴梅《词馀选》探考》,《词馀选》是吴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配合《词馀讲义》而编发的作品教材,内容是元明散曲选讲。北大图书馆没有收藏,在各种传记及书目里也从未提及。该书是被吴梅本人以及当年的众多学生所遗忘的教材,今从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胡小石教授遗存的图籍中发现此书,可以说是为曲学大师吴梅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新资料。2002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卫民编选的《吴梅全集》,共八册,分为作品卷、理论卷、南北词简谱卷、日记卷,可以说吴梅的著作收罗已尽。作品卷收录了《霜崖诗录》、《霜崖词录》、《霜崖曲录》、《霜崖读画录》、《霜崖三剧》及散见于各种出版物上的其他戏曲作品。理论卷收录了《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词学通论》、《辽金元文学史》,以及校勘记、读曲记、序跋、书牍、曲话、笔记、书目等,吴梅撰述的有关戏曲、散曲、诗词等方面的论著和发表过的零星意见,无论巨细,全部集合。吴梅先生精于南北曲,既能制曲、谱曲,也能度曲、演曲,他以自己的经验来检核前人的成果,作成《南北词简谱》。日记卷收录了吴梅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1931年10月11日—1937年7月7日)生活内容,生活内容与国家命运紧相连,还收录了《百嘉堂遗嘱》,这是吴梅先生卧病云南大姚李旗屯,生命垂危时亲自写下的遗言。由于研究范围的拓展,对于吴梅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生平思想、戏曲理论等方面而是向纵深发展,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教育、生平轶事等方面,使对吴梅的研究更加全面丰满。
二、文学创作
在2000年以前,对于吴梅戏曲文学创作(包括曲、杂剧、传奇等)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遗憾的是,研究者对吴梅的诗词文极不重视,致使这方面的研究留下大片空白。进入2000年以后,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吴梅诗词方面的成就并填补了吴梅创作研究的空白。2009年7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薛玉坤的《吴梅与清季民初词坛宗尚关系发微》,文中通过对吴梅早年即亲炙朱祖谋,汇校梦窗词的举动、对梦窗词的体认,以及以苏辛救梦窗词晦涩密丽之弊的主张,无不与清季民初词坛宗尚气韵相通。其沉郁悲壮、雄奇缜密的词风,亦即由此化出。且其长期执教南北上庠,民国诸多词家与学者多出其门,故吴梅在近现代词史中光前裕后的地位不可忽视。赵筠的《格律精严 风格沉郁——吴梅咏史怀古散曲赏析》,专门赏析吴梅散曲中的登临怀古、咏怀言志之作,格律精严、风格沉郁,浸透作者丰厚的曲学素养以及深沉的人文情怀。《东吴学术》2013年第4期发表了侯敏的《吴梅、唐文治的大学校歌创作及其人文精神》,专门分析吴梅所创校歌的歌词的意境、形式。
三、戏曲理论
2000年以前,吴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于戏曲理论方面,这方面的文章占全部发表文章的近一半,专著中有关吴梅的章节也重点谈其曲论,不少谈吴梅生平及创作的文章也涉及其曲论。吴梅戏曲理论研究已非常全面。进入2000年以后,吴梅戏曲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2004年11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吴新雷的《关于吴梅的昆曲论著及其理论实践——为纪念曲学大师吴梅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该文通过对吴梅生平与教学经历、吴梅的昆曲论著、吴梅演唱实践的突出贡献及深远影响三方面内容论述了吴梅对昆曲学科的贡献。他能创作、能鉴赏、能评论、能研究,全方位地建立了昆剧学的体系。
2012年3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苗怀明的《吴梅剧作四论》,认为通过吴梅的政类剧作、婚恋类剧作、轶事类剧作可看出他的一些艺术观念和创作特点,即采用传统剧曲样式,讲究音律的规范与和谐。
2013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李占鹏的《吴梅:曲学批评学的倾心探究与竭力推进》,本文认为吴梅为后世留下了内容非常丰富的曲学批评论著。研究者对现有的吴梅作品进行分析认为带有明显的曲学批评特征。吴梅曲学批评学的时代从两宋开始一直至清末、民国初期,时间跨度长,涉及形态广,视野开阔,方式多样,呈现出不拘一格的多维向度,使中国古代曲学批评学或零碎单一或感性随意的散漫状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2010年6月内蒙古大学闫敏的硕士论文《戏剧发展困境中的理论探索:吴梅与苏珊·朗格戏剧理论比较研究》,2010年9月《东岳论丛》发表了胡庆龄的《论吴梅对中国近代戏剧美学的贡献》等论文为吴梅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中国戏剧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生平轶事
吴梅生平思想研究的文章在2000年以前占全部吴梅研究文章的一半以上, 数量着实可观。进入2000年后,研究者对于吴梅生平思想的研究转向生平轶事,致使对吴梅的认识更为全面鲜活,对于研究理解吴梅的学术思想具有巨大的辅助作用。2004年钱仁康的《缅怀曲学大师吴梅先生》,该文章在吴梅先生诞生120周年之际缅怀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2002年8月张舫澜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南社巨子 曲坛泰斗—论吴梅先生的革命生涯与创作活动》,阐述了吴梅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历程和相关事迹,肯定了其作品中的进步思想和其本人的爱国主义精神。2012年第二期《群文天地》发表了郭子的《曲家吴梅的呆与狂》,对吴梅在生活和学术方面所表现出的呆狂进行了论述,也正是吴梅的这份“呆狂”使他登上的曲学大师的宝座。淮茗的《曲学大师吴梅的中原之行》分析了此次开封之行吴梅本是为解决家庭困境,而它却最终对其研习曲学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第三期《钟山风雨》发表了南雁的《曲学大师吴梅轶事》,该文对吴梅的上课特色、唱曲所得雅号、婉拒权贵、所用斋号、藏曲等生活琐事来表现一代曲学大师是如何炼成的。2004年3月郑志良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吴梅与黄侃失和事实考论》,2010年5月尹奇岭在《人物》上发表了《吴梅黄侃失和考》等等,这类文章于2000年后篇目众多,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更是更全面认识大师的文字。
五、教育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入2000年以来研究者们开始探寻吴梅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吴梅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并十分地爱护学生。2002年吴新雷发表了《曲学大师吴梅的治学特点》,作者认为吴梅的治学特点是立足于戏曲是综合艺术,“欲明曲理,须先唱曲”,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戏曲文学和舞台演唱的结合,编剧创作与音律声腔的沟通,全方位地建立了戏剧戏曲学的体系。2007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刊登了程华平的《吴梅曲学教育的文化史意义》,文中指出学术界对吴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曲、谱曲、度曲等方面,而对其曲学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他在曲学教育上的方法具有典范意义,吴梅课堂教学的讲稿,能够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时时结合自己经验体会,加以阐释、发挥,提出独立见解,更系统、深入地阐明了制曲、度曲、谱曲的规律;注重实践性是吴梅曲学教育的一大特点,他从不把戏曲仅仅当作是供人阅读的案头之作,而是强调戏曲可唱可演之特性;吴梅在戏曲教学中,从来不对学生有所保留,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等。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和学习。
六、其他研究方面
进入2000年以后,研究者对于吴梅的研究更为细致,除过以上5种研究方向外,又拓宽了研究路径,可谓蔚为大观。2007年2月胡庆龄在《滨州学院学报》发表了《吴梅的婚姻观与女性观》、2007年第七期《学术研究》发表了左鹏军的《吴梅弟子的传奇杂剧及其戏曲史意义》、2011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发表了徐有福的《吴梅与潜社》、2011年第5期《钟山风雨》陈益发表了《吴梅致曹君直的两封信札》、张荣明在《文化视点》上发表了《吴梅与蒋谷孙—读吴湖帆日记》、2012年第3期《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苗怀明的《吴梅与王国维关系三辩》等等,由此可见,对于曲学大师吴梅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到位,以后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深入,人们对于“北王南吴”中的吴梅将会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吴梅将与王国维平起平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