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教学成绩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教育文章发表
一、背景与意义:
所谓教学成绩评价,就是利用定量的技术和手段对教学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量化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成绩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它以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结果为主要评价对象,其作用就是利用评价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教师教学成绩的客观公正评价,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每位教师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希望对自己的教学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价值得到认可和体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师教学成绩做到准确的评价,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在以往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时,往往以班级人均、及格率、优生率、后进生转化率等数据高低指标进行评价考核,存在许多弊端:
1.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基础,按同样的质量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个别还存在心理障碍,对学习失去信心;
2.加重了学生的作业量和课业负担;
3.师生以占用和牺牲别的学科时间为代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学习时间;
4.搞题海战术,拼命让学生做题,成效并不明显;
5.教师为了提高指标不择手段,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
6.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班多班少,班容量的大小、试题的难易程度、教单班和多班甚至跨年级的量价因素等。比如期末一次统考就以学生平均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平行班教师的教学成绩时,个别学校领导、教师认为平均成绩高的就比平均成绩低的班级的教学质量高,那怕是仅差0.5分,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当然造成平行班平均成绩出现差异的因素很多,有考试偶然的因素,也有学生原有水平的因素。如果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差异,就没有理由认为平行班存在本质的差别;如果是学生水平造成的差异,就直接关系到学生原有基础是否相同。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而用同样的硬性指标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就好像两个身高悬殊的人赛跑,矮个没有跑就将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加油也一定输,而高个知道自己即使不努力加油也一定会赢,双方会同时放弃努力。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失去了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反而还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教学工作处在停滞不前,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面临这一现象,我们对教师短期教学成绩评价做了一些探究和实践。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我校所处西藏林芝地区学生民族成分多样化,汉族约占56%、藏族占35%、回族占8%、其他民族占1%,打工子女多,学生流动性大。每学期转入、转出学生很频繁,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不均衡,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为我们的教学及评价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相对健康、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教师教学成绩评价考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两年多以来的实践,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信赖和认可,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质量总是提不上去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将每个单元或章节的双基及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没有及时吸收和消化,始终在吃“夹生饭”。我们认为,只有各阶段的质量有了切实的保障,教学最终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才能稳步的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有效监控教师的教学效果, 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尝试每学期进行3次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学年进行6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分别在 第6~7周、12~13周、19~20周之间进行。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个阶段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按以往不考虑学生原有基础的单一的成绩评价显然是不符合学校实际的,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摒弃了以往人均、及格率“谁高谁教的好,谁低谁教的差”的错误观念,建立了以差异系数为依据的教学成绩评价标准。什么是差异系数呢?就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就是对整个年级来说,各班人均成绩与年级人均成绩之间的一种离散趋势的系数差。
我们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次检测确定标准量系数:年级人均或及格率﹣班级人均或及格率﹦标准量系数;第二次检测确定比较量系数:年级人均或及格率﹣班级人均或及格率﹦标准量系数;然后用比较量系数﹣标准量系数﹦差异系数。它的正负数值就是对教师教学成绩评价的依据。
当差异系数﹥0说明教师短期的教学有成效,该班该科的整体成绩处在上升趋势,值得肯定,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当差异系数﹤0说明教师短期的的教学存在问题,该班该科的整体成绩处在下降趋势,值得关注,并提出教学预警;
当差异系数﹦0说明教师短期的的教学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学生成绩比较稳定,继续保持。以此基础要求教师也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评价个体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好处是防微杜渐,有的放矢,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成效。第三次检测以第二次为标准量系数,第三次为比较量系数,第四次检测以第三次为标准量系数,第四次为比较量系数,后面各次检测以此类推。
下图是《林芝地区第一小学2008~2009学年1~6年级语文各阶段质量检测人均成绩统计表》:(一年级藏文班部分) 教导处制
年 级 |
班 别 |
第一次检测 |
第二次检测 | ||||||||||||||
教 师 姓 名 |
实 考 成 绩 |
年 级 人 均 |
标准量系数 |
教 师 姓 名 |
实 考 成 绩 |
年 级 人 均 |
比较量系数 |
标准量系数 |
差 异 系 数 |
奖惩标准 |
奖惩 金额 | ||||||
一 年 级 语 文 |
1 |
拉姆 |
71.1 |
78.3 |
-7.2 |
拉姆 |
74.6 |
80.5 |
-5.9 |
-7.2 |
1.3 |
40 |
52 | ||||
2 |
卓玛 |
84.4 |
6.1 |
卓玛 |
87.6 |
7.1 |
6.1 |
1 |
40 |
40 | |||||||
3 |
杨华 |
80.5 |
2.2 |
杨华 |
83.8 |
3.3 |
2.2 |
1.1 |
40 |
44 | |||||||
4 |
阿妞 |
77.2 |
-1.1 |
阿妞 |
75.9 |
-4.6 |
-1.1 |
-3.5 |
40 |
-140 | |||||||
第三次检测 |
第四次检测 | ||||||||||||||||
教 师 姓 名 |
实 考 成 绩 |
年 级 人 均 |
比较量系数 |
标准量系数 |
差 异 系 数 |
奖惩标准 |
奖惩 金额 |
教 师 姓 名 |
实 考 成 绩 |
年 级 人 均 |
比较量系数 |
标准量系数 |
差 异 系 数 |
奖惩标准 |
奖惩 金额 | ||
1 |
拉姆 |
70.8 |
74.3 |
-3.5 |
-5.9 |
2.4 |
40 |
96 |
拉姆 |
82.3 |
79.7 |
2.6 |
-3.5 |
6.1 |
40 |
244 | |
2 |
卓玛 |
78.6 |
4.3 |
7.1 |
-2.8 |
40 |
-112 |
卓玛 |
82.7 |
3 |
4.3 |
-1.3 |
40 |
52 | |||
3 |
杨华 |
75.8 |
1.5 |
3.3 |
-1.8 |
40 |
-72 |
杨华 |
78.8 |
-0.9 |
1.5 |
-2.4 |
40 |
-96 | |||
4 |
阿妞 |
72 |
-2.3 |
-4.6 |
2.3 |
40 |
92 |
阿妞 |
75 |
-4.7 |
-2.3 |
-2.4 |
40 |
-96 | |||
第五次检测 |
第六次检测 | ||||||||||||||||
教 师 姓 名 |
实 考 成 绩 |
年 级 人 均 |
比较量系数 |
标准量系数 |
差 异 系 数 |
奖惩标准 |
奖惩 金额 |
教 师 姓 名 |
实 考 成 绩 |
年 级 人 均 |
比较量系数 |
标准量系数 |
差 异 系 数 |
奖惩标准 |
奖惩 金额 | ||
1 |
拉姆 |
91 |
90.3 |
0.7 |
2.6 |
-1.9 |
40 |
-76 |
拉姆 |
92 |
89.5 |
2.5 |
0.7 |
1.8 |
40 |
72 | |
2 |
卓玛 |
92 |
1.7 |
3 |
-1.3 |
40 |
-52 |
卓玛 |
89 |
-0.5 |
1.7 |
-2.2 |
40 |
-88 | |||
3 |
杨华 |
90 |
-0.3 |
-0.9 |
0.6 |
40 |
24 |
杨华 |
88 |
-1.5 |
-0.3 |
-1.2 |
40 |
-48 | |||
4 |
阿妞 |
88 |
-2.3 |
-4.7 |
2.4 |
40 |
96 |
阿妞 |
89 |
-0.5 |
-2.3 |
1.8 |
40 |
72 |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次检测成绩差异系数的正负数值反映老师教学成绩上升或下降态势。第一次检测得到标准量系数-7.7、6.1、2.2、-1.1是一年级各班原有的基础水平;第二次检测得到比较量系数-5.9、7.1、3.3、-4.6是一年级各班第二阶段的实际成绩。说明拉姆老师从第一次检测-7.2系数变为第二次系数-5.9,其差异系数是-5.9-(-7.2)=+1.3,成绩显示上升趋势,成效显著;相反阿妞老师从第一次检测-1.1系数变为第二次系数-4.6,其差异系数是-4.6-(-1.1)=-3.5,成绩显示下降趋势,成效较差;
在一学年中拉姆老师差异系数之和是+9.8,教学成效显著;卓玛老师差异系数之和-6.6,教学存在很大问题;阿妞老师差异系数之和+0.6,成绩则比较稳定。在核算及格率差异系数时,当及格率连续2次达到100%且差异系数为负数时,按正数计算。
下图是《林芝地区第一小学2009~2010学年度1~6 年级语文各阶段质量检测成绩分布趋势折线统计图》(一年级藏文班部分) 教研组制
从上表中我们清楚地看出一年级各班各次检测成绩上升或下降的总体趋势。(1)班开始成绩最低,但经过几次检测后成绩始终处在上升趋势,教学效果明显;(2)班开始成绩最好,但经过几次检测后成绩不断下降,教学存在严重问题;(3)班处在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4)班成绩较稳定,且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右面是:教学成绩评价流程图:
原始成绩、技术统计、成绩分析、成绩评价由教务处完成;信息反馈、应对策略、策略实施由教研组和教师共同完成。这个流程图表明以差异系数为标准的教学成绩评价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螺旋式上升的“金字塔”形,上小下大,说明教学成绩的取得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必须竭尽全力,一步一个脚印,水涨船高,才能使目标达成。
三、成果主要内容:
1.我们将每次检测、学期末、学年末差异系数及其之和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作为学期末、学年末教师评优和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这个评价制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关注的不再是部分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例如一个优生考97分,而他再努力最多提高3分就到顶了,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上升空间是很大的,他甚至可以提高几分甚至几十分,这样教师将会兼顾全体学生,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同时体现着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若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淘汰。对于每次质量检测存在的教学成绩差,效率低下的教师,由教导处提出教学预警,发放《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对于限期整改好的,由教研组和教师写出小结,总结成功经验;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的,由教导处牵头,对该教师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其尽快改变成绩下滑的势头。
四、实践成效: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以差异系数为标准的对教师短期教学成绩评价办法实行后成效斐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工作的劲头充分调动起来,学校的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之上均有长足的进步,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成效不断增强,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得以真正实现,解决了以往没有解决的八大难题:
1.解决了分班不均、插班不公、班级差异的问题。分班、插班、班级差异避免不了,总是会招来教师的疑问和不满。现在所有的教师都在自身班级实际水平为起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进行公平的竞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教师利益的最大化;
2.解决了班级中所谓的特殊生、编外生问题。这些称谓从此销声匿迹,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是平等的,没有了以往的自卑,都有一种优越感,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
3.解决了检测中试题难易不均问题。试题的难易程度与教学评价和奖惩没有多大的关系,教师乐意接受;
4.解决了教师教先进班或后进班不平等问题。教师教任何一个班都一样,极大地激励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考试成绩从35分到38分,(消除试题难易因素)即使提高了3分,也是不小的进步,值得表扬,不再是教师只关注优生,忽略差生,这是不符合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
5.解决了教导处和教研组繁重的工作量的问题。教导处安排工作畅行无阻,教研组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到位,效率极高。
6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及率、巩固率、升学率和辍学率的问题。全校真正实现了班级整体交接,普及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
7.解决了家校之间时有矛盾对立的问题。由于作业量的减少、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杜绝、后进生压力的减小,家长和学校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家长相信学校,愿意将小孩送到学校就读。
8.解决了对教师教学业绩的客观公正的评价问题。从检测成绩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的教学成效和班级整体质量发展的趋势,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同时我们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学生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允许教师加班加点对学生进行补课。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评价制度的健康发展。
以差异系数为标准的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以教师为本的管理体制,又体现了教师的劳动价值和促进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操作简单可行,我们觉得我们这一做法在西藏林芝地区各学校平行班中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当然,教学评价是多元素、多领域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只能产生短期的效益。只有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成绩评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评价的作用和功能才会凸显,才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成绩,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我们今后将在现有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为西藏林芝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