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试析中国传统美学视野里的电影《白日焰火》

作者:甄 玉来源:《芒种》日期:2014-11-11人气:1772

    近期备受关注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奖影片《白日焰火》在大陆上映,并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叫好又叫座,兼具商业片的票房又有文艺片的口碑,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很多。作为参加欧洲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必然具有吸引评委的中国味道,除了反映中国的现实社会,在电影艺术手法《白日焰火》采用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以意为美、立象尽意的手法,发扬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抒情传统,给电影带来了不同于一般悬疑片的清新风格和中国传统特色。

一、虚实相生与电影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集导演、编剧于一身的刁亦男可谓高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类似国画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即观众以为是真的,其实可能是假的,而当观众相信了假的时候,真的才真正出现了。用电影语言来说就是刁奕男导演在电影里设计了多个真真假假的出口和岔路,走到最后观众反而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主线。

    先谈谈女主人公吴志贞,观众眼里不说有一千个吴志贞,起码也有十个不一样的吴志贞。影片开始试图表现吴志贞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沉默的羔羊。五年前她丈夫梁志军被碎尸、抛尸,五年后两个交往对象先后被杀,被警察说成“谁沾她谁倒霉”的女人,在洗衣店打工不时受到店老板的骚扰,五年前因为洗坏了一级皮氅,被其主人索赔一笔对她来说是赔不起的巨款,还好后来这个人不出现了。她外表瘦弱,脸色苍白,眼神凄迷,每天晚上独自坐车回去,过着孤寂、沉重的生活。随着故事的发展,尤其是前警察张自力的出现,故事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真相像被剥开的洋葱,一层一层露出来。先是发现她丈夫没有死,因为五年前“失手”杀了人,自己装死,五年后又杀了吴志贞的两个追求者,后来在张自力的劝说下,吴志贞大胆地和警察合作抓捕并击毙了梁志军。碎尸、抛尸的凶手被终结了。电影到这里,这个女人的经历真是让人唏嘘,被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欺负,难怪她看上去那么纤弱、凄美。这时命运似乎开始眷顾这个女人,她和张自力似乎走到了一起。令人意外的是,仅被提到过一次的皮氅出现了,张自力顺藤摸瓜,查到了皮氅主人的妻子,“白日焰火”酒吧女老板,失意的她记得当年把她丈夫带走的那个女人,因为“多美多烂的记忆都不会改变”。在张自力的说服下,在暧昧的环境里,吴志贞说出自己才是“失手”杀死皮氅主人的凶手的真相,最终被警察逮捕。

    导演一直在引导观众同情吴志贞,为她叹息,一个受尽欺凌,逆来顺受,无怨无求的传统女人形象已经树立在观众心目中,因为她的外表,因为她的经历。然后揭开真相,这个真相几乎让人不敢相信,太不像了,清秀、带有文艺气质的吴志贞太不像杀人凶手了,怎么可能杀人呢?而且梁志军已经死了,应该是他杀的吧,否则他为什么去碎尸、抛尸?

    按照案件的真相来梳理一下故事,我们发现导演其实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不同的吴志贞。五年前年她“失手杀人”,丈夫梁志军牺牲自己成为“活死人”,她免受牢狱之灾。几年之后她有了追求者,但两个恋人逐一遇害,虽然她知道他们的死是梁志军所为,她为保全自己隐而不发,因为牵出梁志军就会连累自己。遇到张自力后,对新生活的向往让她决定把为她顶罪的梁志军给警察。导致梁志军被当作九九年案件和新近碎尸案的作案人被击毙。在张自力查到了“白日焰火”酒吧后,她对他“主动”了。但是他的选择和当时她选择把她丈夫交给警察一样,她被张自力交给了警察,尽管他们一起吃的早餐,约好晚上“老地方”见面,尽管涂上红唇的她变得有点妩媚。导演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吴志贞是自私、冷漠、投机钻营,唯利是图的女人,她利用别人,也被别人利用,她出卖别人,也被别人出卖。观众不得不不情愿地推翻她原来的长相清纯,外表柔弱,眼神凄迷、受尽欺凌,逆来顺受的传统女人形象,观众不得不重新判断她其实是一个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最后却误了卿卿性命的女人。从西方的思维方式看,可以说吴志贞的行为符合人性,她追求自我、个性是人性的表现,别人可以为她牺牲,她可以牺牲别人,她也可以被别人牺牲。

    从假到“真”,“真”到假,最后假到真,导演有意制造了这样一种连续的、剧烈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反差,最后的真相倒显得有点假了。真是真真假假,假作真时真亦假。就像吴志贞称梁志军为“活死人”,这里就有真真假假的味道,无论是“活着的死人”还是“死了的活人”,对吴志贞来说就是她需要摆脱的人,如果她把他当作死人,他即使活着在她心中也死了。

二、 意象与电影画面、镜头

    虽然整部片子呈现出冷峻、压抑的基调,冬季冰封的寒冷,灰色调的画面,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但是导演重点呈现的是人物的状态和情绪,所以这个原本震撼的故事,没有恐怖的碎尸,没有惊悚的揭秘,导演经常用质朴、意象化的镜头来控制画面,采用中国传统美学“立象以尽意”,以意为主的手法,也就是说以有限的画面、镜头来表达更多、更深的意蕴,以少胜多,见微知著,这是深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含蓄的、理性的表达方式。 

    首先是“手”,在电影开头张自力和妻子的“最后一次”,只看到手在动,听到喘气声,“手”的画面在这里是欲望和挣扎的表达。接着是煤厂传送带上黑色煤块中苍白的手,这个镜头不仅是黑与白的对比,还是生命逝去的悲哀表达。还有吴志贞为躲开洗衣店老板猥亵而被烫伤的手,而后张自力送来药物,她包扎起来的手。烫伤的手是她所受到的伤害,包起来的手是张自力对她的保护,她多么需要的温暖。吴志贞被捕前在洗衣店里难得的有点惬意地抚摸和欣赏自己涂了红色指甲油的手,这是女性生命力回复、希望重生的表达,陆游的《钗头凤》有曰:“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吴志贞涂了红色指甲油的手终究也是错。

    其次是“脚”,九九年前梁志军的身份证被找到后,警察来到吴志贞住处,画面上看到的是布帘后的一双脚,还有哭声,没有看到人,这种表现手法堪比《红楼梦》里王熙凤第一次出场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谓“丹唇未启笑先闻”。揭开布帘后见人不见脸,人在哭,脸被手捂住,这个画面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典意味。“九九年”也是电影里反复提到的重要意象,“九九”谐音“久久”,象征吴志贞、张自力、梁志军等人长期受困,得不到解脱。

    再次是背影,吴志贞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个背影,走路、滑冰、骑车、挂衣服、吸烟等等,表现出她的孤寂、封闭、冷漠和神秘。梁志军也是由各种背影、侧影来表现,他出现的大多数时候还戴着大帽子,几乎没有见过他的正面,这符合他作为所谓碎尸案凶手的隐形人身份。可以说导演给人物的镜头吝啬到“惜墨如金”的程度,而正是如此吝啬的镜头、质朴的画面带来悠长的电影意境,并塑造出准确、生动的人物个性、形象。这就好像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的南宋山水画画家马远、夏圭,常常构图于画面一角或一半,这种形式不仅没有给人画面残缺的感觉,反而令人觉得意味无穷,充满了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最后是冰刀,冰刀是吴志贞与张自力滑冰的工具,伴随着优美、明快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滑野冰”,这是他们最浪漫的一刻,很快画面由明亮过度到黯淡,吴志贞漠然前行,张自力狼狈跟随,两人前后滑出冰场,滑向黑暗的边缘地带,孤独、危险里又有着诱惑。同时,冰刀也是梁志军的杀人利器,那是电影最残忍的一刻。电影通过冰刀这个意象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三个有着不同目标的人:吴志贞要摆脱过去,获得自由和爱情;张自力要破案、复仇,“输得慢一点”;梁志军则要维持和吴志贞的关系。他们的根本利益是矛盾的,却又因为情愫彼此缠绕。

三、 电影的抒情性

    “白日焰火”四个字在电影里首先是一家夜总会的名字,也是吴志贞的噩梦和电影整个故事开始的地方,它指向被腐蚀、被败坏的社会。在电影结尾处张自力燃放的白日焰火,短暂、热烈,虽然不如夜空里的烟火那般绚烂、多彩,它仍是耀眼的,它存在过,在人的心里留下光亮。如果说“白日焰火”作为电影的中文片名代表一种梦境,电影的英文片名Black Coal Thin Ice则代表现实,一方面是黑色煤里的碎尸,另一方面是冰上的浪漫、杀人的冰刀,危险、诱人的刀尖上的浪漫。

    “白日焰火”承继了中国的抒情传统,它是开始也是结束,它既真实存在又瞬间消失,它表达出与中国古人类似的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圣人孔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体现出对时间的诗性领悟和抒情喟叹,时间就像流水,永不停歇。书圣王右军在《兰亭序》中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中国传统的时间概念和生命美学的态度既不是畏惧生命的短暂,也不是追求宗教的来世的解脱、超越,而是追求对生命的体验和对现实的审美超越。《周易·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易”就是变化,面对生命的无常、命运的捉弄,个体应该也只有“顺天应人”才能改变命运。如果吴志贞、张自力曾经给予彼此温暖,即便短暂如烟火易冷,他们也得到了生命的新体验,发现了烟火之美,即使在阴暗的白日,从而得到了解脱,完成了他们的自我救赎,片尾一个接一个或大或小、或上或下的焰火把电影的抒情性带到高潮。

    电影的抒情性还体现在结尾张自力跳舞的那一段,歌曲来自迪斯科皇后欧阳菲菲的《向往》,也许因为张自力不善言辞,导演为他选这段舞这首歌,为他代言。“梦乡,你站在我的前方,挡住我的去向。梦乡,听起来多么迷惘,我却不彷徨。每当我走进梦乡,你在我身旁。每当我走出梦乡,你不知去向。啊,梦乡,我分秒都在等待,今夜走入梦乡。梦乡,因为那里面有你所以我才向往。”电影对于感情的渲染一直非常含蓄,到张自力跳舞这时,情感似乎找到了宣泄的途径,变得有点像迪斯科舞曲的热烈,电影的抒情性进一步得到体现。

    电影《白日焰火》拥有悬疑、惊悚的“重口味”元素,但是导演却创新性地拍出文艺片的小清新味道,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看,首先,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故事情节方面做到了虚实相生,虚实结合,通过人物的状态和情绪在若有若无之间带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其次,在电影画面及镜头设计了几个关键意象,表达出电影的质感、厚重的思想和中国古典蕴味。最后,电影的抒情性表达得既含蓄又丰富,达到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境界。总之,电影《白日焰火》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特征,这应该是其征服柏林电影节评委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