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调控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推动和引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为珠三角地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纲要》的指导下,应加强政府对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下, 加快建立以地方为主的高教统筹管理体系, 加强政府与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 建立和完善高校与区域各企业互相了解、合作的途径, 实现高校与产业界的接触与对话。高等教育的改革要全面对接《纲要》,用新的思维和机制创新来谋划高等学校新一轮的发展,为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挥重大作用。
(二)优化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审计等,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等行业将有长远的发展,社会对服务型、综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十分强烈。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现代农业产业的专门人才,都是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需,这对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调整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要适应这一形势,按照产业发展和人才资源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自身优势,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工作。
(三)构建高教园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兴建很多大学科技园区,例如杭嘉湖科技开发实验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对于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来讲,大力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切实可行的是兴办高教园区。珠三角地区依托国内外工业基地的天然优势,企业和高校密集,可以筹建更多的高教园区,充分利用前些年高水平建设高教园区的成果,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设符合当前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大学科技园,实现高教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当前已成功的案例为广州大学城与深圳虚拟大学园区,其实践证明,大学科技园区不但促进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速了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与应用,缩短了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促进了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四)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
《纲要》指出:“各企业应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一方面,企业需要积极反映各种技术创新要求,据此提出各种创新方案的构思,将自身的需求和构思传达给高校研究人员,而企业也要敢于将高校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实现技术向现实生产的转化。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科技园、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与平台建设,在高等学校周边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城市建立稳定、长期的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联盟”和“培训服务联盟”,有助于加快高等学校现有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转化。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