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论文

作者:张弘来源:《芒种》日期:2015-01-03人气:4113

    爱丽丝·沃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权主义黑人女作家,也是美国文坛上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她一生都在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而奋斗,被誉为“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1] 

一、“妇女主义”的思想内涵

    “妇女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沃克的作品《寻找母亲的花园》中。“妇女主义”是沃克根据民间黑人妇女训诫女儿行为“女里女气”而创作出来的,后来成为黑人妇女或有色人种妇女思想体系的代名词。[2]沃克所理解的妇女主义是指自然、果敢、大气、敢于冒险的女性,不仅敢于打破传统思想对女性的束缚和规训,做事有责任、有能力、敢担当,而且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对事物有极强的探求欲,热爱生活。由此可见,沃克所描述的妇女主义是一种理想的女性生存状态,具有反性别、反种族、人道主义和非洲中心主义的特点,旨在实现所有人“包括男人与女人的生存和完美”,实现男女平等,构建起有色人种和平共处的理想世界。

    根据《文化批评理论词典》的解释,“妇女主义”在本质上与“黑人女性主义”是同一概念。[3]但沃克却认为“女性主义”是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的代表,这在有色女性看来是一个遥不可及、无法想象的概念和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因而,为保持黑人妇女的独立性,传递黑人女性的生存智慧,沃克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普救主义内涵的“妇女主义”,呼吁黑人妇女致力于追求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沃克认为“妇女主义”关注的是“大同者”,是男女两性的发展,是对全人类的关怀,因而,“妇女主义”没有性别、种族和地域的限定,是“全体人民的生存和整体性”。沃克认为妇女的解放不仅意味着男人思想的解放,还意味着全人类的解放,因而,妇女运动应当包括“全世界的妇女”,而为使黑人民族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黑人男女之间必须消除隔阂,共同反抗种族歧视。

    对于沃克来说,“妇女主义”不是对“女性主义”的补充和完善,二者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平行沟通。“妇女主义”不仅强调了女性主义的多元性,而且还显示了黑人妇女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力量、歌颂爱和表达爱的能力。[4]在美国非裔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以黑人女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较早,而以表现妇女主义为题材、揭示妇女主义精神的作家更是比比皆是,如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内勒·拉森《冒充白人》、莫里森的《宠儿》,等等。应该说,沃克“妇女主义”概念的提出既是黑人女性作家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沃克对前人女性文学形象的总结和深化。

二、“妇女主义”思想在《紫色》中的体现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妇女主义代表作,作品以书信体叙述手法对多位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进行了描述,塑造了一群遭受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自立自强走向新生的女性形象,体现了黑人女性对完整自我和完美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愤怒以及对相互团结、帮助的妇女主义精神的歌颂。

   (一)反性别主义。在叙述上,《紫色》一反传统男性写作方式,颠覆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站在黑人女性的立场上,以黑人妇女为写作中心,重新确立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在作品中作者让女主人公西丽和她的妹妹内蒂来讲述她们生活中遭遇的辛酸苦辣,这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她们悲惨的遭遇和命运,还能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她们的感受,明确作者的反性别主义立场。在作品中作者不仅描写黑人妇女所受的压迫,还描绘了她们团结协作,追求女性独立、两性平等的思想,解构了男性中心话语。同时,作者还通过展现西丽的获救过程,指出“姐妹情谊”(女性联盟)既是与性别主义作斗争的重要方法,也是形成两性平等融合新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反种族主义。白人殖民主义思想严重扭曲了黑人男性的精神和心灵,他们总是试图以伤害黑人女性的方式来挽回男性尊严,由此可见,黑人妇女所受的压迫是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的交织,她们生活在白人男性控制的国家和黑人男性控制的家庭中,她们要获得解放,不仅要摆脱性别压迫,还要消除种族歧视。《紫色》中极富反抗精神和平等思想的索菲亚,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一直与命运抗争着,但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桎梏中,她依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三)非洲中心主义。非洲中心主义是妇女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黑人只有了解自己的种族,才能获得认识自我、成为自己的权力,才能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5]《紫色》中西丽的公公是白人与黑人的后裔,肤色较前,因而对皮肤黝黑的儿子和儿子的情人沙格十分痛恨,认为他们“黑的像柏油”。但内蒂的非洲之旅彻底推翻了白人对黑色的偏见,她在描述非洲黑人时,不仅认为他们的黑闪耀着月亮的光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且还充满了羡慕和骄傲的神情。这既使人们对黑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暗示了作者寻根的非洲中心主义思想。

   (四)人道主义。宽容既是人类高尚的品质,也是人道主义的表现,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个性和繁荣。在作品《紫色》中,作者认为人道主义既能够推动男女双方由对立走向和解与接纳,也有助于各民族取得谅解和帮助。如奥林卡部落一夫多妻制度下女人们的相互帮助、索菲亚姐妹间的相互关心、索菲亚抛开种族和个人恩怨细心照料市长女儿以及市长女儿对索菲亚生病女儿的照顾等。这既表明女性已意识到团结互助是求取生存的出路,也说明人道主义是战胜一切压迫的基础。

三、“妇女主义”在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妇女的独立与社会地位的提高。《紫色》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反映了种族、性别、宗教等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提高,但对于黑人妇女来说生存状况依然恶劣。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她们像一头被关在畜栏中任人宰割的牲口,既没有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机会,也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整天生活在鞭打和呵斥声中,她们既是种族压迫和伤害的对象,也是黑人男性泄愤的对象。《紫色》以三四十年代的南方社会为背景,描述了黑人妇女苦难的生存状态,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社会、家庭中遭受性别歧视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引发了人们对黑人女性历史和现状的思考。作品的女主人公西丽象其他集“黑、女、穷”于一身的黑人女性一样被驯化成生育和劳作的工具,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接触过社会,成天心惊胆战的生活在男人的打骂中。后来,在黑人女性沙格的帮助下脱离了对男性的依赖,获得了性意识的觉醒,实现了主体性的独立和人的价值,创造了精彩的生活,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紫色》的经典之处并不在于对黑人女性苦难生活的描述,而是对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父权统治思想的挖掘。在父权制社会中,尤其是在黑人社会中,性别歧视有着久远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原因,这不仅赋予作品丰厚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政治意义,也为人们更深刻全面的认识黑人妇女问题提供了可能。面对九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激荡的美国现实社会,《紫色》以广泛的社会题材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既显示出人们对有色妇女生存状态的忽视和淡漠,也暴露了这些运动的局限性,表达了作者渴望打破传统性别权力结构,反对性别歧视、建立平等人类社会的强烈政治诉求。[6]这不仅唤醒了人们对性别歧视问题的反省,也吹响了黑人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号角。

   (二)种族歧视的改善和黑人地位的提高。种族矛盾是美国社会的一大痼疾。从十九世纪开始,一系列反映黑人悲惨生活遭遇的作品问世,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根》、《宠儿》、《秀拉》等,引起了人们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关注和谴责。作为妇女主义的代表作品《紫色》不仅描写了黑人妇女遭受的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还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唤起黑人的民族意识,增强黑人的凝聚力,促进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改善种族歧视、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此外,作者不仅呼吁黑人要推翻白人文化赋予黑色的象征意义,摈弃传统的愚昧和偏见,珍视黑人传统文化中的创造力,而且还对白人灌输的殖民主义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号召人们为消除种族歧视、提高黑人社会地位而不断努力奋斗。

    作为一部杰出的妇女主义作品,《紫色》不仅对美国社会中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而且还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实验性的方案——建立两性间的和谐融洽、争取人类平等、重建人类的伊甸园,即,实现所有人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生存和完美的“妇女主义”。总之,作为一部优秀的作品《紫色》不仅内容丰富、主题深刻,而且还体现出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贝尔·胡克斯.晓征,平林译.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41.

[2]孙薇,程锡麟.解读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2).

[3][美]艾丽丝·沃克.陶洁译.艾丽斯·沃克: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译序《紫颜色》[M].译林出版社,1998:5.

[4]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三十世纪黑人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

[5]贾兴蓉.《紫色》中的妇女主义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6]叶云山.爱的拯救:茜莉的精神再生——试析《紫色》中的女性形象[J].外国文学,1994,(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