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前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难点问题就包括了大学生就业,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使得理想的就业岗位数量日益减少,然而随着目前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递增,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在就业率上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基于农业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在就业率上更加差强人意,因此,有效的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了国家和各个高等院校重点思考的课题。
一、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不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通常情况下,高等农业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主要面向的是毕业生,这样就使得大一至大三学生对于就业前景处于茫然的状态,也不能深入、透彻的学习,并且在开展指导教育工作的时候,多以就业形势报告为主,讲座会邀请的多为人才交流中心职员和心理咨询机构工作者,这样就使得学校成为了就业咨询和指导举办机构,并未向学生将相关就业手续和信息提供。同时在开展就业指导的时候,还未将思想教育融入,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培养,并且在内容选择上也具有单一性,这对于学生的就业也极为不利。
2.未明确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并未认识到就业指导对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在开展过程中存在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重招生轻就业、重教学轻就业指导的现象。进而使得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人才、经费、办公设备及其场地等严重匮乏,自然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就无法体现出实效性。
3.未意识到思想教育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哥哥高高等农业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将求职方法、技巧的指导和信息的提供作为了重点,进而忽视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被忽视,进而无法实现大学生理想和国家需求的整合,而大学生自身也变的目光短浅、不求发展和贪图享乐。
二、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策略
1.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观引导
对于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与之专业对口的工作多位于基层或者说农村,并且多数学生也来自农村,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较为熟悉,因此能够很好的适应。然而对于部分想要在城市就业的学生而言,自然是不愿意到基层和农村工作的,这样就浪费了人才资源。针对于该情况,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基层环境进行具体的介绍,并宣传典型的就业实例,使学生将就业观转变,进而将就业的渠道不断的拓展。
2.将规范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科学的设置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就业市场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发展是不同步的,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发展,将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一些高等院校应学生所需开展,但是却具有短期性,并且在形式上多以讲座为主,并且在内容上选择上指导性、实用性不强,并且未涉及劳动纠纷、职业精神、就业心理等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必须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纳入必须课程的范畴,并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设置,保证选择的内容能够将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积极宣传,使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职业生业规划的量身定制,同时提供收集的就业信息,重视并加强择业心理、择业技巧的指导,保证课程的全程性,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并且结合学生的年级等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有计划的指导,进而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体现。
3.以创业带动就业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而言,在就业上与其它专业相比较之下,还有一大优势,就是自主创业。而学校要想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就必须将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利用,将创业工作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将创业服务大力宣传,同时及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解疑答惑,还有就是将多方资源整合,使学校和企业、创业学生和投资者之间加强对接和交流,进而推出优质的创业方案,并对创业经验和信息进行分享,将创业项目小组发展。
4.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促进学生市场竞争力提升
基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择业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对于高等农业院校而言,必须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并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学生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这就要求了学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市场需求为结构调整的导向,并将品牌意识树立,保证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就是将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和倡导,将本科和专科生的比重缩小。二是深化教育改革,整合培训和职业发展,重视实践,如安排学生定期到农业战线和农业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知识的增长,同时也对现代农业技术有所熟悉和了解,进而逐渐适应农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为大学生后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5.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
一是将就业工作机制建立,使其与社会新的形势相适应。就目前而言,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就业指导教育不再具有局部性、阶段性和临时性,而是应该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因此,作为高校领导、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必须将就业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并将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构建,保证其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高素质性,进而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虽然就业指导机构纷纷在哥哥高等院校设立,然而受业务、时间和人手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再加上指导者的素质差异性,使得在指导实效性上不高。因此,当下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职业实践经验丰富、职业指导理论专业的人士引进,并负责职业咨询,保证就业指导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结语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的重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之一,假如毕业生不能够顺利的就业,就会导致人才的浪费,进而对家庭和社会投资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观引导,将规范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科学的设置,以创业带动就业,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使学生的发展与市场需求接壤,并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树立,优化各个环节的同时,更好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使学生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获得,进而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爱娥,王德海,徐锋.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33-135.
[2]王超. 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4:72+8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