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杜十娘和茶花女在生活上的遭遇和结局极为相似,两人在肮脏的职业外表下拥有纯洁的心灵,地位卑微却人格高尚,作品都通过描写两人的苦难际遇,有力控诉社会的黑暗。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两人身处不同国度,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两个人物的形象、生活遭遇和处世态度等细节有所不同,但这些无疑都直接描摹和间接反映了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宏观背景和不同背景之下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就将着重从对杜十娘和茶花女的一些描写中揭示、比较和分析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异同。
一、《杜十娘》和《茶花女》作品的简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于明朝冯梦龙的《警世恒言》,主要讲述一代名妓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悲剧:在长久的妓女生涯中杜十娘积攒了许多珠宝,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遇到李甲之后,便认定李甲,想方设法为自己赎身后与李甲一道回家。李甲因惧怕家中老人,二人只好暂时南下江南,不料途中遇到阴险小人孙富,他以千金之价从李甲手中购得杜十娘。杜十娘在得知真相后悲愤交集,大病后将自己的百宝箱中的珍奇珠宝抛入江中,最后自己也纵身一跃跳入江中。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与外省青年阿尔芒之间美丽动人的悲剧爱情故事。玛格丽特貌美如花,因钟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玛格丽特出身卑微却因貌美吸引众多的青年驻足,在巴黎过着奢侈却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阿尔芒与玛格丽特在巴黎的街上偶遇,后经朋友的介绍认识,之后阿尔芒向玛格丽特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但并未被接受。后来二人离开巴黎,来到乡下居住。阿尔芒的父亲请求玛格丽特离开自己的儿子,但是毫无知情的阿尔芒认为自己遭遇到了背叛,所以他极尽所能地羞辱、折磨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最后得病并在弥留之际留下自己的日记,解释所有的真相。
二、杜十娘和茶花女所处社会背景的比较
杜十娘身处明朝万历年间,社会处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之下,当时的商品经济已经博兴,但社会思想还十分禁锢,例如科举是主要的仕途出路,男婚女嫁仍然包办,一切社会行为仍然遵循较为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茶花女身处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封建经济逐渐没落,公民享有平等自由的人权,虽然玛格丽特在出身贫苦的情况下去做了妓女,但在一定意义上她拥有人身自由。然而,无论如何,两个人摆脱不了悲惨的宿命,究其原因,一切都是由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具体来说是由二人所处的中西方具体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所造成的。
(一)杜十娘和茶花女所处的具体生活背景
杜十娘生活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明代,自由爱情是不被允许的,被称为“禁果的野合”,当时的男婚女嫁必须遵从宗族法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说中的杜十娘聪慧、美丽并渴望爱情,但她即便倾国倾城也不会具备正常的婚嫁条件,其社会职业直接决定了她被买卖的命运,在外人眼里她“水性杨花”,她存在的价值便是供封建贵族荒淫享乐,被老鸨作为赚钱的工具,尽管她一直想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但是她以一人之力是绝不能撼动几千年的封建根基,不会改变当时人们固有的对于她职业的看法,不会改变当时的社会文化图景,而这些因素却间接或直接的导致了杜十娘最终沉江殒命的悲惨结局。
茶花女生活在法国的七月王朝,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虽然妓女无论在法国还是中国都处于社会底层,受到践踏,但法国的妓女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下已经拥有了人身自由,不像杜十娘那样属于老鸨,不用在老鸨的逼迫下去接客。但在当时的法国,出身贫困、失业、饥饿等多重因素使得玛格丽特只能“自愿”接受贵族资产阶级的玩弄与蹂躏,整个社会文化仍然体现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意志和他们所制定的各种教条,而这也在他们的各种言行中得到了最佳体现:作为资产阶级卫道士的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他苦心教导儿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为了达到目的,他单独和玛格丽特交谈,“你们两个人套上了一条锁链,你们怎样也砸不碎……我儿子的前程被断送了”。这些言语是架构在当时的社会道德之上,直逼的玛格丽特哑口无言,她无法继续坚持己见,不得不怀着悲愤与痛苦离开自己钟爱的阿尔芒,不得不回到自己刚刚跳出的火坑。
在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爱情生活中,始终有一种无形、强大的力量主宰着她们的命运,尽管她们想要改变命运,打破生活中桎梏她们的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爱情,但当时的社会文化是不允许她们做这种改变的,而这也是二者为什么命运相似,都最终走向死亡的原因。中西方的生活背景造成杜十娘和茶花女同样的悲剧命运却又展现着微妙的不同,杜十娘的沉江是化希望为绝望,是在绝望之余不得不以死去昭示所有的背叛,而玛格丽特在死亡的过程中还带有希望,希望自己的日记能够让阿尔芒释然对自己的愤恨,希望阿尔芒的未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二)杜十娘和茶花女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
杜十娘生活在封建社会,受当时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人的情感天性和道德良知都得到完整的保存。明朝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人对金钱名利的追求,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仍然影响深刻,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必定遭到唾骂,这是为什么在杜十娘死后李甲不能善终的原因之一;同时,封建根基仅靠一个弱女子是无法撼动的,封建文化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基调,这是杜十娘在逃离老鸨的魔抓后又必然会出现孙富的原因;杜十娘沉江殒命的结局也使人们认识到,反抗社会习俗必会有死亡。虽然杜十娘的命运无力回天,但是其反抗的精神也暗示着封建社会中情感的力量终会战胜利益的诱惑。
茶花女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法国,金钱当道,物欲横流,人际关系冷漠。虽然当时法国宪法明文规定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人权,但事实上,法国还存在上等人和下等人的等级观念。比起杜十娘,玛格丽特不用在任何人的威逼利诱下去接客,她在当时的法国名噪一时,但作为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仍然受到各种轻视和虐待。
玛格丽特与杜十娘一样敢于放弃所有而追随自己的爱情,不同的是,杜十娘藏起百宝箱与李甲私奔,李甲家人不同意,还是毅然跟随李甲南下,玛格丽特变卖所有财产与阿尔芒私奔,最后却为了挽回体面家族的“荣誉”,甘心放弃爱情,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同样死亡结局中,杜十娘和玛格丽特带着不同的怨恨和期冀走向死亡,这些事实都离不开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玛格丽特永远不会像杜十娘一样被买卖,她所做的甘心情愿,而杜十娘的命运却始终被一种无形力量所左右,这是二人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差异所造成的,即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决定人们不同命运时是有差异的。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
国度和种族不同,文化也不尽相同,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一种积淀,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中西方文化属于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族,分别产生于亚洲的中国和欧洲地区,因而两者必然存在差异,但同时因为人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似而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下面就针对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文化和由文化引起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
(一) 关于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异同
杜十娘的故事产生于中国明代,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金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捧,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开始受到冲击,传统的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受到挑战,人的价值、尊严和良知都可以标价而被当做商品进行买卖。杜十娘身份低微,急于从良改变社会地位,她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是不想让自己的爱情被贴上了金钱的标签,她呼唤的是一种不为金钱所左右的爱情,这也体现了明代中后期以“情”反“理”的雏形。当时,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在跳出老鸨的火坑后,李甲把她卖给孙富,似乎是在展示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无论如何富有,杜十娘从未属于自己,先是归于老鸨所有,后归为李甲所有,最后由李甲转买给孙富,这样就可以看出女性的从属地位,根本不存在话语权。
茶花女生活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拿破仑政权崩溃后,社会动荡不安,但与中国封建社会相比,至少人人在形式上是平等自由的,玛格丽特所做的一切源于自己的意志,无人逼迫。《茶花女》着力描写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意在批判当时资产阶级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贵族生活的糜烂。玛格丽特在当时的法国,无人敢评判其社会地位的低下,虽然她只是斡旋在贵族男人中间的交际花,但是最起码人格独立,行动自由。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表现在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中。中国自古以来受“儒释道”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作为从属地位的女性根本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话语权,社会文化赋予每个女性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如果逾越这种角色和身份就会被这个社会不容;西方的文化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的自由与平等,所以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才会有一段不被打扰的乡下爱情生活,但个人自由平等同社会地位平等不能划等号,出生贵族迪瓦尓仍然看重家世的传承,在人人享受自由的法国社会背景下还是干预儿子的爱情生活,但总体来说,较之杜十娘,玛格丽特最起码还有自由,在当时的法国社会还有话语权。
(二)关于各种价值观念的分析
1. 爱情观
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是名妓,拥有美貌与金钱,但在腐化堕落的社会中她们都保留着纯真的一面,渴望纯洁的爱情,幻想有一天和相爱的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杜十娘的“久有从良之志”和玛格丽特的“我从前不得已要过的那种生活,不要再把我投进去”等表述都体现出了她们的这种心智,她们不愿受命运摆布,不甘于受凌辱和受胁迫,她们敢于追求,在挑选男人上经历多种考验,虽然她们最后死亡的结局也正是这些男人带来的。不同的是,李甲主动把杜十娘推向死亡,而阿尔芒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玛格丽特在病痛中走向死亡。
2. 价值观
明代商品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当时固有的社会地位,对于财富的追逐和金钱至上成为人们最大的价值观,这也直接导致了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李甲为了金钱把杜十娘卖给孙富,阿尔芒则是认为由于贪图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使得玛格丽特背叛他们的爱情。冯梦龙和小仲马都将当时的社会描述为金钱社会,中国的商品经济造就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迪瓦尓出面干涉儿子的爱情,最为重要的是原因之一是阿尔芒动用家庭的金钱),在金钱面前,李甲爱情变质,在阿尔芒兰看来,玛格丽特为追求金钱使他们的爱情变质。因此两部作品在这种价值观的反映上是有相同点的。
3. 作者人生观
冯梦龙处于封建思想较为森严的明代,杜十娘从某种角度说,是作者个人思维的认知体现。作者虽然排斥当时的封建社会,但在当时的环境中他无力改变,所以也就出现杜十娘反抗封建社会却必死无疑的结果。小仲马的茶花女更多的是站在道德的层面去批判,阿尔芒与玛格丽特二人都对真挚的爱情充满向往,但是这爱情却被虚伪的道德所毁灭。作者用玛格丽特的死亡来赞颂其无私的精神,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慰藉。
综上所述:杜十娘和茶花女作为中西方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生活轨迹必须服从作者的安排,她们正是因为在死亡中才把作者的作品提高了一个档次,使之具有较深刻的文化内涵。相似的题材,相似的经历经过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背景作者的描写,呈现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细细品味,我们也能读出这其中既有文化中相吻合的一面,同时也有文化中相冲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徐行言.中西方文华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廖爱英.从杜十娘与茶花女飞比较中看中西方文华的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赵欣.试论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7(03).
[4].伍联群.论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文化是文化悲剧意蕴[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5].王宁.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走向未来[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06).
[6].宋改新.污泥中开放的圣洁花—杜十娘、莘瑶琴和茶花女的比较[J].阴山学刊,1994(02).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