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明朗的青春记忆与充满情趣的散文书写——回族女作家马青创作论

作者:杨慧娟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5-01-28人气:1530

马青出生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自幼便随父母支边来到宁夏。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为止,马青已出版了两本作品集——散文集《北方的心》与纪实文学作品《插队的故事》,她的作品曾被《散文选刊》等多家刊物选载。阅读马青的作品,能够感受得到这是一位处世豁达乐观、创作风格明朗的女作家。在她的散文集《北方的心》中,无论是记景写人还是生活点滴的记忆,都写得有“情”有“趣”,令人读来轻松愉快。其《插队的故事》书写的是青春时期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作家在其中表现出的对苦难的举重若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令人钦佩。

   马青创作的散文大都收在《北方的心》一集中,翻阅这本散文集,感念亲人、回忆故友、游历采风、生活记趣均成为作家散文涉猎的题材。虽则题材各异,但阅读体味这些散文,有两个字从其中渐渐明晰地凸显出来,构成了马青散文的独特品格——那就是“情”与“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说:“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便是人生的情趣化”马青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丰富情趣、善于欣赏世界与人生的作家。她善于在平凡日常的生活中体味和发掘亲人情、朋友义、故园思、家园恋,山水花鸟的欣托、创造发明的欢欣以及自己的经历与遭际、忧伤与希望,在俗世尘缘中把握和流连生命的真情、生活的真趣。

说马青的散文有“情”,首先可以从马青对亲人的一片浓浓深情上见出。马青在“亲情回旋”中记取了外婆、父亲、母亲、亲戚等亲人的生活琐忆,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情。在马青笔下,塑造了幼年经历多舛但却乐观开朗、睿智敏捷、爱好读书,为儿女分忧解难的外婆形象(《外婆》);通过一条红裙子的命运,诉说了三代女性成长的生存环境与时代变迁,凸现了作家对母亲特殊年代里那种生存智慧的赞赏(《妈妈的红裙子》)。而在马青散文中,形象塑造最丰满,倾注感情最多的无疑是书写父亲的篇目。《永远的镜子》、《一段尘封的回忆》、《心香一瓣慰英魂》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才华、有抱负、在政治生涯中饱尝艰辛却仍对党充满感情的清廉正直的回族共产党人形象,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儒雅博学、爱家爱子女、平易简朴的慈父形象。马青在散文中也写到了朋友情,有与同道中人偶遇会面的美好记忆(《道是有缘》),也有对以文神交的已故作家的欣赏之情(《怀念王小波》),更有情深意切的熟悉文友的小记,如《“绿色女人”调式》、《最熟悉你的身影》、《我说李唯》等,马青在这些散文中娓娓叙说,从点滴小事中写出了其友其人,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份“君子之交”的绵长情意。马青散文中另一种令人动容之“情”在于她对故园家园以及本民族的热爱之情。马青生于南方西子湖畔,却在塞北长大,对于故乡,马青在《北方的心》中有这样的描述:“虽然来自南方,但我还是喜欢北方。我喜欢北方的大,北方的憨,北方的粗犷和北方的豪壮”。在《我的小城》中,作家坦言:“比起高楼摩天、霓虹灯闪烁的大都市,我们的小城虽不繁华,也不富有,但是我爱她”。《回泾源》的故地重游中,面对这片曾经无私包容过她们激荡青春和理想的土地,作者感慨万千:“我们这群喝过泾源泉水、吃过泾源五谷的人,永远不会忘记这片曾经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哺育我们的人民。只因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印,一辈子便再难割舍这个地方。”作为一名回族女作家,马青没有刻意在作品中彰显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民族情感,但这种深入肌理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却在其笔下自然而然地倾泻而出了。在为父亲代笔的《茶事》和怀念友人的《沙叶新的回回情》中,作家认为回回人日常饮茶一事是回回人特有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其中包含着一种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亲切感。《沙叶新的回回情》中,作家通过对著名回族剧作家沙叶新北上宁夏做客经历的描写,对沙叶新表现出的回族人不畏权贵、坚持真理、兼容开放的民族特点由衷地赞同,传达出了作家作为一名回回人的民族自豪感。

除了用“情”之深外,马青散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趣”味横生。在宁夏文坛,认识马青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兴趣广泛、生活有情趣的人。人如其文,从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悉数感受。在当今这个“女强人”林立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编织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中被边缘化的技艺了,各大商场琳琅满目、颜色各异、造型多样的毛衣任由选择,几乎没有人愿意仔细体会一针一线穿插中的编织乐趣了,而马青却乐在其中,简单的编织在马青眼中却别有趣味:“小时候织的是兴趣……青年时代织的是情……现在人近中年,我织的是心。用心去织,织出来的便也是心”(《织趣》)。《墙上的风景》一文中,作家在斗室之中安上了挂画线,遂将卷成筒藏在柜中的爱画一一上墙独自欣赏,“原来,逝去的岁月和风景都是可以收藏于墙的”,作者如是感慨。从小小挂画之线想到收藏岁月风景,此乃马青散文之真“趣”所在。马青散文之“趣”还体现在作家酷爱音乐之爱好与游历山水之情趣。散文集《北方的心》中专辟版块名曰“音乐之声”,抒写的就是作家自幼热爱音乐与音乐结缘的一腔挚情,而大明湖、伊塞克湖、西湖、苏州园林、烟台的海也都留下了作者流连忘返的足迹,在作家善于欣赏和发现美的心中长久存留。除此之外,名字、文字、幼时伙伴、餐桌上的黄瓜也多由马青信手拈来入文,以小见大,写得趣味十足。

马青另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是纪实文学作品《插队的故事》。顾名思义,这是青春岁月有过“上山下乡”插队经历的马青的知青生活回忆录。评价这部作品,我们不妨将其置于90年代知青文学的创作潮流中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接近和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核。文学进入90年代,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变化,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商品化、市场化大潮裹挟下,文坛“众语喧哗”,80年代曾洋溢于作家作品中的充沛激情、神圣理想、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淡漠,“后主义”和“新生代”逐渐抬头,文坛一派新鲜景象,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氛围中,知青作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继续恪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在世纪末的喧哗与骚动中展现知青这特殊一代的品格。《插队的故事》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一部知青文学作品。作为一部纪实性的“知青回忆录”,那些“并非虚构的故事”拒绝了想象和细致的艺术加工,舍弃了慷慨激昂的政治批判和道德批判,也并不刻意追求深层的文化意蕴,只是直陈式地叙事,展现知青往事真实的原生态,具有一种毛茸茸的生活质感,以青春经历、人生体验的纪实赢得读者。翻开《插队的故事》,会被一种叙事的单纯和明朗打动,我想,这一方面源于作家马青一贯明朗的艺术风格,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作家对“上山下乡”插队生活本色的回忆。同样都是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描写展示的均是插队时的乡村生活景观,但因了作家各自人生阅历、精神个性乃至艺术风格的差异,知青作家们具体的写作面貌亦各不相同。诸如梁晓声、张承志带有理想悲壮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知情书写,诸如叶辛《蹉跎岁月》一类的带有明显控诉色彩的苦难书写,阿城《棋王》一类的具有反思色彩的知情书写等等。在《插队的故事》这部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中,作家也不可避免地写了苦难,但却没有控诉或痛斥,而是举重若轻:虽然这一代人的青春年华都曾不由自主地托付给了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但在那段漫长而艰辛的成长岁月中,知青一代身在其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国情和真实的民众,艰难的自然与社会生存环境砥砺了她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意志,回首往事,青春已逝,但那段苦其心志的心灵史却依然让她们发自肺腑地感慨:青春无悔!我想,这正是马青这部纪实作品的心灵基调,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基调影响下,作家更多地强调了农村生活的价值,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民间生活中美好的人性品格上。作品中良俊叔、银盆子等农村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对乡野山村、风俗人情的描绘,对民间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所表现出的理解与同情,都呈现出了马青在知青文学书写中的平民姿态。宁夏著名文学评论家郎伟先生在解读《插队的故事》时指出,“对于像马青这样的‘知青’作家来说,一部作品写什么不写什么,并非随意为之”,他认为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不经意地作了三重对比:一是今天的“城里人”和过去的“乡下人”,二是当年的“知青”和眼前的年轻人的对比,三是知青与其后代们之间的对比。在对比中,面对精神“退化”的一代人,《插队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作家马青写作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核——“苦难即财富”,这也正是他们这代人难以撼动的灵魂坚守。历史造就了不同的年代,每代人有着他们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又塑造了他们各自的生命价值观。“知识青年”就是特殊的一代人,他们对人生和历史有着独特的体悟,他们曾背负过沉重的历史,又生存于沉重的当下,他们无可逃遁,却也始终选择直面现实。他们不能说是幸运的一代人,但我们的文学有了这一代人无疑是幸运的。作为“知识青年”这代人的心灵传达者,知青作家马青无疑是成功的。

马青自幼成长于书香之家,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良好的音乐和文学禀赋,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的心灵和意志丰富而坚毅,青春岁月里上山下乡的苦难经历使她不断成熟,这些都为她其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马青的作品,总能感受到一种明朗而单纯的气息,她的作品,无论是信手拈来充满小情趣的散文,满溢着亲人情、朋友义的作品,还是书写“上山下乡”经历的“插队故事”,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真诚,我想,这正是作家马青为人为文的一种核心品格!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