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困境与破解

作者:李素伟,殷青柳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5-02-14人气:15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成长是关键,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背景给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要求。探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明晰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快速的适应教学工作,进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化教师。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美国学者柏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作出全面阐释,他认为教师专业成长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掌握基本学术知识;其次,成功地适应教师的地位和工作;再次,对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更新;最后,对科研课题的应变能力。柏克强调:“准备”、“适应”、“更新”和“精致”构成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一不可。[1]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一般教师专业化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结合高职教师的职业特殊性,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在职学习和实践对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以高质量的品质、知识和能力为受教育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职业生涯中所体现的变化和发展,不仅表现在教学行为上,也可能存在于教师的观念中,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在内的综合体系的完善。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教学能力较弱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和水平,但这种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并不一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为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基本上是在普通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但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生产一线的过程和实践经验十分欠缺,面对工学结合新课程不知道从何下手,实践能力不强。大学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难以适应职业性、实用性很强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研究能力不强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尚短,许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习惯于严密的学科体系教育,对教学研究缺乏热情和主动性,“重教轻研”的现象十分明显。如某高职院只有3.3%的人主持过校级课题,10%的人参与过课题的研究,青年教师科研意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2]事实上,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有利于创办特色专业和特色教学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三)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容易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从而疏于对教学革新,而停滞不前。一是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领导和培训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更有甚者把学校培训当做是评职称的需要,没有考虑自身发展的问题,积极性不大,青年教师的培训收效甚微。二是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但不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途径,即缺少一个科学、完善的制度来引导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

三、制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轻职”思想依然存在,没有形成重视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的吸引力,无形中简单地否定了高职教育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目前多数的高职院校是负债办学,虽同是高校教师,但高职院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教育科研环境与其他普通高校的教师相比有很大差距。[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毋庸置疑,社会的主观偏见将阻碍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学校因素

    首先,高职院校管理观念落伍。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没有从青年教师的需求出发,高校管理者也很少考虑他们的发展诉求,使得青年教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产生离职的想法。其次,教师培训方式单一。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即使有相应的培训,培训形式过于枯燥,培训内容单一、陈旧,无法吸引青年教师的足够兴趣,培训只能流于形式。高职院校落伍的管理观念和单一的培训方式是制约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重要因素。

    (三)个人因素

    自我意识对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使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创新与自我提升,在自我实现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4]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对自身实践能力提升的足够重视,没有长期规划和短期发展目标。自我发展认识的偏差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职业发展。

四、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体系

    首先,重视岗前培训。培训前,学校应先了解青年教师的发展诉求,并根据发展需要设置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组织青年教师去企业、生产一线去参观,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消除初上讲台的恐惧感,快速适应教学工作。一方面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公开的评议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最后,拓宽培训平台,把校内培训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须定期选派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到社会生产、管理的一线去实践、锻炼,提高其业务能力。从长期来看,青年教师要想不断跟上企业的发展变化,还应主动与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企业的新业务、新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新发展等。[5]

    (二)把握成长规律,制定成长规划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师岗位上大致要经过适应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年龄、经验、学历状况和业务能力上对青年教师进行动态培养,以便能满足每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高职院校应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学校应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组织青年教师的培养事宜,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帮助青年教师制定职业成长规划,按照青年教师的成长适应期、稳定期和成熟期的发展规律,按层次所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目标。另外,学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青教赛、多媒体课件比赛、说课比赛等竞赛活动中反复锻炼,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

    (三)重视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成长

    自我反思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首先,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青年教师应学习职业教育有关理论,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关要求。其次,确定职业理想。青年教师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明确努力目标,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为教学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学会自我反思。日本学者上寺久雄指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6]青年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经验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符合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

    (四)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是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学校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应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情况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实现各方面素质提升与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应从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出发,关心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的有机结合。突破以奖惩性为主的教师评价,实施面向青年教师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学校管理者对待青年教师应公平合理、奖罚分明,努力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欧用生.教师专业成长[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8:97.

[2]何世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66-67.

[3]郑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困惑及激励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4-77.

[4]李琼,卢健.唤醒与超越:职业院校教师成长新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72-76.

[5]熊红菊.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3-29.

[6](美)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编译.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