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实习前《弟子规》德行教育的践行与思考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道德缺失现象,侵蚀着原本纯洁的校园环境。受此影响,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取向、人生观,特别是在孝、悌、谨、信、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阐释了“弟子”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道德规范,是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宝。但纵观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忽略了《弟子规》教育这门“必修课”。开展《弟子规》教育能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通过研究,解析高职院校开展《弟子规》思想教育的效能。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课题组选取了实验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课题组设计了课堂教授、观看视频和学生自修三种《弟子规》教育模式,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
分别对应高护专业三个实验班即A、B、C班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并根据学习前后发生的变化对比分析思想教育效能。
首先面向三个实验班进行了学习前的期初学生问卷调查,之后,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了课堂讲授、观看视频和学生自修三种教育模式的研究任务。一个学期《弟子规》学习结束后,寒假期间和寒假后分别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和期末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和期末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共同涵盖期初学生问卷调查内容。通过课题组对问卷发放、收集、信息整合,解析开展《弟子规》教育的效能。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
问卷设计了24个选择题,其中,第1-5属于《弟子规》“总叙”部分,第6-11属于“入则孝”部分,第12-15属于“出则悌”部分,第16-22属于“谨而信”部分,第23-24属于“泛爱众”部分。
由于在学期初,三个实验班的同学都未曾进行过《弟子规》课程的学习,因此,学期初的统计比例为三个实验班的平均值。家长问卷统计比例也取三个实验班家长选项的平均值。具体的问卷结果统计见表1。
表1:学习《弟子规》实验班及家长问卷调查情况统计
期末比例(%) 问卷调查内容(a肯定;b否定) 选择(a) 期初比例(%) A班 B班 C班 家长 |
1.你以前学过《弟子规》吗 学过 34 2.你知道《弟子规》讲的什么吗 知道 26 98 97 78 3.你赞成学校进行《弟子规》教育吗 赞成 58 82 90 86 95 4.你喜欢学习《弟子规》吗 喜欢 50 77 91 81 5.《弟子规》教育对你(学生)有帮助吗 有 84 95 96 98 96 6.在校你(学生)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吗 经常 80 91 7.你(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知道 78 91 93 89 93 8.在家中你(学生)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 经常 73 83 9.父母呼喊你(学生)时是否立即答应 是 83 90 10.父母批评你时是否聆听并接受 是 75 84 11.在家吃饭你(学生)经常给父母盛饭、夹菜吗 经常 43 70 12.你认为你所在的班级是否和睦 和睦 83 90 90 91 13.你和班级内同学的关系 较好 84 97 98 96 14.参加宴会上一道菜你(学生)是否让长者先吃 是 72 92 15.在公共场合遇到师长你(学生)是否主动打招呼 是 57 80 89 88 85 16.你(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吗 珍惜 71 89 93 91 86 17.你(学生)有清理房间、叠被子的习惯吗 有 81 96 18.你(学生)知道迎来送往的礼节和规矩吗 知道 52 79 86 87 83 19.你吃饭挑食吗 挑食 35 25 11 20 20.家长交代你(学生)办一件事,你会认真完成吗 会 80 93 21.你有过迟到、旷课现象吗 有 24 10 8 7 22.你有过考试作弊现象吗 有 26 2 0 0 23.仁厚待人是传统美德,你做到了吗 做到了 80 93 98 91 24. 给别人打电话先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你能做到吗 能 58 81 87 77 |
四、高职院校开展《弟子规》思想教育的效能
上述问卷统计显示,通过一个学期《弟子规》的学习,学生在孝、悌、谨、信、爱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高职院校开展《弟子规》思想教育效能凸显。
1、问卷结果解析透射出了开展《弟子规》思想教育的效能。
(1)对《弟子规》“总叙”问卷调查的解析。
期初问卷调查表明,高职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对《弟子规》并不熟悉,仅有34%的学生通过各种零散的途径接触过《弟子规》教育,仅有26%的学生知道《弟子规》的主要内容。说明高职院校非常有必要增补《弟子规》这门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同时,学生对开展《弟子规》教育有所期待,58%的调查学生赞成进行《弟子规》教育,50%的学生喜欢学习《弟子规》,而且高达84%的学生认为学习《弟子规》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等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些为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个学期的《弟子规》学习教育,更加验证了高职院校开展《弟子规》教育的必要性。从期末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弟子规》内容的了解由26%增加到三个实验班平均91%,赞成《弟子规》教育和喜欢学习《弟子规》的学生也大幅度增加,分别由58%和50%增加到平均86%和83%,特别是95%的学生家长赞成学校对学生进行《弟子规》教育,96%的家长对学校通过开展《弟子规》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抱有极高期待。
(2)对《弟子规》“入则孝”问卷调查的解析。
“入则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6-11个选项围绕给父母打电话、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盛饭夹菜、父母批评和呼喊自己时的表现以及是否关注父母的生日等,考察学生是否关心和孝顺父母。
期初问卷调查表明,超过7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会主动承担家务、关心父母,这样的调查成果让我们感到欣慰。“孝”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铭刻在当代学生的心中。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从期末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孝”的理解有所加深,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6-11题选择a选项的比例较期初都有较大增长,尤其是“在家吃饭你(学生)经常给父母盛饭、夹菜吗”这一选项,从期初的43%增加到了期末的70%,足以看出《弟子规》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对《弟子规》“出则悌”问卷调查的解析。
“出则悌”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师长,尊重他人。
学期之初,83%的同学认为自己班级比较和睦,学期末的调查中,三个实验班级都有90%左右的同学认为班级和睦,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比例也从平均84%上升到96%-98%,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弟子规》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仅对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后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为善有重要帮助,对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对《弟子规》“谨而信”问卷调查的解析。
“谨而信”对学生进行严谨和诚信教育。由于社会诚信危机的波及,少数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经济领域、虚拟网络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形象,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1因此,对学生开展“谨而信”的教育十分重要。
从表1的16-22题期初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存在着挑食、懒惰、缺少礼节的问题。这也凸显了开展“谨而信”教育的必要性。不诚信行为在学校如果不得到及时的纠正与批评,今后学生走向社会后将愈演愈烈,不断被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利己主义思想所侵蚀,危害社会;而在学校中形成的懒惰、失礼等坏习惯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国素来被称作“礼仪之邦”,必要的迎来送往的礼节,需要当今学生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一个学期《弟子规》的学习,迎来送往的礼节在学生中的知晓率,由52%上升到平均84%,挑食现象明显减少,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现象大幅减少,两个实验班实现了零作弊。这些变化表明,通过学习《弟子规》,同学们在谨言慎行、诚实做人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5)对《弟子规》“泛爱众”问卷调查的解析
“泛爱众“教育学生拥有爱心。关爱他人体现在许多方面,问卷中着重选取了两个方面:一是仁厚待人,二是换位思考的尊重。通过打电话时会不会先询问对方是否方便这一细节,折射出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仁厚待人的选择率由学期初的80%上升到期末的平均94%,给别人打电话先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这一细节的选择率更是上升了超过24个百分点。从这一细节中,体现出学生开始关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意识的树立。
2、《弟子规》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予以合理解答。
面对现今部分学生缺乏“爱老孝亲”的美德、价值取向倾向个人主义等道德滑坡现象,《弟子规》中“首孝悌”思想将对学生起到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若以“孝”为先,不论家庭条件如何,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都会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学生若以“悌”为先,对他人心怀恭敬之心,学会换位思考,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就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我们的社会将会重拾集体主义观念。
面对诚信意识缺乏的现象,《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的思想,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在高职院校传播《弟子规》中“诚信为本,慎独自律”的思想,使得诚信在学生的心中处于神圣的位置,在面临关于切身利益选择时,不会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时刻以诚信为本,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3、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沉积无数瑰宝。几年前掀起的“国学热”促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回到传统经典中去寻找智慧。教育作为传播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着重要意义。中华文化要发展、要传承、要创新,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这条主线。
我国建国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生德育片面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排斥在外。甚至一段时期内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来强烈批判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人为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因此造成建国后的几十年中,中国传统文化被排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之外,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权威地位逐步丧失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文化的作用逐渐被重视。高职学校学生在成长中同样需要传统经典的教育,《弟子规》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经典之作,适合高职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不仅仅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弘扬,也可以使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断践行和传播传统美德,提高劳动力的道德素质,促进文化传承。
4、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的承接。
《弟子规》中的思想对于完善人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于生命价值观念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普遍存在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构建和谐社会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弟子规》中思想的现代意义,使其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承接。3
参考文献
[1]李婕.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2.
[2]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2008.
[3]杨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弟子规》的现代意义[D]. 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12.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