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与思考
县级广播电台作为全国广播网的一部分,也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不仅承担了中央电台以及省电台重要新闻时段的转播任务,同时作为一个地方媒体,也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较,又具有着成本相对低廉,而传播效果又比较好的一种传播工具。就新时期的社会大众需求来说,县级广播媒体,具备着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良好群众基础。然而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在这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得到发展,得到壮大,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呢?
依据自身特点,实现理性发展。县级广播电台与大台相比,存在天然的不足。在节目制作上,表现重大权威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但在快速展示和挖掘地方性信息的节目上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县乡等基层群众的活动,县级广播电台都会及时关注,对事件的详细进展做持续报道。广播在关注基层民生民情方面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县级电台作为新闻媒体的最基层,也正是处于最基层,也更便于深入群众,接触生活。所以说,“三贴近”是县级台生存和发展的最大优势,县级台不应盲目模仿大台,追求“高、大、全”而应脚踏实地从自身实际出发,扎根地方,放眼群众,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抓好新闻节目和地方性节目[1]。
开拓创新机制,树立竞争意识。广播在竞争激烈中如何找到自身的出路,如何能在艰难险阻中突出重围成为我们关注的重大课题。播广播的出路在于创新,这对于县级台尤为重要。没有创新能力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循规蹈矩不行、按部就班不行。广播节目的创新重在做好宣传和战役性报道,要把规定动作作深,把自选动作作精。作为县级台,不能安于现相对固定的状态,安于相对狭窄的办节目思路,要开阔思路,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对于内容、形式陈旧,勉强用来凑时间的节目,要坚决抛弃。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在节目的设置上,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作为对宣传阵地的广播电台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宣传,注重自我推销,通过自我宣传,加强与听众的沟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提高电台的知名度。这些都依赖与竞争意识的树立,不断开阔的创新机制。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广播电台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县级电台来说,如何使工作人员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关键的环节就是加强人员的素质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也许不少人认为学习就必须到高等院校、到更大媒体电台,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的学习,向实践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捷径。每位从业人员都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周笔记。可以说促使员工在业务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以主持人而言,主持人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节目质量好坏的关键,平庸的主持人必然导致节目的平淡。如果主持人在念稿的同时能够自由发挥,或是加上幽默诙谐的段子,势必会提升节目效果。这与现在提倡的“采”、“编”、“播”合一相差甚远。若想如此,工作人员的素质就尤为重要,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的积累,所以电台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在职人员不断提升,进而提升电台的节目档次与水准。作为县级广播媒体,时刻要注意及时给记者、编辑、主持人充电,提高他们的素质。要不定期的请播音、主持、文学、音乐等方面的专家对记者、编辑、主持人进行短期培训,这样对全面提高素质都大有益处。
打造特色栏目,树立品牌意识。特色栏目是市级广播电台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相关国内外听众调查资料表明,大量听众长期收听某一品牌栏目,并不是为了收听那条具体的新闻报道,而是基于名牌节目长期以来给听众造成的印象。[2]听众受到名牌节目的长久影响,便会对节目的可靠性和从节目中获取的信息的可能性抱有期待和信任。县区新闻的受众群体绝大多数是农民,所以节目的定位也必须立足于农民,要能够体现农民所关心的内容。要考虑本地的经济发展、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开办一些适合本地听众口味,满足听众需要的栏目。听众关心的不是你播的是什么,而是某个节目能带来什么,听众一旦喜欢上这个节目,这个节目的听众市场便会不断壮大,不断地好评使节目的品牌效果日益明显。对于这些富有特色的栏目,在播出时间上也要相对稳定。听众一般都有收听习惯,比如,一档特色栏目或者品牌栏目,听众的收听诉求是固定的,每天的播出时间段不能随便改变,否则,会导致大批的听众丢失。
坚持“听众为本”的报道理念。广播与视觉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受众的竞争。谁赢得更多的受众,谁就能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县级广播电台的覆盖网大部分是农村,也就是说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民。所以说在节目定位上要把服务农民作为第一要务,不仅要作好党的农村政策宣传,更要报道好农民关心的大事,传播好科技知识,要把农民的需求作为节目的主旋律。首先开办希望田野专栏,专业报道一些农村的新人新事,介绍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很受农民欢迎。其次就是发挥网络优势,加大节目的信息量,在县级台人员少的情况下,借助网络优势,加大节目的信息量,满足当今的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其三就是借助互联网,建起广播新闻网站,用互联网来弥补广播新闻不可存放、不可重复的弊端。进而提高广播从业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其四就是要抓住那些对广播有偏好、有需求、有可能收听人群。调动各种广播手段,以广播特有的和不可替代的传播方式,不断扩大有效听众的数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广播的收听效果。受众是整个广播活动的目标,如今中国媒介已经进入受众为主体的买方市场,受众信息的多元需求是节目定位的重要依据。所以,广播台也要努力扩宽受众参与渠道,使广播传播融入到人际传播之中。
扩宽渠道,广播传播实现全覆盖。人们都知道,县级电台的前身是广播站,有线广播的发展是广播电台传家本领,无论到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把这一点给丢了。广播发展初期是家家户户办广播,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是听着广播起床,听着广播上学,听着广播做饭。而今再提小喇叭入户显然有所过时,但是小城镇的发展,有线电视的普及,也给有线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市场需求的饱和,城镇和乡村消费潜力的增长,众多企业的眼光逐渐从城市市场转移到乡村市场,这给县区广播媒体也带来了盈利的可能性。有线电视的发展可以说给广播解决了信号传输问题,我们可以把有线广播引入街道、引入乡镇所在地,引入新型农村社区。广播“城镇一条街”的新形式,效果是很好的,乡镇居民不仅和县城居民一样享受到听广播的实惠,同时乡镇政府也可以借助广播一条街传达他们的政令,安排他们的工作。
多渠道增加广告收入。节目的质量和广告收入成正比.节目质量提高了,自然广告客户就会增加、广告价位就会提高[3]。电台需要开阔多种渠道增加广告收入,不能一味的停留在电视节目时间段的广告费上。可以通过为一些品牌企业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宣传从而获取收益。比如,通过正规媒体的宣传优势为商家举办营销活动、为本土企业进行品牌代言、特色节目招收冠名商、举办歌手大奖赛等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可以使电台的形象和影响力得到提升,进而增加电台的广告收入。
结 语
时代在飞速发展,媒介在激烈竞争,县级广播电台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通过精彩的节目、新颖的创意,调动广播的各种艺术手段,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和可听性。利用一切机会提高电台的信誉、知名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