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技巧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沟通成为主要的交流手段,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作为文化交流内容之一,彰显出了其重要性。科技社会带来种类繁多的新的媒体形态,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力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对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新媒体网络对文学翻译作品的影响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文学翻译网络批评。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介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的普及和开放性给人们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批评提供了便利,有读者还自发组织了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读者群,在网络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评价,一方面是由文学翻译作品引导而进行的专题讨论,这种评论是在翻译出版社等设立的专门评论区进行的,一方面保证了读者思想的充分表达,另一方面也对翻译作品的质量提高很有帮助;另一种文学作品翻译评论是针对作品的主题而展开的,当某部中西方文学翻译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反响之后,读者通过网络新媒体会自发形成作品交流群,进行网络讨论。各类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作品的译本与原本进行对比、翻译的风格和原则、翻译的策略技巧等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含语言、自我认识、文化等多个层面;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类似于“网上日记”的翻译作品评论形式,读者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开设个人网页,以“日志”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对翻译作品的真实看法与阅读感受,进而将个人的主页空间公开化,文学翻译作品的发行和销售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网络上一段评论文字《由karenin想起的》,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谈到翻译,目前面临着一个困境。因为一个译本只是译者对作品的解读,做到十分完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避免有感情因素的侵入。一个优秀的译者,应该有勇气保留作者原来的词汇而不是单纯追求词汇的丰富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读者不能评判的。因为大多数读者不可能接触到原文,而会简单地把译文词汇丰富的变化当作译者的成就。而这就给译者一种压力,使得他有时不能把握原则。”[1]这种对文学翻译作品的批评精神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翻译作品,对于作品翻译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
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交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这就是不同语言之间具有共性的基础,也是可译性的基础。[2]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是在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语言背景的基础之上,依照一定的理论技巧,对作品的语言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纽带,在原作品的指导下,以其承载的内涵为核心,进行不同国际文化交流。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技巧问题:
第一,新媒体下人们对中西文化价值差异的新定位。文学作品翻译,是使用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形式和另外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形式进行重新组合,这势必会涉及到两个国家的文化心理、审美品位、民族特色等,是多个学科跨民族文化的交流性活动。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展现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的过程。[3]它必须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创作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地区风俗民情的一个重要表现,那就要求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之前必须对中西方文学作品发生地的社会环境、文化因素、宗教信仰、风俗民情有一定的了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意识、价值观,对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认识日益多元化,要想将翻译工作做好,首要的策略就是不能受网络偏激言论的影响,要正确、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秉承“文化无国界”的文化理念,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展现原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国际交流。
第二,正确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文学作品当中的含意处理手法。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共性特点在于作品当中语言的含意性,翻译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含意的翻译,尤其是作品中隐性含意。翻译工作人员从作品的客观环境入手,对语言进行认知意境假设,能够采取直接翻译形式表达原作品内容的可以直接翻译,如遇有争议的含意可以为读者留下足够的推敲空间,这样既不至于出现翻译错误,同时也不会因为误译而歪曲了原作的作品内涵,导致翻译作品意义流变现象的发生。这种含意处理方法对于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作用。
第三,灵活多变运用多种翻译方法。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不仅仅要做到原文精神内涵的转述,更重要的是灵活地运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语言、文化的完美重组。翻译过程中,不能完全采取“对等性”作则,对原著标点、词汇进行逐字逐句直译,这样取得的翻译效果并不是最佳的。实际上翻译人员要根据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句子的结构形式等综合考虑采取直译还是意译,如何进行语言重组,将原文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并不意味着翻译人员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发挥,必须是遵循翻译原则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对中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新媒体时代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样对文学作品翻译产生影响,我们要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来提高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钧,高方.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5):217.
[2]胡晓梅.文学作品翻译的可译性及翻译技巧[J].新余学院学报,2013(10):102.
[3]郭黎娜.文化学视域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02):24.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