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论文
作者: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何沙敏来源:原创日期:2012-01-11人气:1003
1、美术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通过制定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美术教学大纲,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难度,承认美术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把美术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使其转化为美的“精神的力量”和启迪美的“生活的智慧”。
2、美术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健全和统整的人。例如,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一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和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谐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认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性,这对改进我们的美术教学是有指导意
义的,笔者作为评委曾经参加2006、2009湖北省第七、八两届黄鹤美育节优质课程比赛活动,看到许多美术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探索。如;一位老师的“图形创意应用”课程,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综合实践课程,她在美术课程中将图形创意与服装描绘、服装展示相结合,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美术学科领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通过这位老师条理清晰、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了让学生想听、想学的氛围。通过练一练的技法传授,让学生对丙稀颜料与水粉颜料进行比较,(前者不融于于水,后者融于水),通过对材料的掌握,认知颜料的性能以及手绘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有所获。同时这位老师展示自己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并让学生用丙稀颜料在自己准备好的牛仔裤上、7恤衫绘制图案,这种把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通过课堂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课堂总结,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堂美术课的意义,我认为是以全体学生获得为准则,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这种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探索人与自然、与他人合作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学习方法,是有益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我们说课程是围绕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
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有一个例子:《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17日报道了乌鲁木齐“坏孩子妈妈联盟”,这些妈妈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天性,自己编写教材,引导这些“坏孩子”……通过妈妈们的努力,发现这些坏孩子们变好了。开始,这些妈妈们也像学校教师那样认为自己的孩子无药可救,责骂、训斥孩子,而结果是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就越来越强,隔离就越大,对立情绪越来越明显。但这些妈妈们发现孩子们天性是善良的,因为她们发现20几个“坏孩子”在照顾一个流浪的孩子,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妈妈们,于是她们换一种方式来和孩子们交流并获得了成功。
一般“坏孩子”往往个性突出或突出的个性,显现出孩子天性的一面,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天性,真诚的对话、沟通,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我们应该审视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不仅仅是德育所关注的问题,同样,在美术学科,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关照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位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中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美术新课程中就强调了这一观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认为课程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经验,并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2、美术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健全和统整的人。例如,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一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和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谐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认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性,这对改进我们的美术教学是有指导意
义的,笔者作为评委曾经参加2006、2009湖北省第七、八两届黄鹤美育节优质课程比赛活动,看到许多美术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探索。如;一位老师的“图形创意应用”课程,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综合实践课程,她在美术课程中将图形创意与服装描绘、服装展示相结合,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美术学科领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通过这位老师条理清晰、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了让学生想听、想学的氛围。通过练一练的技法传授,让学生对丙稀颜料与水粉颜料进行比较,(前者不融于于水,后者融于水),通过对材料的掌握,认知颜料的性能以及手绘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有所获。同时这位老师展示自己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并让学生用丙稀颜料在自己准备好的牛仔裤上、7恤衫绘制图案,这种把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通过课堂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课堂总结,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堂美术课的意义,我认为是以全体学生获得为准则,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这种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探索人与自然、与他人合作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学习方法,是有益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我们说课程是围绕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
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有一个例子:《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17日报道了乌鲁木齐“坏孩子妈妈联盟”,这些妈妈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天性,自己编写教材,引导这些“坏孩子”……通过妈妈们的努力,发现这些坏孩子们变好了。开始,这些妈妈们也像学校教师那样认为自己的孩子无药可救,责骂、训斥孩子,而结果是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就越来越强,隔离就越大,对立情绪越来越明显。但这些妈妈们发现孩子们天性是善良的,因为她们发现20几个“坏孩子”在照顾一个流浪的孩子,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妈妈们,于是她们换一种方式来和孩子们交流并获得了成功。
一般“坏孩子”往往个性突出或突出的个性,显现出孩子天性的一面,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天性,真诚的对话、沟通,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我们应该审视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不仅仅是德育所关注的问题,同样,在美术学科,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关照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位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中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美术新课程中就强调了这一观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认为课程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经验,并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