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共性原则研究——音乐论文

作者:赵继红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日期:2015-06-13人气:1157

声乐教学是一项充斥着共性与个性的艺术教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规律下,根据正常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所展现出来的共同基本规律与特征。声乐演唱中共性教学原则是演唱与教学经验的基本总结与概况,同时也是进行演唱与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循的规律。不论哪一种演唱风格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演唱技巧与特点,每一种声乐的类型都存在着其特有的发生规律。然而不管是什么演唱风格或发声规律,其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共性问题[1]。

1.“真嗓”与“假嗓”的比例关系

声乐演唱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1)虽然演唱者的自身条件较高,但是在歌唱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声音与音色十分干涩,给听者一种苍白与紧绷的感觉,没有任何的内心情感表达;2)演唱者不论在演唱什么音区时都盲目的进行头腔共鸣,使得演唱的高音区声音过度尖锐、刺耳;3)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认为声音越加空灵越好,导致在演唱过程中刻意躲避声带,使得声音没有着力点,没有任何光彩可言;4)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发声的问题不稳定,喉头始终处于移动的状态,使得在演唱过程中音区不够一致,常常在中低音是一个银色,而在高音区音色又进行了转变[2]。

出现上述情况的本质原因就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做到掌握好“真嗓”与“假嗓”的比例关系,要么就是“全真”要么就是“全假”,所谓“全真”和“全假”就是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所使用的“真嗓”成分比例的高低。“全真”所使用的“真嗓”比例较高,在演唱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口腔与胸腔的共鸣,没有灵活运用到头腔的共鸣;而“全假”就是所使用的“假嗓”的比例过高,在演唱过程中过度使用头腔共鸣,没有注意使用口腔与胸腔的共鸣、演唱者如果没有正确掌握“真嗓”与“假嗓”之间的比例的根本原则就是演唱者的人体共鸣腔体无法协调运作,灵活配合使用,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声音就达不到全身共振的目的,难以获得饱满圆润的声音。

要让演唱者的三大共鸣腔能够和谐作用作为主要的关键就是其在演唱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的音区不同来进行灵活的调整与控制。例如在演唱低音的时候,主要运用胸腔共鸣,其次是口腔与头腔;在演唱中银的时候,要以口腔共鸣为主,其次是头腔与胸腔,并且三大共鸣腔的运用应该尽可能的线条;而在演唱高音区的时候演唱则要尽量使用头腔,其次是口腔与胸腔。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还要准确的控制共鸣腔体所使用的比例与分量,实现“开放性演唱”。“开放性演唱”就是指演唱者的上、中、下三个共鸣腔体之间没有阻碍,可以自由的协调控制,从而真正形成畅通无阻的通道。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牙关与喉咙的使用,要始终保证其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科学的共鸣方法来灵活变动,实现“真嗓”与“假嗓”之间的比例协调与灵活转换,从而演唱出明亮动听的音色[3]。

2.气息的调整与使用

在声乐领域呼吸与唱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声乐学家曾经说过,谁懂得呼吸,谁懂懂得唱歌。可以看出呼吸在演唱过程中呼吸的重要性。在演唱过程中所使用呼吸的方式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用气的均匀。而气息的运用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因此在强调均匀的呼吸就应该从呼到息的全过程来分析。要做到均匀的呼吸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吸得少。所谓吸得少,就是吸气不要过量,要在吸的时候比较舒服,足够使用就是。如果吸气吸多了反而会成为累赘。吸气就应该要像说话一样,轻松、舒服、流畅、自然;2)吸到位;所谓吸到位就是指演唱者在演唱过中吸气要吸到恰当、关键的部位[4]。在歌唱的时候进行的吸气与平时生活中的吸气是不同的。在歌唱过程中如果吸气吸的过深,那么在换气的时候就会有阻碍。如果吸气吸的太浅,又有可能会提起。因此在吸气过程中药选择一个舒适、平缓的位置。通常来说,吸气都是要求吸到后背与后腰,这个位置相对舒适、平缓,更加利用气息的运用;

    用的巧;用的巧主要就是指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巧妙的使用气息。目前主流的用气方式很多,例如向下压气或者是在采取下蹲姿势小腹时的感觉。其实在用气的时候要秉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用力量。在用气时要使用下叹气,也就是依靠气息自身的力量来进行下落过程,不能给予其任何外界的力量。吸气的过程类似于生活中走路的形式,在走路上的时候吸气就类似于抬脚,而用气则就是落脚。在吸气过程中要感觉是将一个物体吸上来,而放下的时候要注意将这个物体平稳安置。气息的使用要真正的体现在灵活巧妙上就是要始终保持均匀的呼吸状态。在演唱过程中每个音的气息都要保持均匀一致。第一个起音时运用了多少气,则整个演唱过程所使用的气都应该一致。尤其是在低音转向高音区域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保持气息的平缓与稳定。要控制气息的均匀是十分简单的,只需要在演唱的时候用思维与控制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直接的对生理部位进行变动;4)换的好。换的好就是在换气的时候演唱者能够放松自己的身体,吸收外界新鲜的空气,换气过程轻松自在。演唱者能否轻松的实现换气主要就是看其吸气与用气的方式是否正确。尤其是用气的方式,如果在演唱中使用向下压气的方式则必然会导致换气有阻碍,这是由于在向下压气的过程中身体会产生过剩的力量,而在换气的时候肌肉依然保持紧张的状态,因此也无法自然的吸气用气。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气息是十分关键的基础,均匀的用气方式在气息的使用过程中十分重要。只有演唱者能够保持均匀的气息才能够给声乐演唱中的其他方面提供可能性。因此均匀的气息是声乐演唱过程中基本的原则之一,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

3.平衡的音量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过大的音量,而是要选择音量始终,高音区、低音区能够实现音量平衡的声音,更加忌讳出现音量时大时小的情况。在声乐的初期学习过程中是要构建一个整体和谐的歌唱状态,给高音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中音区的音量过大,那么则无法再向高音区进行过度。因此演唱者要保持大小合适的音量,现将中音区能够演唱的舒适、自然,进而向高音区进行过度。要获得平缓音量的方式主要就是要从中低音区开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着唱,用说话的方式唱出来进而引导声音,用日常生活的自然的方式来引出自然的音量,这样就可以构建音量平衡的中低音区。如果演唱者在中低音区的银联过大,则会产生多余的力量,造成挤卡,就会导致气息、声带与共鸣腔难以协调的运用,同时也会导致演唱者在中音区无法实现舒适、自然的演唱状态,进而给高音区的演唱失败埋下伏笔。教师要要求学生在中低音区的时候要运用均匀的气息,然后再关注音量的平缓,这样的话就相对自然连贯。另外,在演唱高音区的过程中要强调切忌大喊大叫,声乐要始终保持稳定平衡的状态。

4.结束语

声乐演唱艺术是一门需要长时间坚持与练习的艺术。在进行声乐艺术的教学的过程中需遵循基本规律,贯彻于演唱与教学中,进而给演唱者的演唱过程提供指导。

【参加文献】

[1]孙伟.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颖.融合与实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2):124-128.

[3]智艳.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4):110-113 .

[4]陈妹.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具体策略[J].艺海,2012(12):174.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dx/8814.html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