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工业文化观与创作
现实中的时代剧变往往会催生文学潮流上的新变,在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维多利时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促使了批判现实主义在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文坛主流。英国著名作家,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所生活的时代便既是文学上发生转变,现实生活中又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如火如荼的工业化的时代。在人类实现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中,无论是个体抑或集体,都会产生与积累出包括物质、制度乃至精神上的成果,这些成果统称为工业文化,而对于工业文化的看法则称为工业文化观。作为一个英国人,狄更斯要远比几乎同时期美国的霍桑、惠特曼等作家要能更加真切地感悟到工业文化的正反两面。特殊的环境以及对环境中人的命运的思考使得狄更斯形成了其特有的工业文化观,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了自己的写作中,从他著名的作品《艰难时世》(Hard Times,1854)、《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中无不可看到这种工业文化观的流露。对于狄更斯的工业文化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他的创作。
一、狄更斯的工业文化观
1. 工业化在社会层面的影响
狄更斯虽然以作家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但他早年是以创办报刊为自己的主业的,这也使得他对于社会现象十分敏感。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解体,以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们面对中产阶级的崛起逐步衰落,而另一方面,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苦人民却要接受贵族或中产阶级的剥削(或是继续耕种或是失地后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除了少数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到新兴阶层以外,如《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1840-1841)中的奎尔普,他就很快地把握住了机会,靠投机取巧发家致富:“他经收河滨上整个地区里污秽的大街小巷的租金,贷款给商船上的水手和小职员,参加航使东印度的商轮高级船员的投机生意,在河对岸的萨瑞区有一片多鼠的荒地,取名为‘奎尔普码头’,在奎尔普码头,他的身份是拆卖旧船商。”大部分的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狄更斯发现,工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幸福和解放,这使他不由得开始质疑工业文化的正确与否。在狄更斯着手写作《艰难时世》之时,他本人也因为社会的动荡与阶级矛盾的尖锐处在“艰难时世”之中。1838年,英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英国的工人阶级以罢工、游行、成立政党等方式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这一场运动持续时间十分长,由于工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普莱斯顿、曼彻斯特等地的工人依然在举行罢工运动,英国社会十分混乱。这样的社会现实导致了狄更斯注入了大量心血创办的刊物《家常话》一时之间乏人问津,为了避免停刊的命运,狄更斯选择了小说创作,而小说的来源便是造成这一切困境的工业化的种种弊端。
2. 工业化在自然层面的影响
狄更斯一生生活过许多地方,而伦敦无疑以它当时特有的“雾都”景色给狄更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荒凉山庄》(Bleak House,1852)中,狄更斯就曾写道:“大雾弥漫——大雾遮盖了流淌于一排排轮船和肮脏的大城市的污染水源之间的泰晤士河。大雾笼罩着埃塞克斯郡的沼泽地和肯特郡高地。大雾爬进了运煤小帆船的厨房,扑向外面的船工,逗留在大船的帆装上,随后降落在驳船和小船的舷窗上。大雾钻进了格林威治那些领取养老金者的眼睛与喉咙——桥上的过路人透过桥栏看到了下面的云雾,他们笼罩在大雾之中。”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无论是城市规模抑或是近代化程度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城市之一。然而工业的发展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除了空气中的雾霾以外,还有被污染的河流,整个泰晤士河到处流淌着污物,河岸与城里的街道中垃圾堆积如山。高位者视而不见,而这些都直接危及了最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这无疑也是狄更斯所不能接受的。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的畸形发展造就了环境的破坏后,恶劣的环境又成为了不法分子藏污纳垢的地方,他们无疑是社会的隐患。
二、狄更斯的工业文化观在作品中的体现
1.对资本家的批判
例如在《艰难时世》中,故事发生在一个狄更斯虚构的焦煤镇上,煤炭作为工业的主要动力,以它来命名这个故事地点显然也是在强调工业化的背景。在焦煤镇上,常年在空气中漂浮的烟尘几乎令人窒息。而真正的有钱人是不会把家安在这个龌蹉不堪的地方的。在焦煤镇上最有权势的人属于垄断了工业、金融业的纺织厂主、银行家、国会议员庞德贝,他最喜欢吹嘘自己是靠勤劳而白手起家的,对于劳资纠纷,他无视工人恶劣的生存状况,认为是工人们想不通过努力就过上和自己一样的奢侈生活导致的。与庞德贝一样有钱有势的还有做五金批发生意起家的葛莱恩,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不顾自己女儿露易莎的幸福,强迫青春年少的她嫁给了年老的庞德贝。有钱人掌控着焦煤镇上的教育,但是葛莱恩连自己的儿子汤姆都没有教育好,汤姆偷了庞德贝的钱逃之夭夭。可以说葛莱恩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儿女。
2.对无产阶级的同情
在狄更斯的时代,无产阶级无疑处在社会的底层,是工业化时代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最直接承受者。对于狄更斯这一个崇尚人道主义的作家来说,尽管他并没有受到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也自然会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于无产阶级的道德关怀。例如在《荒凉山庄》中,工人住的地方极其破旧,房间里到处摆满了桶,以便在下雨天时能接住从屋顶漏下来的雨水。在《小杜丽》(Little Dorrit,1855-1857)中,穷人家的小孩只能如成群结队的老鼠一般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而此时的有钱人正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美好的品格往往正体现在穷人的身上,如在《远大前程》中,皮普本人经历了从无产到有产再回归无产的经历,而他的姐夫乔一直安贫乐道,在穷困的生活中保持了善良的天性,从来没有为工业城市中的浮华所玷污。
三、狄更斯的工业文化观评析
从狄更斯作品中工业文化观的流露中不难看出,狄更斯对于社会现状怀有强烈的不满的,这也是他写作的灵感和动机所在。狄更斯没有在其作品中展示工业革命的硕果,更没有为大英帝国的国力昌盛大唱赞歌。这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产阶级的势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而当时的英国尚未找到一条释放危机,调整财富和福利的方式,自然让人只能感觉到更为深重的社会危机正在酝酿,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世界爆发的战争也印证了人们的担心。
对此,狄更斯在“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的二元对立中无疑更为倾向后者。例如在《老古玩店》中,他就安排主人公吐伦特和孙女小耐儿离开了伦敦。狄更斯对于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回淳朴的人性的向往也是不无道理的,这至今仍然是人们身处喧嚣闹市中的一种精神追求。然而这也是不现实的。工业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其中的环境破坏与贫富差异也是人类在探索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当狄更斯将回归自然看成是拯救社会的方式这本身无疑是一种“向后看”的退步历史观,就像身心俱疲的小耐儿在离开伦敦后很快也因病去世了一样,逃避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是人类的出路。回归自然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提出来的一种理念,在文学上这种理念在霍桑、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得到了发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尽管狄更斯是一位公认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仍然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狄更斯对于人人平等,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也是英国后来选取的道路。
可以说,尽管狄更斯的工业文化观仍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它又是超前的,它所孕育出来的文学作品到今日还散发着巨大的魅力。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成就了狄更斯,也可以说狄更斯用文字表现他对人性的关注和人类发展道路的探索,这些文字也成就了一个时代。狄更斯凭借着天才与勤奋创作出来的一部部小说的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被挖掘的空间,而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没有过时,从这方面来看,狄更斯称得上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文化巨人。
参考文献:
[1] 狄更斯著,许君远译:《老古玩店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36一37页。
[2] 狄更斯著,黄邦杰、陈少衡、张自谋译:《荒凉山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3] 王红.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 傅晓燕,何云波.现代工业废墟——狄更斯笔下的城市景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7+91.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