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茨小说的叙事策略和语言风格探析
理查德·耶茨(1926----1992)美国小说家,被认为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同时也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代言人。但他也是一位被文学史长期不公正对待的作家,甚至被文学史遗忘。无论怎样,耶茨的确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优秀作家之一。1961年他发表了处女座小说《革命之路》便大获成功,与《第22条军规》和《爱看电影的人》共同获得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也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被称为“纽约的《都柏林的人》”,除了以上,耶茨的作品还有《扰乱和平》、《复活节游行》、《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耶茨的作品多次受到《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的好评,并且耶茨的写作风格也直接影响了雷蒙德.卡佛、安德烈.杜波依等文学大家。耶茨更被美国黑色幽默大师科尔特·冯古内特称为:“我们这一代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耶茨用自己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二战之后美国社会的真实场景以及人们的精神状况,他的作品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同样也够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并带来心灵上的审美愉悦。目前学界对耶茨作品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小说《革命之路》与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之间,并没有对耶茨的作品进行整体上的研究。本文就将对耶茨小说的叙事风格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一、现实简约主义的运用
耶茨作品在创作方法上都属于现实主义,他用他真实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战后美国真实社会生活,他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的呈现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从这些真实的情节与场面中,我们也同时体会到了耶茨的思想倾向和内心情感。
首先,耶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首先体现在小说的背景上。二战结束后美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成为世界的霸主,并且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一幅幅目不忍视的残酷画面,资本家们运用自己的资本与权势将大量的资本收入自己囊中,而普通的市民并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任何成果,他们依然需要为了生活而继续辛苦的打拼,并且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普通人不仅在物质上忍受着贫瘠,在精神上同样也面临困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耶茨将自己的小说对准了他们,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处于困顿的普通人,如《南瓜灯博士》中的学生文森特、《自讨苦吃》中的职员沃尔特、《与鲨鱼搏斗》中的索贝尔等。耶茨就是在这种真实的背景中展示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状况,同时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觉得更真实的体验着作品,这种真实的叙事方式可以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而使读者更加真实明了的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其次,耶茨的作品除了现实主义的运用,耶茨还运用了简约主义,那么什么是简约主义呢?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并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艺术、设计等诸多领域。与传统表现形式上的文学写作活动不同,简约主义更注重表述语言的精简和内容主旨的突出。在耶茨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方法的运用。例如小说集《十一种孤独》,这部小说集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耶茨用自己质朴真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耶茨并没有给他们安排什么复杂多变的情节,也没有什么精美华丽的语言,耶茨仅仅是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了洞察力加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使得其作品获得了真实性,所以在这部小说集中我们看到了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遭遇的普通人。耶茨抛弃了华美的修辞语言以及曲折的情节,就是用了一种最真实的笔调进行描写,所以我们更能体会他们的不安内心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无所适从。耶茨这种简约主义甚至都不对人物进行外貌等描写,只是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但是还是让我们直接的体会了他们的生存状况了心理状况,这不得不是其写作的高明之处。
二、多样化的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可以被视作一种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故事或叙事的顺序和风格被展现给读者、听众或者观察者。一个作家在完成一部作品的叙事结构时会涉及多种因素,并且不同作家会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来表表明自己的观点与立场。
首先,耶茨小说的叙事模式比较单一,并没有向其他作家多样化的叙事结构,耶茨多数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但就是这样的叙事模式依然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其强大的写作能力。《十一种孤独》中的故事都是相互平行发展的,互不干涉,互不打扰,独立形成一个故事,也许有的读者喜欢嵌套式的结构小说,使每个小说多多少少都有些联系,这样的的确可以使得小说具有一种较为宏大的风格,但是同也缺少了些多元化的色彩。这种互不干涉的叙事模式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等,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意图。耶茨在复杂的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种人物-----孤独者,这样叙事模式让我们更加直观近距离的理解了这种人物形象,较之多样化的模式可以更容易轻松的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与思想内涵。
其次,叙事结构中包含了叙述视角,叙述时间等,这些在小说中的运用都会让小说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耶茨的小说在叙事时间上采用的同样是传统的模式,就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推进,这种时间模式虽然不新奇,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对文本有着整体时间上的把握,进而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了解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这种渐进性可以可以让读者更好的把握文本,在文本的整体把握中审视文本本身。在叙述视角上,耶茨较多的使用了内视角,这种视角的叙述会自然而然的带给我们一种真实感与亲切感,耶茨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孤独者”的形象,作者的目的就把这种形象推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进而让我们在他们的形象中了解到他们精神和生活上的双重困顿,让我们真实的了解战后美国社会。耶茨没有采用全知视角,他只是以一个真实讲述人的身份向我们讲述着真实的故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与夸张取宠,就是在真实与冷静之间向我们传递真实的社会现实,展示真实的现实而已。
三、冷峻细腻的语言风格
不同的作家拥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影响作家语言风格形成的因素跟多,如作家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人气质等。一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直接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取向以及作品思想主题的表达,同时也影响着读者对这品的理解方式与情感上的共鸣。
首先,在耶茨许多的作品中,我们似乎看不到他的存在,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内敛冷峻的,他总是向我们叙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耶茨总是作为一个第三者,并不参与到小说之中。例如小说《南瓜灯博士》,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新转校生文森特的故事,文森特对新的学习环境感到陌生,他努力地去适应这个尴尬陌生的环境,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在文森特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他的老师普莱斯小姐,这位老师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帮助文森特,但是她的这种关怀进一步使得文森特走向孤独和尴尬的境地,普莱斯小姐只是做着她理想中的工作,她以一种高姿态出现在文森特面前,她并不是从内心深处真的想要帮助这个孩子,那我们就可想而知文森特的结局。耶茨对普莱斯小姐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并没有进行任何评价,他始终处于局外人的立场来看待这一切,文森特对普莱斯小姐的厌恶耶茨也没有采用激烈的语言进行形容,同样采取了冷峻简单的陈述,他仅仅是向我们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文森特与普莱斯小姐之间的事实,并不做过多的评价,让我们在这种冷峻简单中直接体会小说的思想。
其次,耶茨小说的语言虽然都是较为冷峻简单的,但在冷峻中却包含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其实,耶茨的每部小说都有非常精彩的心理描写,作者笔下孤独者形象就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透过这些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孤独者复杂凄凉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他们在孤独与痛苦,希望与失望之中不断地拼命挣扎,这是因为这样的描写,即使我们与小说中的任务并没有相同的经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与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耶茨用他独特的叙事策略与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示他眼中战后的美国社会与社会中的普通人,他总是用他那种简洁冷峻真实的笔触去描绘其心中的文学命题,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去戳破那些表面的繁荣与浮华,让我们真实的走入芸芸众生之中,体会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这种对生活真实敏锐的理解,才使得耶茨的作品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柳东林.论海明威创作对“迷惘”情绪的超越[J].东北师大学报,2003(6):27-30.
[2] 张玉东.理查德·耶茨的孤独文学浅析[J].芒种,2013(24):149-150.
[3] 姜虹.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中简约主义的伤感情怀[J].青年文学家,2013(33):63.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