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视角解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纵观世界文学发展史,小说作为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对人的生存和体验的表达和解说。而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传世经典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小说人物所表现出的自私、傲慢、偏见、庸俗、虚伪以及趋炎附势等人性的弱点进行不遗余力的揶揄和鞭挞,以及细腻传神的勾勒出各种人物出于自卑而追求卓越感来进行深层的心灵补偿,从而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意蕴进行深层的揭示。作者精心打造出充满自卑心理的小说人物来洞悉现实社会的人性闪光点。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对这部传世巨著的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的二小姐,也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在小说中所塑造出的形象是外貌美丽、举止大方得体且机智诙谐、还有些叛逆心理的现代女性。对于这样一位秀外慧中的理想新女性,通过在四邻间的有口皆碑和社交场合的广受欢迎,使其看上去毫无自卑感可言,然而,透过小说中的细微之处来分析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不难看出伊丽莎白的内心涌动着一股自卑的暗流。由于小说所塑造出的班纳特夫人,也就是伊丽莎白母亲的形象表现是缺乏智慧、时常流连于衣帽店、逢人就打听、一生都在忙于嫁女儿,使得伊丽莎白时常感到无奈;同时,小说塑造的吉蒂和丽迪雅的形象是轻佻无知和爱慕虚荣的女孩,而且习惯与男子卖弄风情。对于这样粗俗不堪的母亲和妹妹,使得具有强烈自尊心的伊丽莎白难免不为之羞愧,并认为这是极大地耻辱,认为无论走到哪儿,别人都会指责她们,而且时常为有这样的姐妹感到丢脸,这使得伊丽莎白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自卑,而且对于自己家的近亲,都是些阔人们所瞧不起的“下贱亲戚”,因而基本上都不体面且无法依仗,从而大大减少了她所希望嫁给有地位的男人的机会;不仅如此,聪颖的伊丽莎白心中深知家中的经济情况,对于自己缺少丰厚的嫁妆,使得自己的未来根本没有有力保障,因而很难攀上称心如意的婚事,这些都造成了她心理上的自卑和矛盾,通过小说对其言行举止的描绘,从而不断暴露出她的自卑心理和对所处环境的无奈。因此,从心理学视角上看,伊丽莎白存在着自卑、困顿和无奈的心理特点,从而使得她在母亲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冒雨去看望自己的姐姐的叛逆行为。
其次,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男主人公达西先生的性格特点。作为拥有诺大产业彭伯里庄园的主人,达西先生赢得了众人的关注。通过小说对达西先生的形象描述,使得具有身材魁梧、举止高贵且眉清目秀的达西先生获得众多女宾的爱慕,因此,达西先生是小说所塑造出的众望所归的绅士,透过作者出神入化的笔触,我们可以窥视到这位有资格骄傲的达西先生,内心深处也存在着与众不同的自卑感。这就是小说所描绘的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的第一次求婚,由于其所用的方式不当,伤害了女方的感情而碰壁,并被意中人言辞数落,这使得傲慢的达西先生产生了自卑,同时,达西先生在受自卑心理作祟的情况下,表现的不敢追求真爱,在爱情面前畏手畏脚。作者以细致入微的对人物内心描写,高度真实的把握住了达西先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从心理学视角看,达西先生的自卑心理使得小说情节在后来所塑造出的达西先生,表现出“见到伊丽莎白就害臊、沉默寡言、时常对着地面发呆”等性格特点。
最后,从自卑感的积极补偿视角来解读人物。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克服内心深处的弱点,并超越生命障碍的积极补偿典型人物的描述:由于家庭和财产因素使得伊丽莎白有着一定的自卑感,然而,它并未放任自流,怨天尤人,反而始终从内心对家人和朋友都爱护有加,并勇敢的与现实相抗衡;伊丽莎白没有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对一向与自己亲近的姐姐和好友不理不睬,反而处处维护、从满关爱;虽然母亲与妹妹们不尽如人意,但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因其实自己感到自卑而表现的不闻不问,依然手足情深,并苦口婆心的加以规劝和引导。对于与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的交往中,不仅不卑不亢、应答自如,而且保持了人格的完整和脱俗气质的展现;而且伊丽莎白并没有屈从于世俗的物质利益,而棘手柯林斯先生施恩式的求婚;虽然在婚姻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对于达西先生贸然的求婚敢于当面抗衡。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伊丽莎白所塑造出的人性的闪光点都是源于自身的自卑感得到了积极的补偿。《傲慢与偏见》的小说情节中还体现出自卑与补偿必须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小说中的达西先生在求爱被拒绝后使其自尊受挫,一度在真爱面前表现出犹豫和退缩,然而,达西作为心胸开阔、不计前嫌的男子汉,他并没有在爱情受挫后无法自拔,反而表现出对爱情的坚定追求和对意中人的不断付出,并对意中人的感性生活力图排除万难,并写信向伊丽莎白解释对方对自己的误解,从而消除意中人对自己的成见;同时,面对意中人的拒婚,他改变了自己傲慢、不可一世的作风,对伊丽莎白及其家人以礼相待,使其最终赢得意中人的好感;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对自卑感的补偿使建立在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他们都表现出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来改变环境。最后的结局是他俩成功地克服各自存在的傲慢和偏见,
小说最后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成为幸福的一对,这仍然是种典型的情景反讽,即实际发生的事情超乎预料与想象:虽然伊丽莎白起初出自于个人的偏见加上意气用事拒绝了达西,但最终她还是嫁给了有财富有地位的单身达西。金钱和地位仍是这桩婚姻的基础。同时,在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合的整个过程中,反讽场景随处可见。彬格莱小姐为了讨好达西,对根本不喜欢的阅读假装很有兴致,在达西面前捧着书本哈欠连天,却还说阅读是最令人愉悦的消遣方式。另一个典型的反讽人物就是咖苔琳夫人,奥斯汀特意安排了咖苔琳夫人亲自到班府找伊丽莎白,要她澄清和达西订婚的谣传。咖苔琳夫人此行的目的是阻止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合,结果反倒在两人之间传递了爱的信息,坚定了两人结合的愿望。可见,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把她的反讽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奥斯丁对四桩婚姻和那个时代下具有典型特征的一些人物、事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讽,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恋爱婚姻不仅与财产和地位相关联,更应建立在感情和理智的基础之上。奥斯汀曾把自己的创作比作“在二寸象牙上进行精心雕凿”,因为她所写的小说都是小题材,描写的尽是乡间村庄里三、四户人家的家务事。《傲慢与偏见》也就涉及了几户体面人家间的交往,平凡而琐碎,没有慷慨激昂的抒情,也无惊心动魄的场面,却深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奥斯汀通过对小说的四起婚姻和几个人物反讽式地雕凿,出乎意料般全面兑现了卷首那条“真理”,小说的艺术魅力在读者面前一览无余。这就是《傲慢与偏见》经久不衰,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学习借鉴的一个原因吧。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