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地海巫师》中的老庄哲学

作者:肖达娜来源:《芒种》日期:2015-08-07人气:2436

《地海巫师》(A Wizard of Earthsea,1968),《地海古墓》(Tombs of Atuan,1971),《地海彼岸》(The Farthest Shore,1972)被合称为地海三部曲,是美国当代女作家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上乘的写作风格将奇幻故事带进了高雅文学的艺术殿堂,频频获得该领域的最高奖项(如五次星云奖,五次雨果奖)。《地海巫师》即获1969年角书奖(Boston Globe-Horn Book award)。这部书讲述了少年格得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黑影的诱惑,经历种种挫折和挑战,最终制服本我,实现超我的过程。由于勒奎恩童年时期学习过《道德经》,深受中国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而道家哲学更是成为贯穿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勒奎恩本人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对道家哲学的兴趣之根源明显表现在我大部分作品中。道家世界井然有序而不是纷乱无章的,而它的秩序不是人类或个人及人的神化所强加的。真正的法则,不论是伦理的、审美的还是科学的,都不是某权威强加的,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是被人们去找到和发现的。” [1](p44)

先秦道家,有著作传世而又被认为具代表性的人物当然是老子、庄子,因此道家哲学也被称之为老庄哲学,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著有《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其名句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174)以“道”为宇宙根源,认为世界万物皆为阴阳二气的产物,相互之间存在朴素的辩证关系。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要著作为《庄子》,其中《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被世人广为传诵。他相信“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垠;天地万物与人同为一体,密不可分。庄子一生立足于解决人的人生困境,一方面要求鄙弃人间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禄,以达到远祸全身、逍遥自适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齐同生死,不悦生亦不恶死,从而超越死亡,达到真正自由的目的。[3](11)老庄哲学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还对很多西方学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自幼便接触了印度经典以及中国传统的儒道著作,对东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他的《湖滨散记》一书中就展现出了大量中国老庄的道家思想。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也曾在其著作中引用庄子的哲学故事,并于1946年协同中国学者肖师毅将老子《道德经》的部分经文译为德文,足见他对老庄思想的认同。

地海世界中法师智语以及魔法的自然的运行之道蕴含着 “无为而治”与“天地均衡”的老庄思想。从故事主人公与其自身的黑影之间的对立形态中,我们不难读出善恶明暗之间的相生相克却又必须相依相存的辩证关系,并以之印证老庄哲学关于事物相对性的辩证思维;同时,故事以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呼应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我们当能体悟到文本中流露出的尊重自然,不操控、不干涉自然法则的生态观。

一、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意指一切顺应自然,不强作妄为。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03)他认为道虽创生万物,却没有任何意图,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人如果也能学习这种精神,必能受众人的爱戴。老子又云:“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193)此言旨在说明“无为”而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无为的结果是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故可达无所不为的境界。在小说《地海巫师》中,“一体至衡”(Balance and Equilibrium)的箴言贯穿始终,法师们的智语及善举强化了这一意识,他们处处告诫格得要遵循自然之道,不可任意施法,动摇天地平衡。而格得也在多次失败的经历中汲取教训,逐渐感悟到维护天地均衡的重要。

地海世界的法师们学徒要求严格,教导他们不能为了力功争强或改变世界而学习魔法,而是要顺应自然,服务岛民,维护天地均衡。因此不能擅自施法,任性而为。在少年格得初学巫术时,为得年轻女巫的青睐,偷学召唤亡灵的法术,陷自身于危险之中。师傅欧吉安于是告诫格得:“魔法不是我们为了好玩或让人称赞而玩的游戏。想想看我们法术里说的每个字、做的每项行动,若不是向善,就是向恶。”[4](31)进入柔克岛巫术学院后,格得急于表现,请求手师傅传授变幻法术时,手师傅的回答则揭示了宇宙间存在的核心理论:“…即使只是一样物品、一颗小卵石、一粒小沙子,也千万不要变换。宇宙是平衡的,处在‘一体至衡’的状态。巫师的变换能力或召唤能力,会动摇天地平衡,那种力量是危险的,非常危险。所以,务必依知识而行,务必视需要才做。点亮一盏烛光,即投出一道黑影……”[4](57)在孤立塔中,名字师傅坷瑞卡墨瑞坷的教诲也给了格得极大的启示:“…若非如此,那些有力量的邪恶分子或智者之中的愚顽分子,一定早就设法去改变那些不可改变的事物了,那么‘一体至衡’势必瓦解,失去平衡的海洋也会亚膜我们冒险居住的各个岛屿,太古寂静中,一切声音和名字都将消失。” [4](62)而召唤师傅更是让学徒们见识到为什么真正的巫师只在需要时才使用这种法术:“因为召唤这些尘世力量,等于改变了这个世界,而这些尘世力量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4](72)地海世界中的法师们之所以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是由于他们尊重阴阳动态平衡,不擅自施法改变自然所种下的善果。这种理念正好体现了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表达的哲学观点:“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203)意思是说道之所以受到万物的尊敬,德之所以受到万物的珍贵,是因为道和德创生万物并不加以干涉、支配,而任万物自然生长。所以道创生万物,德畜养万物,培育万物,长成万物,爱护万物。但道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长成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

与法师们自然谦和的态度相反,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得心胸狭窄,好斗争强,不听法师劝解,任性施法,屡食恶果。在柔克学院的一次私人晚宴上,格得没有经受住贾斯珀的刻意挑衅,郁结于心的嫉妒和怨恨驱使他向贾斯珀发起挑战,并擅自于地海力量中心柔克圆丘召唤一千年前《英拉德行谊》中歌颂的美女叶芙阮的亡灵。他站在能够将自身法力增强数倍的柔克圆丘上,内心的骄傲与狂躁显现无遗:“他知道贾斯珀远不及他,他只是成全自己命运的一个仆人。天地间,万物均服膺与他的指挥及命令。他,立足于世界的中心。” [4](79) 格得召唤亡灵的行为破坏了阴阳二界的生死平衡,他的骄横自大释放出一个黑暗的自我,一个非生非死的黑影,凶残无形,驱之不去,几欲摧毁格得并占用其身以贻害他人。倪摩尔大法师用自己生命拯救了愚昧的格得,但黑暗还是在格得年轻的脸上留下了永恒的伤疤。格得的不智之举酿成了大错,动摇了天地自然平衡,有如新任大法师耿瑟所言:“你天生具有强大的力量,却用错地方,去对一个你无从控制的东西施法,也不知那个法术将如何影响光暗、生死、善恶的平衡……那是你傲气的黑影,是你的无知的黑影,也是你投下的黑影。” [4](87)格得擅自施法召唤亡灵所招致的祸端也正是因为他过分注重自身感受,得失心太强而妄自施法,刻意改变自然,破坏自然所播下的恶果。

二、 阴阳二气,正反相彰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关于道创生万物的次序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 (174)其中的“二”便是指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而生和气,和气即生,如此阴阳二气不断交合,不断创生,于是便形成万物。老子相信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需、协调而化生万物。庄子也在其《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5] (66)意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与之对立的另一面和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可以从这一面来看得更明白。所以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也就是说事物对立的两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3](24)

《地海巫师》中主人公格得与其自身的黑影之间的较量就很好地诠释了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自从格得的骄傲和怨恨释放出来自他本身的一个非生非死的黑影之后,这个黑影便对他穷追不舍。为了躲避黑影,他经历了重重困难,屡次失败,还险些丢掉性命。所幸在不断的挫折和老法师欧吉安的提点下,格得才幡然醒悟,转身主动去追寻那追寻他的东西,而他的命运也在这一刻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是得失心强,急于求成,在困境中则一味逃避的懵懂少年,而成长为一名了解自我并敢于转身面对自我,挑战自我的成熟青年。在故事的最后,“格得伸出双手,放下巫杖,抱住他的影子,抱住那个向他伸展而来的黑色自我。光明与黑暗相遇、交会、合一。” [4](234)故事中格得代表光明,生机,智慧和力量,而影子则是黑暗,无形,邪恶和兽性的象征。此处光明与黑暗的最终重合打破了西方传统观念中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取而代之以老庄思想中的阴阳二气必定相辅相成,共生共死的概念。[6](224)小说的结尾还引用了古老的《伊亚创世歌》对整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做进一步阐释,“唯静默,生言语;唯黑暗,成光明;唯死亡,得再生;鹰扬虚空,灿兮明兮。” [4](236)无论是人物的感悟还是歌词大意,都与老庄思想相契合,体现了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65)(宇宙万物固然相反对立,却也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

三、 天人合一,和谐共存

庄子在《达生》一篇中表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5](632)他认为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阴阳二气相合就成为万物的形体,而此二气若离散,万物又会复归于无物。在《齐物论》中,他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5](79)也即是说,人一旦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5](1098),就能从天地万物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感,也就是说,从哲学美学的角度言之,达到美的极致。

这种极致之美在小说中的地海世界也有非常完美的呈现。“地海”是由作者想象中的一系列群岛构成,其独特的历史、民族、风俗、语言文字、地理环境和运行规则绘制出地海世界的奇光异彩。地海中大部分的岛屿是贫穷的,落后的,岛上的居民原始而简朴,他们尊重自然,珍惜一草一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少年格得在成年礼上放下一切尘世的渲染,裸身于清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任女巫取走乳名从而获取真名,踏上寻找、认定自我身份的鸿途。大法师欧吉安终日游走于丛林,他露天夜宿,把无叶的树枝当屋顶,滴落的雨丝当墙壁;他熟知岛上奇花异草,了解飞禽走兽,领会世间万物存在的本质。正是因为他与自然的亲近,与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才使他得以与天地同一,与万物齐生。他能与山对话,在地震来临之时,他对弓忒山说话,安抚它,如同镇服一只受惊吓的猛兽,这才平定高陵的崖壁颤动。当格得站在“智者之家”(柔克岛巫术学院)最深邃的的空间里时,他竟感觉那里开阔通天。小鸟的啁啾、流泉的话语、云朵的形状、摆动树叶的风势,格得全都明了。他自己仿佛也成了阳光倾吐的一个字。 [4](47)格得此刻的愉悦之情也正是由他融入自然而生。而此景中大法师的出场仿佛老庄口中真正的圣人,通天接地,并与万物生灵相融,体现了天人合一才是“道”,才是真正的智者。在格得生命垂危之际,静默的小瓯塔客以它无声、本能的智慧,舔触它受伤的同伴,抚慰了他,把他召唤了回来。从那一刻起,格得便相信,有智慧的人绝不会与其他生灵分离,不管那生灵有没有语言。[4](109)自然界一个小小的生灵也能与人类的心灵相通,并给予人类以心灵的慰藉,再度应验了老庄哲学中的人与万物应该相生相息,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重要思想。 

四、结语:

勒奎恩在其作品《地海巫师》中,将西方的魔幻色彩与东方中国传统老庄哲学融为一体,使其内容丰富,哲理深刻。她以广阔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突破了许多传统文学形式的局限和框架,引发人类对其自身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做出更多的思考。呼吁人类尊重自然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了解阴阳二气的辩证关系,利用事物间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来制服本我,实现超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