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鹿语类》——“士道”
战国时代频繁发生“下克上”的纷争,其实是对权力持一种否定态度。所以“马上得天下”的德川家康为巩固政权,认为有必要将武士在战国时代“杀戮”的人心转移到服从主君的方面上来。当时人们认为朱子学中包含了很多符合武士平日生活意识中的因素,其伦理核心“五常三德”正好迎合了幕府统治的需要,所以幕府统治从一开始就倾向采用儒教的“抚民”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将武士道提高到政治哲学高度的是山鹿素行(1622~1685)。他生于会津,后到江户向林罗山学习儒学,向小幡景宪学习兵学,成为有名的儒者和兵学家。本文将主要从其代表作——《山鹿语类》(1665年)来看近世前期的士道观。
《山鹿语类》合45卷,专门设有“士道篇”,提出“士”在农工商三民之上,从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之道,而“剑、戈、弓、马”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手段。山鹿提出武士要“立本”,应“知己之职分”。那什么是武士的“职分”呢?自己的“士道论”给出了答案。“农、工、商三民的职分是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士作为四民之,‘不事士而终一生可谓贼民’”。他们可以不从事自然劳作,为将此三民从天生贪欲中拯救出来,对他们进行“以道往生”教育的正是武士的职分。君主的职务是治天下,“士”作为一个整体起到了从内部支持的作用。“风云士之职,在于省其身,得主人而尽奉公之忠,交友笃信,慎独重义。而己身有父子、兄弟、夫妇等不得己之交接,是亦天下万民悉不可无之人伦。而农工商以其职而无暇,不得常相从以尽其道。士则弃农工商业而专勤斯道。三民之间苟有乱人伦之辈,速加惩罚,以待正人伦于天下。是故士必具备文武之德也”(《山鹿素行》)。这段话实际规定了武士有两大职分:一是要像过去一样,对主君尽忠,“对主君的忠义是武士道的唯一目标”;二是应有对自己职分的自觉,突出“士”作为三民之表的特权地位,强迫“农工商”严守所谓的“人伦之道”。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