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意义与人物语气、情态的呈现
在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理论中,人们一方面具有“社会角色”(social roles),一方面则又具有“交际角色”(interaction roles),后者是交谈中是可以变换的,而前者则与人物的社会地位有关。在《白象似的群山》中,人物的社会角色并没有交待,但《白》发表于1927年,根据海明威惯常表现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来看,可以推测出是主人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迷惘的一代”的年轻人,由于物质至上主义的盛行以及战争的残酷,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这一批年轻人往往倍感空虚与茫然,一部分人甚至只想在年轻时及时行乐而完全不愿意成长,因为成长意味着必须承担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行李上就贴着各种旅馆的标签,小说中也提及他们曾经的惯性轨道就是“到处逛逛”,喝酒赏景。因此,研究小说人物的交际角色就成了分析人际意义的唯一途径。海明威十分推崇“冰山体”的写作方式,其作品展现给读者的仅仅是“八分之一”的内容,小说人物的交际角色大部分都由字面上对话中的语气、情态表现出来。这需要读者对作品更多的投入与介入,才能都发现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
在小说中,显然男人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在语势、语态上常常表现得十分自信、固执与不容辩驳。这体现在他对手术的过分强调上。在男人发起的七次话轮中,五次直奔主题地提到手术,一次又一次地想把握谈话的方向,而在提及手术时三次使用really一词,以突出手术“真的”很简单,“真的”不算一回事。而实际上堕胎在当时而言仍然是十分危险的,男人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但为了诱骗吉格去做手术,他使用了一连串的“真的”,以增强肯定语气,愈发体现了他的虚伪与心虚。在哄骗之外,男人的语气还带有威胁的成分。他使用了五次“I don’t want you to……”,话语中带有强烈的不容置疑的命令感,显然,他完全不想给吉格选择的余地。
与男人时时刻刻的语藏锋芒相比,吉格则显然在对话上显得被动许多。她尽量地放低姿态,试图达成妥协,“we”和“will”的大量使用说明了吉格希望与对方能继续相爱,而这个孩子是维系他们关系的爱情结晶,吉格是不愿意轻易地失去它的。吉格首先是装作饶有兴致的样子谈论风景与酒这些轻松的话题,而男人则心不在焉,没有对其进行回应;当男人提及手术的时候,吉格选择了回避,这些都是希望能尽量避免与对方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对于男人一再强调手术如何简单,吉格充满愤怒但始终隐忍,直到爆发之际,吉格恳求对方闭嘴时从数字上看,使用了七次“please”,显示出她内心的不满几乎已到达使她崩溃的边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