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电影对戏曲的“同化”

作者:吴李媛来源:《视听》日期:2015-09-06人气:1077

    所谓“同化”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艺术形式在融合的过程中由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艺术形式吞并作为客体的其他艺术形式,结果使得客体艺术附属于主体艺术。苏珊.朗格说过:“在艺术中并不存在着美满平等的婚姻——存在的只是成功的强奸。”当新型的电影技术遇到成熟的中国戏曲,人们试图用电影表现技巧去表现戏曲,并要呈现两种艺术各自的艺术形式,从而达到审美交融,这无疑是对客观艺术规律的反叛。所以,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也不得不承受着价值的失落和被同化的命运。下面,我们主要从华语电影同化中国戏曲的观念和创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华语电影和戏曲的融合,我们很容易看出,戏曲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却处于被同化的客体地位。电影和戏曲都具有兼容性,综合包容性更是电影的重要艺术属性。意大利电影先驱卡努多的论著《第七艺术宣言》中提到“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部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电影从其他艺术中吸纳养分用于视听语言中形成独特的美学形式,充分展示了其兼容并包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也将古典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融为一体,体现了强大的包容功能。所以当电影与戏曲结合,“同化”原则必定发生。而电影,与戏曲的主客体关系则是根据彼此的发展程度、时间环境决定。

    在19世界末电影诞生之初,中国戏曲已有了悠久的历史且已发展的十分成熟。戏曲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戏曲萌芽,宋金时期中国戏曲初具雏形,产生了宋杂剧和金院本。元至明初,中国古代戏曲正式达到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和作品。经过长久的发展,直至20世纪,戏曲无论从表演还是剧本都已达到了中国传统剧学的最高艺术美学层次,因其高度的成熟使得戏曲很难再通过吞并其他艺术来更新自我。反之,电影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诞生于工业文明快速成长于计算机信息文明。工业文明的每一次革新都推动者电影的风格、流派、样式的变化,技术的发展更是给了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无论是从试听效果还是表现手段。自20世纪至今,技术和环境的革新和变化造就了更适合电影发展的文艺时空,所有的戏曲都度过了它发展的黄金时代,戏曲所赖以生存的农业文明也被现代科技攻陷的面目全非,中国戏曲在与电影的结合中只能面临失落的现实和被同化的无奈。以昆曲为例,明末清中时期的江浙一带是昆曲的繁盛时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范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图给昆曲加入新的艺术元素,反而画蛇添足破坏了昆曲原有的艺术美学体系。所以中国戏曲与电影的贸然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只能形成电影单方面吞并戏曲的局面,戏曲作为戏曲电影中被“同化”的客体,地位岌岌可危。所以中国戏曲如何与电影在不缺失自身艺术价值的情况下与电影结合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寻和努力。

    最早在顾肯夫的《影戏杂志》里,电影被看做是戏剧的一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影戏观”。后期徐卓呆等学者也对此观点有相似阐释,可见电影传入中国之初,影和戏是可相提并论的,甚至在影戏一说中,戏更占主导地位。不过这里的戏并不是指戏曲,而是指戏剧。早期的文献中,戏剧的概念包含戏曲且戏曲的分量举重若轻。所以早期的华语电影从创作之初已经有了以戏为核心的观念,此后一直影响着华语电影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电影发展的大背景下,影戏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影的称号,虽然戏曲观念仍旧影响着华语电影,但收效已经甚微。因为,电影是旨在映现真实生活的一种艺术,电影在中国的“影戏说”主要体现在选取“文明戏”作为养料,摒弃了成熟高雅的戏曲艺术,冲击了戏曲入电影的观念和意识。但是,戏曲电影中戏曲被“同化”的根本原因还是戏曲和电影在艺术本质上的冲突,即写意和写实的冲突。戏曲主要通过虚拟性和程序性表现生活,布景简单讲求神韵,而电影旨在通过摄影机真实再现复原生活,从这一点来看,戏曲同化电影很难实现,相反电影对戏曲艺术元素吸收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