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在西方的影响力
1.短篇小说作品
众所周知,老舍的作品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只有三种作品被广泛的进行了翻译。第一种为短篇小说,第二种为小说,第三种为戏剧作品。一个文学作品这所以被翻译,正是因为作品本身具有的特殊含义以及时代意义。分析老舍作品被选择翻译的两个时期可以发现,西方文化的权力体制下,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权力转向作用。在1944年初,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翻译了中国当代小说,其中就包含了老舍的几篇短篇小说。这几篇短篇小说可以说是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在西方被最早翻译并发行的文字作品。在此之后,《黑白李》、《眼镜》、《善人》、《一封书信》、《人同此心》等九篇短篇小说被进行了翻译。在当时选择翻译老舍作品除了老舍文学本身所具有的杰出性之外,重点还在于这些文字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共识性,而且还可以真切地反映出中国人当时的生活以及问题。这些都是反映出了老舍作品在当时具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说老舍是当时最具影响的中国作家,这些诸多因素让老舍的许多短篇小说成为了国外出版社选择翻译的原因。
2.小说作品
老舍先生的小说在被选择翻译之前,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在西方文学体制中并没有很的影响力,在西方文学体制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的荣誉。一直到1945老舍小说的在西方被第一次翻译出版之后,老舍先生才被西方的读者所认识与认可。在当时美国由伊文·金翻译的《骆驼祥子》在纽约出版,而且成为美国当年“每月一书”的畅销书以后,老舍的文学作品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老舍先生后来写道:“近来祥子好象转了运。后来这本小说由于影响力极大,被翻译成了俄文、日文、英文等多个版本。在某种程度上,伊文·金的成功是由于这本书是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出版的,也可以说是对中国战时的盟友之间所保持的一种温情。为了适合美国读者的口味,还将书的结尾的悲惨结局,改为祥子与小福子大团圆。由于这次的成功,也促使了伊文·金开始着手翻译老舍其它的小说,并且在1948翻译发表了老舍先生的《离婚》。后续翻译发表的一些作品,同时也成为了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3.戏剧文学作品
随着老舍先生在西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都被翻译出版。但是相比之下,老舍先生的戏剧作品的翻译并没有太多的在西方进行翻译出版。造成这样的原因,应该是老舍先生不想被西方评论家把他的文学作品标记为在进行宣传的一种工具。从文化角度来分析,翻译行为必然是译者交互文化的反映,也必然受两种文学、文化系统的制约(两个互为分离的文化体系因为翻译行为而逐渐接近并出现交叉、互融,增进了文化交流。老舍先生在戏剧作品中,体现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在西方国家自然就削弱了老舍先生的这些非常具有价值的文字作品的翻译。直到1977年,法国出版了两本中法对照本,一本是《全家福》,一本是电影剧照本《我这一辈子》。老舍先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让国际对老舍先生的内在艺术价值得到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也正是因为影响力巨大的原因,直到现在西言还没进行主动地翻译任何一个老舍先生的剧作品,也不排除某些文学评论家对其进行了阻止。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思考角度等因素的影响,老舍戏剧作品与中国研究有非常大的出入。我国对于老舍先生的许多文学作品界定为爱国作品或者是抗战文学,但是一些西方研究学者则表示老舍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的政治口号相矛盾。甚至西方文化把老舍先生的抗战文学中出现政治性和文学性评价为具有冲突,这种冲突导致老舍先生的文学艺术价值受到了一定的损害。比如: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这部在中国被公认的代表作,在一些西方国家就受到了冷遇。许多的翻译学者都对其避而不谈,并且还把这部作品定义为政治宣传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