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沃克和她的妇女主义
艾丽斯.沃克于1944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一个佃农家庭,她父母的祖先是非洲黑奴和印第安人。她一共有兄妹八人,她是最小的一个。在八岁时,她和哥哥们一起玩“牛仔和印第安人”的游戏时,不幸被玩具手枪射中右眼。由于家庭困难,她的右眼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最后造成残疾,这给她心理造成了影响。一度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绪和孤独感,开始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尽管艾丽斯家庭困难,但她的父母还是尽力给孩子读书,她的家庭中有三个人读完大学。艾丽斯于1961年进入亚特兰大大学帕尔曼学院学习,在大学中积极投入到南方民权运动中。1963年艾丽斯又转到沙拉劳伦斯学院学习,毕业前去了东非,在那里她接触了非洲文化,了解了非洲历史。因为怀孕又不能堕胎,使她觉得对不起家庭和社区资助她上大学的黑人,曾经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也体会到尼采关于自杀的见解,她将这段经历写进了诗歌《曾经》中。
1965年大学毕业后,艾丽斯回到佐治亚州,在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中遇到了律师列文斯尔,两人跨越种族结成夫妇,然后定居密西西比州。艾丽斯开始发表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和诗集《曾经》。
1972年,艾丽斯到威尔斯利大学任教,开设关于黑人女作家的“妇女文学”课程,她一边研究黑人女作家的文学,一边开始创作文学作品。1974年他们一家又移居纽约布鲁克林,艾丽斯担任了《女士》杂志的编辑,同时与大学合作开设黑人妇女研究课程,先后发表了人物传记《千里追寻左拉》,小说集《爱与烦恼》、《梅丽蒂恩》。后来与列文斯尔婚姻破裂,离婚后带着女儿定居旧金山。这时的民权运动领袖人物相继被害以及内部的矛盾重重,使她精神处于低潮。
在旧金山,艾丽斯认识了《黑人学者》杂志编辑罗伯特亚伦,后来与他共同生活。她的工作除了写作,还坚持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她的文学作品中 都是关于整个黑人种族的解放,以及黑人的传统文化。像黑人男人性格形成与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的关系,黑人妇女在男权主义之下遭受的双重压迫,她们的爱恨悲欢,她们在寻求肉体快乐时与精神解放的斗争。因此她的小说都是揭露家暴、描写黑人妇女追求思想独立为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