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拉尔福●艾理森《无形之人》之主题内涵探究-作品赏析

作者: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魏春枝来源:原创日期:2012-01-27人气:1450

摘要:拉尔福·艾理森是美国非常有名的黑人作家,他的最有名作品《无形之人》描绘了一个极具现代思想意识的黑人形象。艾理森在着重展现黑人在寻觅自我此核心主题的时候,绝妙地加入了别的有关主题来深入探究寻找黑人自我之路径。而在这么多有关主题之中,骄傲此中心主题特别值得探讨。本文主要就此中心主题来解读,进而让人们对艾理森的文学创作有一深入了解。

关键词:拉尔福·艾理森;找寻自我;骄傲

拉尔福·艾理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黑人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无形之人》描绘了一位极具现代思想观念的黑人人物角色形象切实展现了艾理森的文学创作思想,这部作品是美国文坛的又一经典作品。在此部作品中,艾理森将一个黑人年轻人的成长经历作题材,用犀利的笔触揭露了种族歧视与压迫的罪行,抒发了黑人的痛恨之情感,与此同时,作者还运用浓重笔墨颂扬了黑人为找寻一个能展现自我价值与意义的道路而开展的抗争。

人们若仔细品读《无形之人》,就很容易发现,艾理森在着重展现黑人性格与自我价值的失落此核心主题的时候,绝妙地加入了别的有关主题来深刻描绘黑人那时的悲苦处境和寻回黑人个性和自我价值之路径。不过在这么多主题之中,骄傲此主题特别引人注目。在《无形之人》此部小说中,艾理森所要展现的骄傲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在作品前半部所展现出的一种罪恶的高傲,也是某种恰如其分的自尊,是一种由于欣赏自身种族善良等高尚品质而由衷的骄傲。黑人是有自己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根本不是什么劣等民族。而美国黑人有其引以为傲的历史与身份,黑人的根在非洲大陆,所以黑人应该发扬非洲人之精神汲取其灿烂非洲文化之精华,广大其优秀民族文化,能够让它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凸显出来,让人们能够发现与认知这么多年来长时间被忽略和被忘记的黑人优秀文化传统。

艾理森一直为其自身的优秀民族文化而骄傲,在《无形之人》此部小说中,其通过描绘两种黑人对其自身黑人血统与文化的二种相反的态度,阐明其对黑人身份的认可和对其优秀民族文化之认同。

一.不认同黑人文化的“无形之人”布赖所

众所周知在美国社会并存黑人白人二种文化价值观念。此二种文化价值观互相作用与碰撞。有部分黑人为了获得白人的认可而整个接受白人文化,结果致使黑人之独特个性与自我的沦丧,沦落到“无形”之境况。在《无形之人》中,艾理森就描绘了身在各个层面和地位的黑人在金钱和权力的引诱下所出现的反叛行为。若说作品之中主角是在奋发之中发现其自身是身处无形境遇的美国崭新一代黑人之典范,则以大学校长布赖所为典型代表的黑人就是已经有相当社会地位,可在谋求社会地位的时侯迷失自我而处在“无形之人”行列的美国黑人之典范。这部分黑人为其自身权力与社会地位,有意背叛白人和黑人。在布赖所心中,他极度痛恨其黑人血统,痛恨其自身黑人地位低下,每天在白人跟前低三下四。不过,虽然布赖所觉得黑人的身份让其有耻辱感,可是为了能够获得荣誉、地位、权力和钱财,其又运用黑人身份,在众多有钱白人跟前乞讨,向这些人索要其渴求的东西。布赖所认为讨好白人的好方法就是对其说谎话。因此,布赖所是在用其人格尊严为代价来获得其拥有的权力与社会地位。此种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同样是无形之人。在白人心中,布赖所就是一个奴仆,无人格尊严。

而布赖所在黑人跟前也是有两幅面孔:一幅是慈祥的教育者的面孔。布赖所用此幅面孔在黑人之中获得他们敬重,来提升其社会名望与影响力;可是在此幅面孔之后,则是另一幅严酷与冷漠之面孔。若某个黑人做了能够损害其美好未来与利益的事情,布赖所就一定会出卖黑人之间的亲情来保护其花很大代价获得的权力与社会地位。布赖所对其作为黑人此事实有种耻辱感,就想抛弃黑人的所有民族传统与文化,且一直为融进白人社会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着。实际上,布赖所此种不认同其种族,试图去除自身的黑人种族的行为不会得到白人认同,反而会让其变成白人的附属物。布赖所在获得事业成功的时候,也沦落成一位无自我价值的无形之人,慢慢遗弃了黑人先辈留给黑人所独有的民族自豪感,可是这恰恰是布赖所和其他黑人有敌视的重要原因。在作品中,艾理森通过布赖所给人们展现:黑人独特个性与迷失自我的深刻原因就是他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拒绝,以及对黑人种族那种民族自豪感的遗弃。

二.具有黑人民族自豪感的勇士

在《无形之人》中,艾理森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布赖所为了自身利益和黑人之间互相残杀,没有了黑人该有的骄傲。与此同时,艾理森还巧妙地运用布赖所与别的三位黑人证明了民族传统之中值得人们颂扬之骄傲,此三位人物就是托得·科理弗盾、塔浦兄弟与玛丽·蓝波。值得一说的是,值得黑人骄傲的最好形象不是布赖所,而是玛丽·蓝波。布赖所首次看到她的时侯,其早已学到了唯有青年人历经痛苦才会获得的东西:黑人不该因为其破烂的衣服、不地道的英语或者小小的过错而倍受歧视,其需要的是帮助和爱心。玛丽·蓝波将昏倒在大街上的主人公弄回家精心照料,从此他就住在这里,这也是主人公到纽约后最快乐的美好时光。玛丽以诚待人,不会因为主人公没钱支付房费而转变其对他的以诚相待。玛丽的言行举止都能让人们感受到黑人内心所拥有的善良:

“你安心吧,我会好好的照料你的,我叫玛丽·蓝波……。朋友,玛丽小姐一直是乐于助人,你需要我的帮助,因为在我们都是黑人。”另外,玛丽·蓝波痛恨不公平的事情,痛恨那些见不得人的行为。在作品的第十一章,玛丽和主人公交谈就切实展现了这一点:

“……你们要积极行动,要抗争,让我们有一定提高。你们青年人要牢记在心,并且要带头。……我人虽然在纽约,不过纽约并不在我心中,明白我的意思不?人不能自甘堕落。”以上表明,玛丽渴望美国南部的黑人青年能给黑人带来积极向上的转变。玛丽拥有生活在一个腐化的社会却不让自身堕落腐化的黑人所拥有的高尚品格。主人公在有慈爱本色的玛丽身上找到让人振奋的民族精神,觉得自己身上的重任。

我们仔细品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骄傲此中心主题在托得·科理弗盾身上也有展现。人们能够感知主人公首次看到此俊朗文雅的青年黑人就展现出对其的喜欢:“我感觉他皮肤颜色黝黑,很是英俊;一个黝黑大理石般的面容……在其脸部的轮廓中,非洲黑人的刚柔并济与英国人的那种刚毅强悍融合为一体。”此外,拉思虽然不愿意主人公与托得在兄弟会做为一种工具而和他们为敌,可是他对托得的情感却是某种爱之展现。其在谋划刺杀科理弗盾的那一刻展现出某种无能,且痛哭辩解说他们的黝黑皮肤让他们变成兄弟,说科理弗盾天生就是王子。他不想使托得置于死地,并且几次缩回罪恶之手。拉思情绪激愤地说,黑人也许获得的亲情也只有别的黑人的那种亲情。为了证明这点,拉思列举出白人所歧视的黑人的发肤、厚嘴唇以及黑人传统。实际上,主人公与拉思对托得的情感就像众多黑人相互间的情感相同,是那种对黑人之中的优秀人物的仰慕,也是对黑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认同。

托得·科理弗盾在不光彩中死去,不过其朋友们在默默地抬托得的遗体时恢复了其高傲与崇敬之精神。尽管托得死去了,可是其不是死于高傲,而是死在了历史的伟大力量中。主人公运用其表达最后哀悼之言语、谈论人之人格尊严。主人公说起托得的俊朗、其爽朗的笑声、机敏的眼光、勤劳的双手与其善良内心。主人公提到此位亡者的期盼、理想与其领导才华,其死亡是由于其是位不甘居人之下的人,此人有种让人艳慕的高傲。

在《无形之人》中,玛丽·蓝波和托得·科理弗盾所具有的让人自豪之品德很轻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可是拓浦兄弟为了自身的人格尊严而做出的努力也值得人们关注。拓浦兄弟由于绝不丢弃男人的高傲而倍受痛苦煎熬,可是其保留了约束他的一节锁链来证明:运用罪恶的高傲是不会获取谦虚。拓浦兄弟对过去历史抗争的了解以及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自豪感,在主人公到了区办公室的次日得以展现。其把一副装在金属框架里的福雷德理科·道格拉斯的照片带到主人公的办公地点,此位有名的十九世纪黑人演说家与作家为了废除奴隶制而努力其最终变成本民族的伟大先驱者。虽然拓浦兄弟一条腿残疾,他努力爬上了一条凳子,把照片挂墙上,并勉励青年人要多多看照片。面对主人公的谢意,他仅仅是说,道格拉斯是属于整个人类的。

拓浦兄弟把那节表示其摆脱枷锁桎梏的铁链送给主人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骄傲的展现。就像主人公告知我们的一样:“犹如一个人将爷爷的手表留给儿子,儿子接收此手表并不是这手表本身有何种用途,而是表明父亲的此举动蕴含着未说出的庄严肃穆之色彩,此举动能将他与其先辈联系起来,这是其在人生道路上所能够达到的顶峰,给其那模糊不清、一片混乱的将来平添了迷人色彩。”

以上所说的三位人物表明了民族传统之中值得称颂的自豪,最后无形的主人公也证明了此点。主人公对其出身曾经有耻辱之感,对同族喜欢的全部有羞愧感受,甚至黑人所喜欢吃的番薯、猪下水等食品都很讨厌,且认为吃这些食品证明了黑人的愚昧与粗鲁。实际上,以上这些都证明了主人公对白人文化的盲目的崇拜。在作品中的后半部分,艾理森通过主人公众多人生经历以及内心思想意识的转变,把其观点慢慢展现给人们。主人公大吃番薯的事情则进一步表现了其对黑人历史的全新认可,也是主人公向找到自我的方向迈出的重要步骤。就在主人公生活在寻常黑色人群之中的时侯,对他来讲,实际上是对其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以前他生活在美国南部的时侯,其一直想通过接受教育摆脱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且努力根据白人的生活观念来塑造改变自己。不过还是现实生活给了他启发,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位黑人在白人主流社会中被抛弃的时侯,在哈来慕对黑人民族文化的认同在其自我思想意识观念的确立方面,就有了相当的现实意义,表明了他由对自己身为黑人去否定黑人文化传统,从而事实上迷失了自己,到他逐步认可黑人文化传统,最终慢慢踏上寻找自我,寻找让黑人自豪的民族文化传统之路径。

在托得·科理弗盾被白人警察开枪杀死以后,他在兄弟会的全力反对之下,亲自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和盛大葬礼,与成千上万黑人一同大声唱起黑人歌曲《人们都已逝去》。在托得葬礼上,他强烈批判白人的暴力行径,且是以黑人同胞而不是以兄弟会成员的身份去悼念科理弗盾,进而把自己和现场黑人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自豪感达到顶峰。

黑人民族的生命力还是非常旺盛的。在美国主流文化是白人文化的大环境中,黑人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社会与文化特性,找寻着展现自己之方式。黑人之中虽然有人曾迷失过,有过异化之感受,不过其民族个性却仍然有很旺盛的持久生命力,一直让黑人们感到自豪。此种自豪会成为黑人去除全部的混乱、痛楚、迷惑与敌视,把全部黑人凝结成一股强大无所畏惧之力量。

参考文献:

[1]Callahan,John F,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es byRalph Ellison,NY:Random House,1996.

[2]Ralph Ellison,Shadow and Act,New York Press,1964.

[3]付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拉尔夫·埃里森,任绍曾、张德中、黄云鹤、殷惟本译:《看不见的人》,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5]Maryk.Geiterand W.A.Speek,“anrieipatingAmerieamenta1itybeforetherevolution”,in David Englander,ed.,Britain and America:Studzes in ComparatioeHistoy,1760-1970 New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7,P.39-40

[6] Jackson R.Brye,ed.F.Scott Fitzgerald:The Critical Reception,“Introduction”,译文转引自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94页。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