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及原因
任何人形成任何观念必然受其接触的人与事影响,首先是受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其次是受促进思维模式形成的长久教育影响。张爱玲产生强烈女性意识的原因也不外乎这两种:
1、家庭原因
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其祖母是著名的清廷要臣李鸿章的长女,也算是官宦之家,父亲沾染了许多官宦之家的不良习气。自小张爱玲饱受父母双亲的争吵,最终母亲坚持离婚。因此,在看到母亲饱受婚姻折磨后,给幼小的张爱玲留下了女性既是悲哀、婚姻即是不幸的阴影。之后,张爱玲与弟弟在父亲与继母的家庭中生活,及早的让张爱玲感受到生活中的人情冷暖。经历过生活的不幸,张爱玲越发的独立,对生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站在自身女性的角度对同性与异性间展开敏锐的观察,并进行深刻分析。
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她萌发女性意识有重要的作用。从她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风韵万千、秀丽端庄的大家闺秀形象,喜欢打扮又极会打扮,这给年幼的张爱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母亲这样的女人。然而,在父亲那样的封建家庭,就连佣人都对女性充满歧视,这对年幼的张爱玲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张爱玲心中有了强烈的性别认识。同时,引导了女性意识的形成:要为女性争取尊严与权力。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中,张爱玲也备受打击与折磨,相爱却又必须承受背叛与分离。在经历过凄美的爱情,并对女人有了极为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后,才会写出:“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的凄美语句,才会写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样分析男女极为透彻的小说。
2、社会历史时期与所受教育的原因
张爱玲生活的环境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后的上海,当时的上海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西风劲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受到西方现代文明思想的强烈撞击。中西文化相互掺杂、交织在一起。对当时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影响,多种文化各不相同却同时共存,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年少的张爱玲。并且当时,张爱玲就读于圣玛利亚女校,接受美国教会思想,因此,她要比其他同一时期的上海人更早的接触西方思想,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使其更易接受西方思想理念,由此产生明确的思想偏向。如果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接受了思想启蒙教育,那么之后在香港大学的深造更加坚固了她的女性意识。那时的香港如同一个西方世界,宣传着西方文化与思想,日复一日的接受了西方女权主义的熏陶后,回顾上海的生活环境与其家人的封建思想,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张爱玲带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在小说中,极为细致的描写了女性在生活中卑微的生活状态和依附男权的心理特征,至此,女性话题始终贯穿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